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綜合性多元化國際化的目標邁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4日 20:10 《中國金融》 | ||||||||
——訪中國人保控股公司總經理唐運祥 本刊記者 林鐵鋼 記者:中國人保在三大國有獨資保險公司中率先成功實現重組改制和海外上市,請您介紹一下上市以來發生的重要變化。
唐運祥:中國人保重組改制和人保財險海外上市,使我們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與經營管理方式等方面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深刻變化。應該說,這些變化的發生,正是中國人保近年來推進改革的預期目標。 第一,是思想觀念的深刻轉變。這是最重要的變化。我來中國人保工作后,我發現公司經營和發展的觀念比較陳舊,思想比較僵化,官商作風比較明顯,市場化理念、競爭意識不強,公司上下還沒有形成應對保險業大開放、大競爭的壓力與動力。當時,我提出了把中國人保建設成綜合性、多元化國際保險(金融)集團的奮斗目標,提出要推進公司的重組改制和上市。坦率地說,當時公司很多員工還難以理解和接受。經過這四年來的改革,公司全體員工的精神面貌、思想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觀,過去存在的舊思想、舊習慣、舊觀念受到了有力沖擊。“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深入人心,“求實、誠信、拼搏、創新”的企業精神得到弘揚,明確了知識型、現代化保險企業的建設方向,確立了差異化經營、精細化管理的思想,樹立了“以業績論英雄”、“效益第一”的原則,強化了市場化經營的觀念,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觀念,最大誠信的觀念,知識價值觀念,全球競爭觀念等。現在看來,這些新觀念已較好地滲透到公司的制度體系中。應該說,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中國人保近年來發展改革的重要成果和寶貴財富。 第二,是基本建立了規范的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一個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存在產權結構不合理、體制陳舊、機制落后等弊端。在重組上市過程中,公司與美國國際集團(AIG)簽訂了戰略投資協議和業務合作協議。上市后,人保財險公司全部凈資產中,人保控股占68.9%,AIG占9.9%,其他國際投資者占21.2%,形成了包括國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同時,人保財險按照國際通行慣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制度,引進了獨立董事,設立了董事會戰略規劃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提名、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完成了公司治理的各項制度建設,形成了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執行機構相互制衡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 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重要的是其能否規范、高效運行,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人保財險海外上市一年來,在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上健康、平穩運行,公司治理結構基本經受住了資本市場的考驗。在公司上市路演過程中,曾經有投資者問我,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么?我告訴他們如果有最大風險的話,那就是系統性的管理風險。因為公司的市場份額大、業務基數高,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對經營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在這方面一般不會出現大的風險。但是,公司機構網點眾多,遍及全國各地,管理覆蓋面大,層次多,如何有效管理這些機構,使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運作、高效運行,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上市后,國際資本市場對人保財險經營管理的透明度提出了很高要求。應該說,公司上下現在對這一問題有了清醒的認識,并作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三,建立了以效益為導向的業績考核機制和市場化的薪酬激勵機制。人保財險上市后,堅持盈利導向,嚴格考核標準,把省級分公司作為內部模擬一級核算單位,以利潤和凈現金流為核心加強業績考核,分配經營資源,落實“效益第一”;貫徹“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實現考核辦法科學化、制度化、定量化;將資本市場的壓力傳導到分支機構,引導各分公司強化效益觀念,調動分公司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按照管理科學、權責明確、激勵有效、約束有力、競爭擇優,以崗位評估為基礎、以業績考核為依據的原則實施了薪酬制度改革,充分體現勞動、知識、人才和創造的價值。一是建立比較科學合理的職級序列。為了解決過去因管理崗位職數限制導致技術、營銷等人才發展渠道不暢的不合理狀況,我們引入先進管理理念,按崗位價值的不同和工作性質的差異,將公司崗位劃分為管理、技術、營銷和事務四大類,在合理界定職責、逐級分解職能的基礎上,科學設置崗位,開辟多樣化的人才升遷渠道,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公司發展亟需的各類人才。二是制定員工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公司新的業績管理體系以關鍵業績指標為核心內容,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將企業年度總目標分解到每一個崗位,以確定所有崗位關鍵業績指標的年度目標值。按照業績考核指標及年度目標值,層層簽訂業績合同。按照業績合同進行考核,比較實際業績與業績合同指標,進行考評,形成實際業績報告。根據得分決定員工薪酬,根據考核決定員工升遷,真正實現以崗位定薪酬,以責任定薪酬,以業績定薪酬,體現崗位差別。三是實施高管人員股票增值權計劃,建立了高級管理人員激勵機制,使公司高管人員薪酬與公司業績及股票表現掛鉤。 第四,形成了市場化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制。人保財險上市后,建立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市場化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制。