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單純求大蘊含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0日 08:3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隨著"入世"過渡期結束,中資保險企業出現了追求"市場占有率"、"業務規模"的跡象,北京大學保險系主任孫祁祥教授提出,"有質量的增長"才能保證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消息 明年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擴大,中資保險企業應如何應對新的變化?記者就此專訪了北京大學保險系主任孫祁祥教授。
"數量擴張"并不能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孫祁祥表示,中國保險業開放過程中的可控性,避免了外資對國內市場帶來過多的沖擊,為中資保險公司利用開放機遇、盡快發展壯大自己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在這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她說,首先是重"數量擴張",輕視市場細分與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面對強大的外資競爭對手,中資公司的相對優勢在于其覆蓋廣、數量多的經營網點、大規模的營銷隊伍、前期累積的保單資源和客戶資源以及熟悉國內市場等諸多優勢。但是,這些優勢并不能為中資企業提供進入不同市場的潛力,不能為客戶創造巨大的消費者價值,也并非競爭對手所難以模仿和復制的,也就是說,它并不構成中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然而,對外開放以來,中資企業卻大多是在短暫的保護期內,依賴這些簡單、短期的競爭優勢,在其已有的、雷同的營銷渠道和最易觸及的客戶及險種上進行激烈的競爭。其結果是各公司險種結構嚴重趨同,容易被占領的主要市場中競爭激烈;同時,市場細分不足,很多保險需求又得不到滿足。 她特別指出,"數量擴張型"的發展模式,其結果是整個行業在"品嘗"了"高速增長"這杯美酒的同時,也不斷為其所帶來的困擾。"所幸"的是,由于保險業,特別是壽險業處在剛剛發展的時期,大規模"給付"的時期還沒有到來,因此,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還沒有嚴重到發生危機的地步。但這必須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否則的話,就會影響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 長遠發展必須依靠自身創新能力提高 孫祁祥指出,中資保險企業目前還存在著重"輸血",輕"造血"的狀況。她認為,中資保險企業可以通過經驗和技術的學習與模仿、對發達市場先進制度、政策和經驗的借鑒等途徑,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但是,單純地重視"輸血",其結果必然是中資企業的專業人才儲備不足,與其外資競爭對手總是存在一個無法逾越的技術差距。中資企業的長遠發展必然要依靠其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但這一點卻往往為中資保險企業所輕視。 她說,中資保險公司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迅速擴大業務規模的產品銷售和設計等方面,因此,在這些方面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速度和力度都相當高;相反,中資公司在對其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的服務方面卻著力不足。 孫祁祥表示,對中資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先期模仿而培育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保險企業。 堅持可持續發展,謹防出現新一輪"業務擴張" 中國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已成大勢,如何在建立能與國際接軌的完善的市場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同時,避免外資對中國保險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已經成為一個首要的課題。孫祁祥表示,中國保險業的進一步開放,必須要認真考慮和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她具體闡述: 一是識別和應對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濫用市場影響力、防止其不正當競爭行為和不正當的并購行為,以及由此對我國經濟秩序和經濟安全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二是正確引導外資進入經營區域。出于商業利益的考慮,外資公司會將業務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基礎設施相對健全、人均收入較高、"簇群效應"明顯的東部地區。因此,如何合理、正確地引導外資進入中西部市場,以緩解區域不平衡的狀態,是管理層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三是抵御開放所可能帶來的風險。引入外資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無疑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但是開放也會帶來風險。而抵御開放所引致的風險,最為關鍵的問題是提升中資保險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四是謹防"數量擴張型"發展模式重現。 她認為,"入世"之后,隨著監管部門對風險控制問題的重視以及償付能力監管被推向前臺,各家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也都在逐漸轉軌,并開始注重"有質量的增長"這個問題。但隨著中國"入世"過渡期的結束,擔心中資企業會對"市場占有率"、"業務規模"等指標愈加敏感,于是,又開始一輪新的"業務擴張"比賽。 孫祁祥指出,整個保險業的快速增長是建立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之上的:即企業創新能力很強、險種結構合理、風險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在保費增長的同時,伴隨有利潤的同步增長和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如果要達到以上目標會降低一些增長速度的話,這是值得追求的,因為它能保證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