新壽險生命表下月登場 明年壽險產品會否漲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4日 10:08 南方日報 | |||||||||
來自中國保監會的消息說,原本準備于11月下旬出臺的人壽保險新生命表將推遲到12月再公布。 在壽險新生命表亮相之前,中國保監會透露,明年起將實施的新生命表統計出的投保人壽命有明顯提高,其中,非養老金表壽命提高約3.1歲,養老金表提高約4.8歲。
人的壽命延長了,投保人最關心的莫過于新生命表將給壽險產品價格帶來什么樣的變動。快要來臨的2006年,壽險產品會漲價嗎? 新生命表不再是產品定價法定標準 “說新生命表將引起明年壽險產品價格大變,那是不了解新生命表。”這是保監會及多位壽險精算師幾乎一致的說法。 我國現行的壽險生命表于1995年12月制作完成,有終身壽險、養老金等共6張表。舊生命表有兩個強制性的作用,一個是壽險公司產品定價標準,另一個是壽險公司責任準備金評估依據。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精算處副處長丁旭介紹,考慮到前十年我國壽險業經營尚不規范、精算技術不夠發達,讓舊生命表作為壽險公司定價標準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但是,所有壽險公司都用同一份生命表給產品定價,結果是各家產品如出一轍,不利于市場競爭。在壽險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日漸提高的今天,保監會決定讓新生命表不再具有法定產品定價功能,也就是放手讓壽險公司按照自己的客戶群體分析來決定產品價格。 投保人壽命延長可能令養老險保費上漲 由于保監會借新生命表推出前夕表示,新生命表不再是保險公司產品定價的法定標準。這樣一來,壽險產品定價的三大要素(生命表、利率、費率)中,除了利率外都已經向保險公司放開。明年壽險產品是漲是跌,要看保險公司的臉色。 隨著投保人壽命的延長,保險公司自己制作的生命表當然也會將人的死亡期限延后,法定生命表和自有的趨勢都是一致的。理財專家毛丹平認為,壽命延長后的生命表對兩個種類的壽險產品價格帶來反方向的結果。 對于投保人死亡后才給付保險金的終身壽險產品,因為投保人死亡時間的推后,導致保險公司也延遲了賠付的時間,當然就降低了此類產品的成本,所以未來終身壽險的保費將降低。 而對于投保人只要生存就必須給付的養老險產品,因為人活得長久了,保險公司整體上需要給付的養老金就相對多了,所以養老險的保費會提高。有業內人士認為,全國性的養老金表都提高約4.8歲,當然養老險漲幅會是明顯的。 投資型壽險產品價格受影響不大 不過,中國人壽廣東分公司精算部總經理朱德瑞稱,因為傳統養老險產品的保費高保障低,一直以來買的人就少,所占壽險公司業務比例也小。現今銷售活躍的打上養老概念的萬能險、年金險,在產品設計上都增加了投資和分紅功能,也就意味著,在投保人繳費期內,保費的計算是用另一套方法,只有在領取時間段才按生命表進行計算。因此,朱認為新型養老險產品價格受新生命表的影響不大。 雖然保險專家對養老險價格到底漲多少各執一辭,但基本上是看漲。而終身壽險的價格只會下跌。其它的險種,如重大疾病險、意外傷害險,由于概率不是用生命表計算的,所以價格不受影響。 沒必要趕在年底前搶購 即使養老險價格長期看漲,但“趕在最后一個月搶購低價養老險”的觀點仍然不受保監會及多位業內人士的贊同。 首先,傳統的養老險產品本來就不熱銷,搶在新生命表出臺之前購買,難說是件劃算的事情。萬能險產品更加不一定明年都漲價,因為保險公司并不必須按照新生命表整齊地提價。 其次,保險公司定價自由度的擴大,讓產品價格的市場因素得以滲透進來,包括特定客戶群特征、保險公司精算水平、市場競爭壓力等。例如,有些萬能險針對的是高收入人群,產品定價會依照這部分人群的死亡概率來計算。又如,已經有保險公司對同一個產品在不同地域進行差別銷售的事例,同一個產品可能在部分省份銷售容易虧本而停售,而在另一些省份銷售則沒有問題。 多位精算師表示,在市場多種因素的考慮下制訂的保險產品價格,上漲的動力并不大,即使上漲,也“不會很快”。 再次,購買保險產品的初衷還是為了給未來生活提供保障,所以養老、健康等險種都是長期合同,一旦簽單往往要繳幾十年的保費。如果僅僅因為明年可能漲價這一個原因而趕在年底購買,容易做出不理智的決定。 相關報道 壽險產品走向自主定價 “如果按照現在法定的壽險生命表計算保費,養老險產品就會虧本。”一家保險公司精算師私下里表示,如今投保人的實際壽命比現行生命表所記錄的普遍延長了4至5年,保險公司如果以此為依據,會多出數年的給付成本,于是,有保險公司悄悄在養老險保費計算中,給法定生命表所給出的概率乘以一個大于1的系數。 業內人士說,待明年壽險新生命表正式執行后,新生命表就不再是保險公司定價的法定基準線,保險公司可以理所當然地拿自己制訂的生命表為產品定價,這將是中國保險業向市場化發展的一大步。而實行自主定價后,保監會將把監管重心向償付能力傾斜,而不是以往的價格監管。 制訂生命表成為各公司核心機密 “在西方,壽險生命表的采用是保險公司核心價值所在。”供職于信誠人壽保險公司的北美精算師杜傳洵介紹,由于多數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都采用自己制作的生命表為產品定價,因此各自生命表能否掌握準確的信息就顯得至關重要,屬于一家保險公司的核心商業機密。 長期以來,全中國所有保險公司都在使用同一份生命表來計算產品的價格,也就體現不出各家公司對生命數據把握水平的差距。理財專家毛丹平解釋說,給保險產品定價的決定因素有三,分別為概率、利率和費率,概率指的就是生命表。在目前的中國,生命表和利率都是法定的,保險公司千篇一律,如果要體現產品價格的差異,只能在費率上做文章。 