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如何應對誠信危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7日 09:1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近期,因為“地下保單”的事情,友邦保險公司變得小心翼翼,惟恐一招不慎毀了自己的正面形象。其實,在開放的市場中,沒有什么比形象更重要。保險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形象好壞直接決定公司的存亡。相對于外資保險公司,中資保險公司似乎更缺乏形象危機意識,也沒有建立處理形象危機的機制。 如今,市場已經放開,中資保險公司對形象危機仍麻木不仁,很容易失去競爭力。當
事實上,很多形象危機是可以化解的。只是因為保險公司沒有危機意識,也就缺少處理形象危機的相關機制,結果陷入被動的尷尬中。 以中國人保的車險改革為例。2004年10月份中國人保的車險改革,公眾的注意力被吸引到500元的絕對免賠額上,中國人保的這項規定更被說成是“霸王條款”,頓時譴責聲一片。同時,中國人保被認為只顧謀取自己利益,忽視保險責任的公司,車險改革后的幾天里,中國人保車險投保率大幅下降。 平心而論,人保此次車險改革真正做到了根據風險大小來定價,較以往的車險更加公平,是一次進步的車險革命,即使500元的絕對免賠額,也可以通過購買不計免賠來化解。 然而,在“霸王條款”的詰問聲中,中國人保回應的聲音卻很小,既沒有具體解釋新車險條款的進步性,也沒有形象廣告等輔助措施。如果把車險改革的真正進步告訴消費者,這次危機是能夠避免的。還有上半年分紅險,保險公司沒有解釋分紅低于預期的原因,也不說明此類分紅險本身具有的風險,只是對媒體報道聽之任之。因而,保險公司需要樹立形象危機意識,建立危機公關機制,化解各種形象危機。 首先,保險公司要做好事前工作,盡量避免危機產生。目前保險公司的形象環境不容樂觀:保險業的整體形象并不好,保險公司提供的產品、服務不完善,而且消費者維權意識增強,在近幾年消協接到的投訴中,對保險的投訴位居前列,與保險公司達不成賠償協議的訴訟也成上升趨勢。這些對保險公司的形象危害很大,如訴訟問題,即使保險公司作出的賠付決定合情合理,但因進入公眾視野,保險公司解釋不到位,就會讓公眾產生誤解,產生該公司惜賠、不守信用等不好的印象。所以,保險公司應該細化銷售、服務環節,處理好投訴,將可能產生的矛盾遏制住,防患于未然。 當危及公司形象的事件發生后,保險公司要學會積極應對,而不是采取隱瞞事實,想使事件在無聲息中自動平息下來的“鴕鳥”做法,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一是要迅速反應,建立阻止事態的擴大,切斷事態擴大的信息源,比如,撫慰消費者,使其不再投訴,坐下來談判,等等;二是建立通暢的信息通道,提供有利于公司形象的觀點,避免出現輿論一邊倒,如向公眾解釋事件來龍去脈,公司的立場、已經采取的辦法,將要實行的措施等;三是妥善處理發生事件,該賠償的賠償,該退保的退保,該解釋的解釋明白。四是通過各種途徑將危機事件向正面引導,宣傳公司的業績、營銷員形象等。 當然,形象危機處理不是要把白的說成黑的,這是違背誠信原則的。危機處理的最終目的是不要認為片面的瑕疵影響整體形象,讓消費者看到好的一面,消除形象危機,為業務發展提供平滑的通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