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個人賬戶 實現養老基金資本化運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08:54 中國經濟時報 | |||||||||
——訪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昌平 ■本報記者孫汝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從2006年起,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將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養老保險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焦點。就此,
中國經濟時報:日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提出,從2006年起,個人養老賬戶的規模將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原先“單位繳費”進入個人賬戶的3個百分點今后將劃入“社會統籌”。對此您作何評價? 劉昌平:從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全局看,實施調整方案,從而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結構調整,將有利于建立真正的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制度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實施調整方案后,做實個人賬戶會遇到哪些問題? 劉昌平:主要面臨三個突出的問題:首先是做實個人賬戶的資金保障問題。當前個人賬戶的“空賬”規模應該已經超過了年初的6000億元,如果從2006年開始做實個人賬戶,那么必然留下一個至少6000億元的“空賬”,需要采取制度外措施解決。東北的試點都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解決的,且在遼寧做實過程中中央財政是給予大力支持的。如果全國做實,就必須考慮到做實個人賬戶的“空賬”規模,妥善協調好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做實資金的比例,以及處理好在做實過程中的地方政府的責任與義務。 其次是做實個人賬戶,實現統賬分賬管理之后,養老保險隱性債務顯性化,如何解決巨額養老保險轉制成本。世界銀行的研究數據顯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隱性債務(implicit pension debt,IPD)高達13.56萬億元。隨著實施調整方案,個人賬戶做實,基本養老保險的隱性債務必然顯性化,其形成的轉制成本的規模至少也在數萬億元。因此,顯性化的轉制成本難以通過統籌內清償的方式解決,必然借助體制外措施。 最后是做實個人賬戶內在地要求養老基金投資運營,這勢必面臨著投資管理與監管問題。一旦選擇了基金積累制養老金制度,就必須有相應的投資手段。個人賬戶做實之后,如何實現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基金安全地投資運營勢必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中國經濟時報:這次調整只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改革的一步,接下來的改革還應怎樣走? 劉昌平: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改革改革方向是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從“統賬結合、混賬管理、空賬運行”轉變為“統賬結合、分賬管理、實賬運行,實現制度可持續發展”,改革的路徑應該是實施“做實”、“做大”、“做強”戰略。 所謂“做實”戰略就是通過做實個人賬戶,調整養老保險制度結構,最終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從“統賬結合、混賬管理”向“統賬結合、分賬管理”的實質性轉變。當前應盡快在全國部署做實個人賬戶的方案,使個人賬戶成為一個實賬戶,而非“名義賬戶”,個人賬戶不再向統籌賬戶透支,統籌賬戶也不向個人賬戶透支;統籌賬戶基金缺口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基金增收節支,以及劃轉部分國有資產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解決,個人賬戶基金實現自求平衡。個人賬戶做實后,個人賬戶養老金應成為一項強制職工個人繳費,國家給予稅收優惠,政府承擔管理責任,保障退休職工中等生活水平的養老保障項目;個人賬戶基金企業不繳費,財政不兜底;根據個人繳費、投資收益積累額和預期余命確定待遇水平,通過強制購買商業保險年金的方式,實現個人賬戶養老金給付年金化。 所謂“做大”戰略就是依法劃轉部分國有資產,充實做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解決養老保險制度轉制成本。全國社保基金是基本養老保險的長期戰略儲備,在境內國有股減持暫停后,其主要資金來源已經無以為繼,目前基金積累規模1818億元,不足以擔負清償轉制成本的重任,迫切需要開辟新的籌資渠道。作為一項戰略儲備,該項基金可從長計議,在短期內不作支出安排,使之不斷增值做大,成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過渡期的穩定資源。 所謂“做強”戰略就是構建完善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模式和治理結構,實現養老基金資本化運營,增強制度償付能力。由于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制度設計、籌資機制和保障目標不同,應加快基金管理方式的改革進程,實施不同的投資政策和策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的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和基金監管體制。與此同時,應強化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建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規則,完善具體的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與財政、金融監管等部門共同構建養老保險基金協同監管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