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保險視點 > 《中國金融》2005 > 正文
 

我國保險教育的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1日 20:09 《中國金融》

  融合 創新 探索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保險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并呈現出空前的繁榮。保險教育快速發展與空前繁榮的原因,一方面是在科教興國的大政方針的指引下,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特別是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各大院校紛紛開設保險專業。另一方面在這一時期,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開放與發展,保險公司從初期的幾家,發
展到現在的六十多家,同時,各家公司為了發展業務,紛紛增設經營機構,從而使得對保險人才的需求進入了一個旺盛期。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有供給、有需求,應當能夠形成一種良性均衡,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保險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但是,在這種供需同步快速增長的背后,我們看到保險人力資源領域卻存在著一種“雙難現象”:保險專業的學生工作難覓,保險企業則是人才難求。

  我認為,從表面上看,“雙難現象”產生背后的原因是保險教育中存在的教學針對性與學習有效性不足,其結果導致了一種供不“應”求的現象,最為典型的案例是精算教育。近年來,由于保險經營主體的快速增加和監管部門提高了對經營過程中的精算要求,形成了對精算人才的大量需求,于是引發了我國精算教育的“井噴式”發展,不少有統計或者數學專業的院校也紛紛開辦或者正在籌辦精算專業。毫無疑問,我國的保險業發展需要大量的精算人才,而精算的重要基礎是統計和數學。但就精算人才的培養而言,僅僅有統計和數學,或者說僅有建模和統計分析技能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一名優秀的精算師不僅能夠使用各種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綜合知識、經驗和職業素養去分析、解釋和判斷經營風險和保險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了解和理解數據背后反映的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及其規律,解讀通過精算技術得出的結論,由此作出正確判斷,并運用精算技術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案。因此,精算教育的基礎不僅僅是統計和數學,更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環境,即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我們培養的就不是精算人才,而是精算工具。所以,當我們進一步剖析“雙難現象”、剖析供與求的矛盾時,就不難發現我國保險教育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與高速發展的保險教育事業形成巨大反差,我國的教育資源嚴重短缺,尤其是優秀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而更為嚴重的是缺乏對于現代保險教育環境的系統研究,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體系和管理模式。因此,保險教育出現問題的深層原因是:體制、師資和教材的三大制約。

  保險教育出現的“雙難現象”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也不僅僅局限在保險教育領域,這是一種時代的產物。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一個系統解決方案。我認為,在我國保險教育存在的“雙難現象”的諸多原因中,學界與業界之間聯系、溝通和互動的嚴重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這種聯系、溝通和互動的不足,導致了我國保險教育事業的發展缺乏“學以致用”的關鍵基礎和保障。因此,有必要就建立我國保險業界與學界的聯系、溝通和互動機制做一些思考和探索,而建立這種聯系、溝通和互動機制的重要前提是對學界與業界關系的再認識。長期以來,在社會各界有一種認識,認為業界與學界的關系就是一種經濟層面上的助學關系,如設立獎學金等。而從現代教育的角度看,這種認識是不完整的。學界固然需要業界在經濟上的慷慨解囊,特別是在我國保險教育事業發展的初期,但保險教育的發展更需要業界在各種教育資源上的“慷慨解囊”,業界所擁有的各種保險教育資源往往是學界最需要的,并且是學界難以從其他渠道獲得的,也是最稀缺的,如向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為教師的科研提供方便等。所以,業界各種教育資源開放與輸出的意義,甚至超過了其對保險教育經濟上的資助。

  建立和實現學界與業界的聯系、溝通和互動機制,首先要解決好學界與業界的關系問題,應當對這種關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認為,學界與業界的關系是一種“離與合”的關系。所謂“離”,是學界與業界應當相互獨立,特別是學界應當具有獨立的立場。學界應當更多地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業界存在的各種問題,能夠有不同的聲音,特別是醒世與警世之聲,并保持一種學術的冷靜和理性。同時,學界應當更多地關注基礎和發展理論的研究,確保我國保險產業的發展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方向。所以,“離”應以合力為基礎,“離”的最終目的是“合”。所謂“合”,則是在保險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學界與業界應形成合力。這種“合”應當是一種融合,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合”,而非貌合神離的“合”。學界與業界均應當認識到這種“合”是保險產業和保險教育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證,是殊途同歸。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合”并非一樁易事,需要學界與業界長期、共同的努力。在解決“合”的問題的過程中,業界是關鍵,尤其是業界高層人士的觀念和認識是關鍵。業界應當認識到積極推動與學界融合的意義,產業的發展需要有人才、技術、基礎和發展戰略理論等方面的支持,而這些方面均離不開學界。所以,業界今天對學界的關注、支持與投入,將形成行業明天發展的基礎與保證,業界將成為最終受益人。

