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田文會
各位新年好。感謝大家在過去一年中對我在農村金融及銀行業領域報道的支持。新的一年,新的開始。舊歲無論成敗得失,皆已如水之東逝。新的征程,新的希望。只要勤動腦,勤動手,勤動腳,2005,天空會更藍,陽光更燦爛。
展望2005年,對于第二輪改革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來說,是重復首輪改革的清產核資、增資擴股、掛牌重開業等程序,部分已兌付完專項票據的信用社,應該開始進行企業治理結構建設。與此同時,農業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如果農業保險這個屏障沒有建立,任何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都面臨潛在的巨大風險
2004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嚴格監管、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積極興辦直接為‘三農’服務的多種所有制的金融組織”。據有關人士透露,銀監會也在制訂相應條例,但一直未得到證實。不過,民間、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等各種力量,確實在紛紛尋求在農村金融機構方面的突破。
在這方面的嘗試和突破,加速了農村信用社改革進程。2004年,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地區推廣到了除海南、西藏外的29個省(區、市)。而農村金融機構放開,農村金融活動的正常開展都呼喚農業保險體系盡快建立。
農信社市場化進程
2004年8月,農信社改革的全面鋪開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在中國農村面對的國內外環境及中國整體金融改革推進的大環境下,這些變革又在情理之中。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農村信用社應“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取向”。農信社要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和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必然要建立適應市場化的機制。
《意見》中對2003年首批8個試點省(市)農信社改革的評價是,“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已經起步,經營機制開始轉換,內控制度得到加強”。中央政府對農信社改革下達了兩個硬指標,一個是資本充足率,一個是不良貸款率。
可以預見,2005年度,對于第二輪改革試點地區信用社來說,一方面是重復首輪改革試點地區的清產核資、增資擴股、掛牌重開業等程序,對于部分已兌付完專項票據的首輪改革試點信用社來說,就應該開始認真建設治理結構。同時,存款保險制度的出臺,是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的信用社發展進程所必不可少的。
小額信貸尋求突破
按照聯合國計劃署的標準,中國目前真正意義上的小額信貸僅有10億元,商務部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國務院扶貧基金會和全國婦聯各有一些試點。作為除信用社之外中國第二支主要服務農村的金融力量,小額信貸的生存狀態一直有些尷尬。最近,有關方面正在醞釀小額信貸方面的突破。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沈明高博士對《財經時報》表示,小額信貸現在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貸款利率非市場化,一個是把小額信貸混同扶貧貸款。小額信貸的非商業運作機制,也影響了其發展。沈明高表示,有關方面正在調查研究并將與權威部門對接,以突破目前局限。
小額信貸的規模和網點能否有所突破?正在籌建中的小額信貸行業自律組織——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促進會,或許將成為小額信貸繼續發展壯大的后盾。目前只貸不存的小額信貸,沒有波及存款人的風險,因此來自監管和風險防范方面的麻煩要小得多。
農業保險中央補貼仍需等待
農業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農村金融也處在這一風險之下。如果農業保險這個屏障沒有建立,任何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潛在風險都是巨大的。2004年度農業保險領域出現了多個亮點。上海安信農業保險公司、法國安盟保險公司成都分公司開業,吉林安華農業保險公司、黑龍江農墾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籌建。令人遺憾的是中央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扶持政策仍未落實。財政部農業司農業處處長丁國光告訴《財經時報》,中央財政全國性的農業保險補貼政策仍在研究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