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視點 > 正文
 

保險該不該打理財招牌 忽略保障是否入了誤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12:23 新聞晚報

  主持人:

  保險的理財功能是營銷人員宣傳的重點,也越來越成為老百姓關注的熱點。但是過分重視保險的理財功能,而忽略其基本的保障作用也會誤入保險消費的誤區。本期保險故事分別邀請了保險同業公會、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以及保險客戶代表談談他們對保險理財的看法。(fundweekly@163.com)

  保險論壇

  本期嘉賓:王正峰、陸蓓、唐雪峰、章映美

  保險的根本職能不會變

  王正峰(保險同業公會辦公室主任):“保險發展的需要與社會經濟不牢靠不鞏固之間存在矛盾,過分注重保險的理財功能正是這個矛盾的集中體現。”

  保險理財的盛行其實是把保險的附加功能不斷擴大了。幾十年前經濟不發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因此沒有特別強的投資增值愿望。但隨著對外開放,經濟全面發展,貧富差距拉開,市民對投資并且盈利的要求變得迫切起來。保險作為金融工具的一種,雖然其根本職能是保障,但大家對它有理財增值需求也是很自然的。

  長期以來,保險公司面臨著要把保險做大做強的壓力,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自然把產品向分紅回報的方向上拉。所以說目前市場上理財需求旺盛,并不是隨著經濟發展自然生成的,而是被市場經濟商業發展硬生生催化出來的。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雖然保險有理財功能,但保險肯定不能被用來當賺錢工具。無論經濟如何發展變化,保險最根本的保障職能不會改變。如果那些保險產品明明沒有理財功能,卻打出理財招牌來吸引客戶,這是違法的。

  保險公司處于兩難境地

  陸蓓(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保險公司其實也很樂于設計銷售保障性能高的產品,但由于部分百姓的觀念誤區,加上代銷渠道的障礙,讓保險公司陷入兩難。”

  上海老百姓對投資的收益非常敏感,體現在他們對保險費用投入的高回報要求上;一些銀行的代銷點也看好這個市場,對于一些偏重保障的產品就不怎么青睞。

  這讓保險公司陷入兩難境地,其實我們也希望多設計一些保障型產品。但面對市場和代銷渠道設置的一些障礙,一些保險公司選擇迎合市場,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就必須做回報高的產品,甚至貼費給銀行代理的網點……這樣形成一種為了爭取客戶而設置高利潤的惡性競爭,不光誤導了百姓對于保險的理解,對保險公司自身來說也是不利的,但是沒有辦法。

  現在市場上一些小公司通過價格戰來吸引市場,往往在收益上高出1個百分點,馬上就把顧客吸引過去了。但是這些公司不能短視,他們必須意識到,在得到客戶的同時,所承諾的高回報也意味著接下了高風險。

  另外在代銷渠道上,保險公司推出的強調保障的產品,可能銀行理財中心并不重視,使得在銀行網點做推廣時遇到困難,有時候只能附加設計一些分紅功能來引起代銷機構的興趣。

  雖然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都致力分紅險營銷,但我們心里也渴望迎來“保障回歸年”。老百姓為了高回報上當受騙的事件年年在演,重塑保險的基本保障功能其實也是保險公司的心聲。

  買保險其實也可以獲利

  唐雪峰(上海友邦保險代理人):“保險不是一個短期就能夠獲利的賺錢工具,因為它是一個長期理財的方式。”

  作為金融三大工具之一的保險,是和銀行、證券并存的理財手段之一。由于保險的風險遠遠低于證券,故收益率絕對不會高于證券。所以說,保險不是一個快速獲利的工具,更加不能夠短期獲利。

  相反,如果短期內讓資金在保險公司的帳戶上進進出出,保險一定是個短期內就能夠“快速失利”的工具。因為保險的保障本能要求保險公司資金的穩健,并且是長期性的,任何短期的頻繁進出一定會增加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相應的損失就會很多,這就是幾乎所有的短期退保的損失率會很大的重要原因。

  因為理財關心的是長期生活安排,通過財務自由來實現人生各階段的不同目標。而這些要求需要長期,保險恰恰就是長期理財的有效方式。

  “保險不是一種暴富的手段,但保險卻是一個難以受人掌控的賺錢工具。”

  我們知道,目前社會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都在幾個到幾十個百分點的范圍,而與之產生明顯對比的是:保險實現的受益可以高達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例如家中頂梁柱王華小姐只交了第一個季度的保費4千元,不幸意外死亡,她的家人就可以得到將近300萬元的理賠款。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暴富的手段,其實更可以理解為人類在管理和處理意外風險時的一個“意外”收益。由于這個收益本身就難以掌控,所以保險就是一個無法受人控制的賺錢工具,并且她的“投資回報率”往往不是幾個百分點,而是幾十倍的收益。

  找個平衡點兼顧保障收益

  章映美(保險客戶,貿易公司經理):“理財的方式有很多,保障的方式只有一個。”

  作為一個比較有心的保戶,我發現雖然多家保險公司推出產品時都聲稱自己有強大全面的保障功能,實際上一些保險只有壽險(身故)保障,而醫療方面的保障都需要通過附加合同實現。

  作為消費者,我覺得有必要找個平衡點,來平衡收益和保障的期望。這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性格態度以及風險偏好來共同確定。

  我曾經聽過一個很不錯的比喻:人生就像足球隊,沒有不設后衛和守門員的球隊。誰都知道進攻痛快,但漏球的滋味更難受。最好攻防結合,保險就是守門員和后衛,其它的投資就是前鋒和中場。

  我覺得,買保險合算不合算,關鍵是看百姓心里怎么想。想法科學全面,保險是非買不可,因為理財的方式有很多,保障的方式卻只有通過買保險來解決。但是如果總帶著撞大運的僥幸心理去看待保險,肯定越看越覺得買保險不合算了。作者:文崔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保險理財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