一是國際資本市場的精算、審計等價值評判標準使公司經營成果的度量更加準確、科學。在重組上市過程中,我們調查清理了公司資產、負債、權益、盈利狀況以及機構人員情況,摸清了家底,夯實了基礎。同時,推進了財務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按照香港公認會計準則要求完善財務報告體系。二是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督管理體系使公司的經營管理更加規范、更加透明,公司經營管理的市場約束不斷加強。三是國際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及時反映著公司資產的保值增值狀況,使我們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有了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 第五,完善了風險控制機制。一是在制度上控制經營風險,制定了承保、理賠、財務、業務全流程的管理辦法和操作指南,制定了經營管理的《六條禁令》。二是從技術上防范管理風險,加強數據信息系統建設,推進單證管理系統、業務系統、收付費系統、財務系統、再保險系統、客戶系統六大系統整合,實現數據集中,提高數據質量;加強精算體系建設,規范準備金提取,合理評價經營業績。三是從組織架構上控制系統性風險,規范“三個中心”的建設和運行,減少核算單位,實行選擇性承保,實現保賠分離。 記者:您曾經提到要在未來10~15年內基本建成綜合性、多元化的國際保險(金融)集團,那么,今后一段時期,人保的發展戰略思路是什么? 唐運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在中國人保改制上市后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與中國人保發展改革所處的歷史階段、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保險行業的增長前景等緊密聯系在一起。 2000年9月,中國人保確立了進取型的發展戰略,即在未來10~15年內,將中國人保建成綜合性、多元化的國際保險(金融)集團,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規劃了中國人保未來發展藍圖。四年來,中國人保全體員工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推進公司新時期發展戰略,作出了極大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業務的快速發展和效益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國有金融企業中率先實行脫胎換骨的變革,探索了國有金融企業發展改革的路子。人保控股建立了母子公司體制,初步形成了資產管理與資本運營并重的保險(金融)控股集團;人保財險重組改制海外上市圓滿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成為中國內地金融企業海外上市“第一股”;人保資產建立了資金運用新體制,奠定了專業化資金運用的制度基礎;中國人民保險(香港)公司完成了重組,實現了正常運營;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已經成立,壽險公司和經紀公司的籌備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重組改制,廣大員工的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體制機制深刻轉變,基礎管理不斷加強,綜合實力明顯提升,至此,中國人保的第一步發展戰略目標已經實現,中國人保的產業集群式發展模式初具雛形。 當前,經濟金融全球化、信息化發展很快,全球金融保險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保險業對內對外全面開放的進程日益加快,國際先進保險同行紛紛進入國內市場,國內非保險行業加緊開拓保險市場,市場主體快速增加;中資保險公司的重組改制正在向深處拓展,加快了在海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的步伐。我國保險業全方位、國際化競爭與協作的時代已經到來。 現階段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著巨大潛力。保險業發展的深度和密度仍然滯后于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地區發展不平衡,服務和管理功能需要進一步發揮,對居民生活滲透不深,運行效率不高,風險控制力不強,資金運用水平有待提高。同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國GDP規模將保持快速擴張,消費結構升級,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保險市場、資本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這將為做大做強我國保險業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創造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這也是中國人保推進新時期發展戰略的歷史性機遇。 考慮到這些因素,中國人保制定了第二步發展戰略,即力爭用8~10年的時間,實現控股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建成產權清晰的現代股份制度和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將中國人保建成主體多樣、功能齊全、實力雄厚、競爭有優勢的綜合性國際保險(金融)集團,將控股公司建成制度先進、實力雄厚的現代金融控股企業。主體多樣,是指健全財險、壽險、健康險、保險經紀等專業性保險服務機構,同時建立資產管理以及其他類型的金融服務專業子公司;功能齊全,是指提供全方位、廣渠道、多形式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滲透企業和個人金融消費的各領域和環節;實力雄厚,是指資產規模進入國內保險企業前列、資本金充足、盈利能力強;競爭有優勢,是指公司治理完善、管理精細、技術先進、高端人才聚集,主導行業競爭模式并保持較高水平的利潤率。各子公司都要以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知識型、現代化公司為目標。國內領先,是指綜合實力絕對領先,體現在盈利水平、業務規模、市場份額、核心技能、專業人才等方面;國際一流,是指盈利能力國際一流,處于國際同業前列;知識型,是指知識、技術的積累與應用成為公司實力增強的主要途徑,公司在戰略思想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方面處于一流水平,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專家主導公司治理;現代化,是指公司制度科學、機制完善、實力雄厚、文化先進,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按照這一總體發展戰略體系的要求,人保控股將加快推進“兩個轉變”,即核心職能從過去的保險業務經營管理轉變為存續資產經營管理,從主要從事存續資產經營管理轉變為主要從事股權投資和資本運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要加快資本積累,有效管理和運營重組改制剝離到控股公司的存續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同時提高資本的運營效率,增加股權分紅收入。