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公司面臨誠信危機 外資保險將后來居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3日 08:28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文/馮躍 外資保險公司在消費者心理期待上撿了一個“皮夾子”。誤導、欺詐消費者的不誠信行為,損害了保險的形象,公眾對保險產生信任危機,國內保險公司形象受害最重 后來者居上,這用在外資保險公司身上,最恰當不過。今年上半年,在已經開放的業
外資保險公司期待中國市場已久,此次有備而來,甫一進入市場便有先聲奪人之勢。 首先,外資保險公司背后有強大的母公司資金、經營理念和技術支持。如中英人壽保險公司外資母公司英杰華已經將其在亞洲7個地方的財險業務賣掉,所得資金用來支持發展在中國的壽險業。保誠將為信誠人壽提供更多的支援和支持,幫助信誠完成5年內開設20家分公司的目標,使中國地區壽險業務將成為保誠亞洲12個國家和地區中業務規模和利潤最大的地區。 在公司發展上,外資保險公司表現出了遠慮,他們提出要先從品牌建設開始,獲得本土認同,帶動公司發展,而不是像國內多數保險公司那樣,一上來就忙著建隊伍,搶市場。外資保險公司還具有技術上的優勢,即將開放的健康險、年金等業務對國內保險公司而言也屬新業務,在經營管理等方面需要摸索經驗,而外資保險公司有了母公司的支持,在這些業務上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和人員支持,起步時間相似,卻前行了好幾步。 其次,外資保險公司在消費者心理期待上撿了一個“皮夾子”。保險營銷員的大幅擴張帶動了業務發展的同時,也因為急功近利產生了誤導、欺詐消費者的不誠信行為,損害了保險的形象,公眾對保險產生信任危機,國內保險公司形象受害最重。保險是人們所需要的,在被國內保險公司傷心之余,以及一些外國實物商品在質量、服務等所表現出的高品質,讓人們對外資保險公司有了美好的期待。早在2002年中國保險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對國內50個城市保險需求調查就顯示,消費者對外資保險公司期望值較高,普遍認為它們在服務、人員素質、產品、賠付、資本規模、信譽等方面均優于中資保險公司。 第三,外資保險公司定位清晰,目標明確。外資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對經營范圍、經營區域和渠道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設定。如荷蘭國際集團將大陸港臺企業的團險市場作為主攻目標,而中英人壽明確表示除了中糧集團意外,大型國有企業不是他們的客戶,三資企業將成為他們的首選。而在渠道建設上,這些外資保險公司也有另類之處,很多舍棄了傳統的營銷員模式,如瑞泰人壽只與專業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經理人代理公司合作,建立專業營銷渠道。在區域選擇上,外資保險公司將重點在北京、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均收入高,保險需求量大的地區。在此基礎上,將市場進一步細化,在他們看來,每個省市都是相對獨立的市場,需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市場策略,推動業務有效發展。 《國際金融報》 (2004年12月03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