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汀
趙本山可以忽悠著把拐賣掉,人壽保險的推銷員也可以忽悠著把保單賣掉。但是以誠信為基石的保險行業,能經得住忽悠嗎?來回幾次,可能最后被忽悠的就是這個行業本身。
看看統計數字就一目了然:在2003年以來,中資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增加速度大跌,而外資則迅速進入。
2004年末的時候,中資的保險公司所占的保費額為整個市場的97%強,外資(包括合資)不過2.6%;到2005年3月,前者就急劇下降至不足80%,后者則上升為20%強。當然,這有點特殊——中石油把一個200億元的大單交給了合資的中意人壽。
但是保守的估計,到今年底,中資保險所占份額也將下降至90%。在今后,這個趨勢必然還會繼續。
原因很簡單,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些“外來的”也依賴口才,但是他們不“忽悠”——或者至少,他們沒有“忽悠”的口碑。
論及忽悠的本事,保險代理人的水平個個都不下趙本山。
看過一部外國電影,名字早就忘了,但是對其中一位兩眼翻白、顴骨高聳、長得頗似梵高的保險推銷員印象深刻,那時候大是欽佩:“口才了得!”
結巴是當不了推銷員的:賣的是差不多的產品,收的是差不多的銀兩,關鍵在如何取悅(或者取信)消費者。長一副和善的面孔管用,有一口伶牙俐齒當然也管用。
但是別忽悠。
樓下的大爺曾經把上門的保險代理人趕出了門,并大罵“騙子”。態度之激烈,比對那些推銷理療儀和保健品的更甚。這應該能夠理解:后者推銷的是看得見的產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最不濟上一回當,破費二百五。但是買保險破費的,是若干年甚至一輩子的保障。
不受歡迎,招人反感。無奈的是,這就是現在這個行當的口碑,是在一個以“誠信”為基石的行業中,少數“忽悠派”存在帶來的后果。
這很容易傳染,并陷入惡性循環:越忽悠越賣不出去,越賣不出去越忽悠。這種循環來回幾圈,這個行業的前景就不那么妙了:很簡單,被毒蛇咬過的人,也很難把哪怕是菜蛇當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