另一方面要實施資本運作,即通過合資、減持國有股等辦法籌措創業資本。實行股權開放,以合作共贏為基礎,吸引資本資源,將各專業子公司建成混合所有制的經濟實體,增強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引進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在高起點上形成后發優勢。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在保證相對控股的前提下減持子公司的國有股,籌措創業資本。各子公司都要提升差異化經營、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在各自專業領域精耕細作。通過差異化經營,形成公司的市場領先地位;通過精細化管理,增強公司的成本領先優勢,培育公司強勁的價值創造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優勢。人保財險的差異化經營和精細化管理爭取基本達到國際先進非壽險公眾公司水平,成為知識型企業;健康險公司的規模和盈利水平處于國內同業領先地位;壽險公司進入國內行業規模前五名;經紀公司充分發揮集群優勢、實現規模經濟。子公司之間共享品牌、客戶、渠道、人才、信息等資源,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提供一體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共同構造中國人保的整體競爭優勢。 記者:正確認識我國保險業發展形勢,對于指導保險業深化改革、推進保險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請您談一談對當前我國保險業發展形勢的看法。 唐運祥: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形勢發生很大的變化。從政策層面看,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保險業發展,保監會明確了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做大做強中國保險業的思路,在這些有利政策因素推動下,我國保險業的國際化、市場化程度不斷深化,與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的互動效應不斷增強;從微觀層面看,保險業在企業制度、市場體系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保險業的運行模式、增長方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我認為,現階段的我國保險業正處在歷史性的戰略轉型階段,處在建國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運行模式的轉變。我國保險業運行模式在四個方面發生了深刻的、明顯的變化。在運行環境方面,隨著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的海外上市,三家公司占財險市場70%的份額,占壽險市場67%的份額,這標志著我國保險業全方位、深層次的國際化競爭與協作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國保險業的競爭已不只是我國保險企業在國內保險市場競爭保險資源,同時也是我國保險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競爭金融資源。在競爭格局方面,除中外保險公司在國內保險市場競爭外,我國保險業與銀行業、證券業和其他非金融行業競爭保險資源的格局正在形成,我國保險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挑戰與沖擊。在價格信號方面,過去,引導我國保險市場運行的主要價格信號是保險費率,現在,國際、國內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的銀行基準利率、外匯匯率、股市指數、保險費率等價格信號都對我國保險市場運行產生著顯著的影響。在盈利模式方面,過去,我國保險業經營利潤來源于單純的承保盈利,從而給保險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經過這幾年改革和探索,我國保險業逐步確立了承保和投資兩個“輪子”一起轉的現代保險經營模式,資金運用已成為保險業經營利潤的重要來源。 第二,體制機制的轉變。近幾年,我國保險業不斷深化改革,逐步突破了一些體制機制性障礙,保險業發展動力增強。監管體制方面,我國保險業正在從市場行為和償付能力并重的監管方式向償付能力為主的監管方式過渡,審慎的資產評估制度和最低償付能力計算標準得到明確,償付能力監管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企業制度方面,曾經長期主導我國保險行業發展的三大國有保險公司先后完成了股改,以現代股份制為主要特征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體制已經成為我國保險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形成了科學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我國保險企業制度創新的主體工程取得了巨大進展,國有保險資本的控制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方面,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成立了專業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其他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專業化運用也取得了明顯進步,資金運用渠道得到拓寬,水平提高。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風險控制能力增強。 第三,增長方式的轉變。近年來,我國保險業正在由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的增長方式轉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盈利約束增強。在上市保險公司堅持“效益第一”觀念的引導下,多數市場主體的經營管理從注重規模向注重效益轉變,更加注重提高業務的盈利能力。二是經營管理更加規范。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透明度的要求,使上市公司的監督成本降低,監管部門、投資者和客戶從而成為約束公司依法合規經營的重要力量。