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新政近日出臺。記者昨日從省勞動保障廳獲悉,他們正在抓緊制訂貫徹省政府文件的相關配套政策,在7月1日新政實施前向社會公布。那么,這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什么特點,職工從中能得到哪些好處?除了整體待遇提高,還對他們有何影響?昨天,記者約請有關專家,對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解讀。
城鎮所有勞動者都有養老保險
有關人士表示,省政府出臺的《決定》用了“完善”一詞,有豐富的內涵。首先是擴大覆蓋面。在原來制度下,大量的非公經濟組織以及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沒有進入養老的“保險箱”,而這部分人隨著經濟主體多元化在繼續增加。還有一些原已參保的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勞動和靈活就業后,由于種種原因中斷繳費,使他們的社會保險權益沒有得到落實或者受到影響,到老年這部分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需要通過制度完善將其納入覆蓋范圍。所以“完善”政策時,明確把所有企業的職工包括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等,納入保險范圍,并且跟原來國有集體單位的參保人員一樣,以全省職工上年平均工資為基數,統一按20%繳納養老保險,享受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待遇,使他們退休以后的基本養老保險權益有了底。
退休時個人賬戶不再是空的了
我省確定分步實施“做實”個人賬戶。據透露,從近幾年我省養老基金的收支情況看,全省90個統籌單位,50多個當期收不抵支,30多個當期收支有余,基金積累80%以上集中在蘇、錫、常三市以及省行業統籌單位。圍繞“做實”個人賬戶,我省去年以來進行了大量測算,針對做實個人賬戶所需資金量大和統籌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省情實際,對比分析了若干方案以后,決定先在積累較多的原行業統籌單位和有條件的10多個市縣先行啟動,一步一步做到8%的規模。
8%充分考慮了職工承受能力
那么,為什么個人賬戶規模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呢?有關人士表示,我國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兩塊,一塊是基礎養老金,一塊是個人賬戶制度。在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下,做實個人賬戶規模必須適度,小了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滿足將來所需,大了職工又承受不起,難以做實。國家經過反復測算和試點,決定將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雖然個人賬戶養老金有所降低,但由于基礎養老金有大幅增加,所以職工退休保障總體水平仍有所提高。
今后提前退休占不到便宜
“完善”還改革了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缺乏激勵約束機制,繳費15年以上的參保人員不論繳費多少,也不論繳費時間比15年延長了多少,拿到的基礎養老金都一樣,這顯得不公平。新辦法改變了這些弊端,參保人員每多繳一年增發一個百分點,上不封頂,“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從機制上控制提前退休和少報少繳保險費。
至于計發辦法改革后基本養老金如何計算,我省正在制定相關辦法,不過總體上是按照“新人新制度、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方式來設計的。
市級統籌讓養老金發放更有保證
提高統籌層次也是政策完善的一個重要方面。我省采取了穩妥的做法,先在今年年底前將市轄區的養老保險實現市級統籌,取消獨立的區級統籌。市級統籌顯然比區級統籌更有抵御風險的能力,今后實現了省級統籌,保障水平會進一步提高。而且統籌層次提高了,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不同地域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和享受待遇標準的統一,加大基金的調劑功能,消除了參保職工跨地區流動的障礙。此外,通過減少管理環節和管理層次,可以實現集中管理,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風險。本報記者 于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