  在解決我國保險教育出現的體制、師資和教材三大制約過程中,應以融合為靈魂,以創新的思路,以探索為手段,充分發揮保險業界與學界的聯系、溝通和互動機制的作用。

  首先是保險教育體制方面。保險教育制度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解決環境適應問題。我國保險業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經營水平均發生了根本變化,因而對于保險教育的需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例如在專業設置的“寬與專”問題上,我國保險本科教育在“寬基礎”和“大金融”的思想指導下,曾經紛紛撤并為金融專業,全國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院校保留了保險專業。如果單純從教育管理的層面看,這種調整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從我國保險業發展的趨勢與實際需求看,這種培養模式與提升保險產業水平、實現專業化經營管理就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背離。又如在保險教育中,學歷教育固然重要,但隨著產業的發展與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繼續教育,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各種資格認定、專門技能培訓等領域呈現出旺盛的需求。從業人員,特別是從業3~5年的人員對于這種繼續教育的需求尤為迫切。保險教育應當高度重視繼續教育問題,不僅要重視學歷的繼續教育,更應當看到各種資格認定和專門技能培訓更是一片沃土。在發展保險繼續教育過程中,要針對不同對象,準確把握需求,高標準地設置課程、配備師資,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界應當對于保險教育環境,特別是需求環境進行系統研究和再認識,作為需求主體,業界在這方面應當最有發言權。業界與學界建立聯系、溝通和互動機制,使學界能夠及時發現并把握產業和社會的需求,進一步明確保險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不斷地調整培養思路和方式,實現保險教育管理體制的創新。

  其次是師資建設方面。發展保險教育,師資是根本、是關鍵。在我國的保險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保險教育師資的需求急速膨脹,客觀上導致了這支隊伍的整體水平不適應。與此同時,大量和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使得師資隊伍建設的許多工作,如進修、社會實踐、出國深造、課題研究等均難以全面開展。我認為,充分發揮業界與學界互動作用是解決保險教育師資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這種互動解決方案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業界的各種資源,為培養和提高師資隊伍服務。實現充分和有效利用的關鍵是建立交流互動的機制,除了聯合辦學外,保險公司應當通過博士后工作站、金融實驗基地、課題合作或委托等方式,為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提供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使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保險行業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充實和完善知識結構,增加感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另一方面是要培養和建立真正意義的兼職教師隊伍。隨著我國保險事業的發展,業界出現了一大批有理論、懂實務、會教學的專家型人才,這些人才是發展我國保險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應當注意發現、挖掘和培養這些人才,建設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并將其逐步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我國的高等教育領域存在一種“兼職/客座教授”名不副實的現象,即一些高校將“兼職/客座教授”作為一種關系紐帶使用,少數地方甚至出現了“兼職/客座教授”頭銜尋租現象。要認識到“兼職/客座教授”制度是發展高等教育的重要資源,應當利用好這個資源。此外,近幾年在我國保險事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少教師紛紛棄教“下海”經商,同時,業界也有不少熱心保險教育事業的有識之士,有意投身保險教育事業。國家和高校應當出臺一些政策和措施,鼓勵這些人棄商“上岸”從教,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師資隊伍存在的結構問題。

  最后是教材建設方面。在我國的保險教育中,應建立相對統一的主干教材體系,并豐富專業和特色教材。在“八五”期間,由人民銀行牽頭協調,曾經編寫過一套“高等院校金融類教材”。在“十五”期間,教育部又啟動了“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這兩套教材為發展我國的保險教育事業、提高保險教學質量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開設保險專業的院校的增加,保險教材,特別是主干教材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這些教材的雷同現象嚴重,且質量參差不齊。此外,在各院校“一窩蜂”地搞主干教材建設同時,一些業界十分需要的專業教材,如責任保險、醫療保險、汽車保險、工程保險、保險統計、保險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教材卻如鳳毛麟角。我認為,主干教材應統一并提高質量,克服門戶觀念,避免重復投入。各院校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確定專業發展方向,編寫特色教材,在教材建設中應做好兩個兼顧:國外與國內的兼顧、基礎與實務的兼顧。

  作者系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責任編輯 張艷花)

  圖片說明:保險教育出現問題的深層原因是體制、師資和教材的三大制約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愚 人 節
整蠱先鋒幽你一默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