同時,上市公司為提升公司的投資價值,依法合規、規范運作的自覺性增強。三是市場競爭更趨理性。盡管我國保險市場非理性競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但理性競爭已經成為多數經營主體的共識,單純的價格競爭正在向提高產品、服務、營銷與管理質量的非價格競爭轉變。 第四,市場結構的轉變。隨著市場主體的不斷增加,我國保險市場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競爭更加充分,市場細分更加深入,市場協作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在市場競爭方面,充分競爭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我國保險市場正在由以往少數保險公司主導行業發展的格局逐步轉變為由數量眾多的保險主體參加的、功能多元化的市場格局,保險公司、中介機構等保險主體迅速增加,市場競爭更加充分。在市場細分方面,專業化程度不斷深入,我國保險業加快了市場主體專業化建設的步伐,車險公司、年金保險公司、健康險公司、農業保險公司等專業化市場主體不斷涌現,更加細分了市場、細分了客戶,擴大了市場容量,增加了市場深度,提高了運行效率。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保險產業分工與協作體系逐步明晰,構建了包括保險(金融)集團、專業化保險公司、專業化中介機構和服務機構在內的梯次分工結構,我國保險產業分工細致、協作緊密的協作分工體系正在形成。 第五,業務結構的轉變。從今年我國保險市場運行情況看,受升息、消費結構升級和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我國保險業的業務結構正在發生急劇變化。一是產、壽險業務結構發生了變化。1998年以來,我國產險保費收入占保費總收入比重呈下滑態勢,2003年產險保費占比為22.40%,壽險成為我國保險業增長的主力。今年1~9月,由于產、壽險保費增長趨勢逆轉(壽險增速7.9%、產險增速28.26%),使產險保費收入(861.84億元人民幣)占比(25.81%)首次上升,較去年升3.41個百分點。二是投資型與保障型、躉繳與期繳壽險業務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近幾年,投資型、躉繳型業務發展很快,逐漸成為壽險快速增長的主干險種。由于升息因素影響,2004年1~9月,投資型壽險業務增長乏力,受到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沖擊較大,投連產品和萬能產品分別增長-18.54%和-13.56%,在壽險業務中占比下降。三是車險、非車險結構發生了變化。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保險市場車險業務保費收入達到590.85億元人民幣,占財產險保費收入的68.56%,較去年上升6.43個百分點。企財險、貨運險增長緩慢,家財險、責任險大幅下降。 第六,運營功能的轉變。十六大以后,我國保險業的基本功能發生了深刻轉變,即從單一的經濟保障向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社會管理的復合型功能轉變。從經濟補償功能看,1~9月保險業賠款給付金額達726.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37%,在農業、工業、商貿、旅游、物流、航運等經濟領域及養老、醫療、教育等社會領域發揮著更積極的補償作用。從資金融通功能看,2004年1~9月,壽險投資型產品保費達1475.38億元,增長6.93%。截至2004年9月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0162億元,同比增長37.73%。從社會管理功能看,責任險、農業險受到重視,法定第三者責任險正在加快推進,保險中介機構保險業的風險管理和咨詢服務功能得到增強。同時,保險公司普遍提高了客戶服務水平,商業養老、醫療保險已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有力補充。 我國保險業發展形勢的變化,使保險業的發展改革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此,我們要抓住發展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推動我國保險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記者:與保險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保險業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您如何判斷我國保險業的發展潛力及發展前景。 唐運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二十多年來,我國保險業高速成長,保險市場多元化格局快速形成,保險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日趨完善,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我國保險業在社會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的地位穩步提高,保險的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不斷增強。但是,目前我國保險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還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保險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不相適應。2003年,我國保費收入為3880.4億元人民幣,占居民儲蓄余額的3.5%,低于2002年7.4%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保險密度為300.3元人民幣,保險深度為3.33%,而同期世界平均保險密度為469.6美元(約合3887.1元人民幣),平均保險深度為8.06%;2002年,我國保險市場企財險的保源轉化系數(現實保費/潛在保源)為46.12%,進出口貨運險轉化系數為16.46%,家財險承保率不足5%;全國不到2億人購買人壽保險,僅占總人口的15%。從這些數據看,相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我國保險業發展得還很不夠。 第二,保險功能發揮不充分。盡管我國保險業已由單一的保險保障功能向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復合型功能轉變,但由于保險業規模不大,覆蓋面窄,保險功能還沒有充分發揮。從經濟補償功能看,我國保險業參與巨災損失保障的深度不夠,保險賠款占災害損失的比例僅為1%,而歐洲則達20%;從融資功能看,截止2004年9月,我國保險公司投資于基金的資金余額僅占股票市場流通市值的5.76%,遠沒有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保險業的金融資源配置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從風險管理功能看,我國的保險企業目前仍主要局限于保險產品銷售,風險管理功能僅僅體現在經濟補償上,還沒有廣泛參與到整個社會系統的風險管理中去。 