費率就是保險公司的運營管理開支,比如支付代理人的薪水、保單制作與維護等。中國人壽廣東分公司精算部總經理朱德瑞表示,通常新公司的運營管理費用會高一點,老公司的費率會低一點,但表現在產品價格上的差異很小,無法充分體現保險公司的定價能力。如果放開了生命表的制訂權,保險公司產品定價水平將逐漸拉開距離。 多位保險業人士認為,未來國內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集中體現在兩個地方,一是生命表的準確性,二是保險資金投資實力。 各公司定價水平將拉開差距 有業內人士稱,如今保險市場產品條款相似、價格雷同的現狀,跟現行的法定生命表有密切關系。由于生命表和利率是統一的,費率在產品定價中的權重不大,所以一旦有保險公司推出新的保險品種,其他公司只要將其保險條款拿過來抄抄,很容易復制。 不過,生命表市場化之后,各家保險公司的客戶群信息掌握、風險預估能力的差別就會體現在各自生命表的制作上,保險公司產品定價的本事開始受到市場檢驗。尤其在長期壽險產品上,如何維持長期資產平衡將成為保險公司實力的體現。 保監會拿記者行業舉例說,如果某保險公司對記者行業有充分的了解,那么他就能夠設計出價格更合理的產品,從而實現盈利;如果另外的公司對該行業并不充分了解,從而無法定出合適的價格,保費過高沒有人來買,保費過低又會導致虧損。因而,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將極大地推動保險公司向專業化發展,促使其認真研究市場、研究客戶。 一位精算師預期,由于小型保險公司積累的概率方面的數據量偏少,自有生命表不夠完善,將增加其新產品定價上的難度,“明年起小公司的經營壓力會大一些”。 監管重心倒向償付能力 即使人的壽命延長,也不代表保險產品都會漲價,因為保監會不再強制讓壽險公司使用同一份生命表,壽險公司就可以針對每一個產品特定人群的生命表來計算保費。 保險業監管人士認為,由于定價市場化了,新生命表出臺后,保險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測算定價,針對不同群體采用不同的死亡率。職業、地域等因素的差異會導致保費價格有增有減。 事實上,保監會在發布新生命表的同時,將放開保險公司自由選擇生命表的權力。即在產品定價時,保險公司可以參照原有的生命表,也可以使用新的生命表。但保險監管將參照新的生命表來考察償付能力。 保監會舉例說,如果某公司專門對生活相對優越的白領進行產品定價,可以采用比原有生命表更低的死亡率,那么保費價格會下降;如果開發給礦井工人的保險產品,該公司可以采用較高的死亡率,因而保費價格會上升。知情人士表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壽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將法定生命表和公司制作的生命表結合起來評估。 有業內人士稱,其實保監會已經在新生命表執行之前就悄然放權了。“現在壽險公司遞交給保監會的新產品方案批準得很快,但交上去的會計報表卻審得很嚴。”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保監會的監管思路從價格監管轉到償付能力監管的開始,隨了國際保險監管的大潮流。 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主要是監控兩個問題,一方面保險公司資產要大于負債,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償還到期債務的現金流是否充裕。前者就是責任準備金要解決的問題,責任準備金即是保險公司的負債。保監會表示,用新生命表為依據計算的責任準備金,從金額上說,規模大的公司將有所減少,體現在賬面上大型保險公司的利潤會提高,但小型公司的變化微小。 也許,賬面利潤的增加會刺激明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的股價上揚,但那不過是表面的繁華,因為改變的只是會計制度,保險公司實際上什么都沒有做。 相關鏈接 何為壽險生命表 其實,生命表就是死亡表,是針對一個特定人群從出生或一定年齡開始,直至全部死亡為止的記錄。國家統計局定期做人口普查建立國民生命表,中國保監會負責制訂全國購買人壽保險單客戶的生命表,每家保險公司也會跟蹤保單賠付情況制作自己客戶的生命表。 假設將廣州市1900年1月1日出生的市民作為一個考察人群,出生時當然人人都在,總數為10萬人,之后這群人在1歲時去世10人,在2歲時去世20人,在3歲時去世10人……直到105歲時最后一位生者也安然逝去。根據這么多年的統計,廣州市1900年1月1日出生市民的生命表就可以列出了。 我國現行的壽險生命表于1995年12月制作完成,有終身壽險、養老金等共6張表,結束了中國保險業長期借用日本生命表的歷史。不過,1995年的生命表取用的是1990-1993年的數據,以現在的眼光看,年代久遠且統計數據不夠準確和完善。這份舊生命表將在2005年末結束履行了十年的使命。 去年年初,保監會一聲令下,新壽險生命表的編定工作開始。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和友邦等6家保險公司,將1996-2003年的客戶數據整理后呈遞給保監會,其中包括各公司實際簽發的保單、實際死亡信息等,一共集聚了1億多條數據,覆蓋同期行業數據總量的98%。其中,中國人壽一家的數據就超過5000萬條。 專題撰稿 本報記者 夏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