第三,保險業運行效率不高。在勞動生產率方面,與發達國家保險業相比,我國保險業人均保費收入很低,2003年中國保險業人均保費為21.06萬美元,約為法國的四分之一,英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美國的五分之二。在價值創造能力方面,2003年我國保險業人均凈利潤為2258.7美元,而2002年AIG的人均凈利潤為72,500美元,是我國保險業的32.1倍。在市場交易成本方面,我國保險市場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用低費率、高返還、高手續費等手段爭攬業務的不規范競爭行為,導致了惡性市場競爭,提高了市場交易成本;同時,國內保險市場圍繞產品線與價值鏈的業內分工尚未完全形成,新興市場主體大多數作為綜合性保險公司進入市場,過于廣泛的業務范圍將導致規模不經濟,易產生定價風險和無序競爭,影響整個市場的效率。 第四,保險資金運用水平有待提高。從2002年、2003年的情況看,美國、英國非壽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為11%左右,壽險資金的運用收益率為12%左右,遠高于我國非壽險2.5%、壽險3.5%的水平。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水平不高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資本市場不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市場機制不完善,結構性問題嚴重,股票價格和企業內在價值背離。這導致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不高,市場參與者不能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二是缺乏足夠的投資工具,難以有效規避風險。我國保險資金主要運用于銀行存款,缺少足夠的債券品種及其他穩健的投資渠道。同時,因缺少股指期貨、債券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國內保險企業難以科學組合投資,不能規避系統性風險,造成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的波動性較大。三是資金運用機制需要改進。目前我國保險資金主要還是以靜態的收益率指標進行考核,考核指標沒有與資本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大勢指標聯系,沒有與平均投資收益率、管理成本等掛鉤,業績考核不夠科學,不能形成有效激勵和約束。多方委托和多方受托機制還沒有形成,沒有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資金運用效率不高。四是專業人才缺乏。 第五,保險業綜合競爭力不強。我國保險業綜合競爭力較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在綜合性經營方面,保險業發達的國家都有進行綜合性經營、實力強勁的跨國保險公司,如美國的友邦(AIG)、英國的英之華(AVIVA)、法國的安盛(AXA)、德國的安聯(Allianz)、瑞士的瑞士再(Swissre)等,而我國目前沒有一家綜合性經營的跨國保險公司。在企業資本實力方面,2003年,中國人保財險凈資產為22億美元(包括次級債),中國人壽為75.43億美元,平安集團為15.65億美元;而2002年AIG的凈資產為591.03億美元,2003年英之華為186.97億美元,荷蘭國際集團為401.52億美元。因此,與國外先進保險公司相比,我國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存在較大差距。 盡管目前我國保險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在本世紀頭二十年我國保險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我國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將進一步改善,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將繼續增強,國民經濟將繼續在上升通道中運行。到2020年,我國GDP將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35萬億元,人均GDP將上升到3,000多美元,中等收入階層人口將占總人口的35%左右,城市恩格爾系數將降到20%以下,農村恩格爾系數將降至30%以下。收入的提高、消費結構的升級、中等收入人口的增加將帶來更強的保險需求。 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實現并保持我國保險業與國民經濟增長相適應的發展態勢,保守估計,未來八至十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的全球排位將實現與我國GDP的全球排位一致,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及保險資產占金融資產比重等其他重要指標將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并在巨災補償、社會保障、資金融通、風險管理和社會管理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基本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綜合經營的保險(金融)集團和專業保險公司。 我國保險業只要能保持12.37%的年均增速,到2020年,保費總規模將達2.8萬億元,為2003年的7.3倍;如果能保持15%的年均增速,保費總規模將達4.18萬億元,為2003年的10.76倍,屆時,我國保險業的資產規模占整個金融業資產規模的比重將大幅上升;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機構將成為資本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其運用資產規模有可能占到社會總投資資產的40%左右,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占整個股票市值比重的30%左右,保險資金運用達到國際保險同業水平。 在這一時期內,我們將推動一批有實力的保險企業,依托國內市場,通過在國外收購、兼并或設立保險經營機構,拓展國際保險市場,努力使境外保費在保費總收入中的占比超過20%,總保費收入排名進入世界前三位,在保險業全球化版圖中占據應有的地位;形成3~5家能與國際一流保險公司競爭的綜合性經營的保險金融集團,其勞動生產率(人均保費)、資本杠桿比率等指標均達到國際水平,獲國際著名評級公司的A級以上評級;一大批保險企業真正成為生產效率高、創利能力強、信譽優良、具有超強創新能力的市場主體,在保險全球化進程中成為我國保險業積極參與國際化競爭的依靠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