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強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村和農業發展對資金要素的依賴程度日趨增強。然而,由于部分地區農村合作金融明顯缺位,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很難獲得金融服務已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方面的矛盾在西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尤為突出。同時在實踐中,不加區別的扶貧計劃,往往造成非貧困戶對貧困戶的“擠出效應”,最終造成富裕戶貸到貼息貸款、中等戶貸到信用貸款、貧困戶無款可貸的局面。為解決這一難題,填補農村金融空白,增加群眾收入,甘肅臨夏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籌資5億元,從2013年開始在全州1000個村建立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互助社以幫扶貧困戶為重點,以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為宗旨,旨在通過搭建農戶自主參與的組織平臺,為貧困農戶提供更直接的金融服務,探索和完善財政扶貧資金支農助農的新機制,推動農村合作金融的創新發展。
產業發展互助社的運作模式
臨夏州專門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的指導意見》和《臨夏州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工作實施方案》,堅持自愿性、互助性、非盈利性、統一管理的原則,建立村級產業發展互助資金平臺。按照“政府+企業+社員+其他”的模式,州政府籌資5億元,給每個村特別是貧困村注資50萬元以上;每個村跟進1戶企業,每戶企業注資20萬~50萬元;自愿入社的農戶,每戶注資1000元以上;同時,接受慈善機構和社會捐助資金。通過政府財政投入、吸收農戶、企業注資和接收捐贈等多種方式,千方百計做大資金總量,努力通過“造血式”扶貧方式,推動全州貧困農戶生產、生活整體發展。
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嚴格遵循農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自愿加入,依章退出,不違背農民意愿強迫命令和行政干預。互助社內部事務由社員決定,實行一人一票制,監事會、理事會、管理人員都由成員大會選舉產生。實行成員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充分保障社員對組織內部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互助合作,有借有還。互助社實行民主管理、統一監管。由鄉(鎮)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管理委員會監管,鄉(鎮)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管理站操作,獨立運行。每戶每次借款最高不超過2萬元,借款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內,特殊情況最多不超過兩年,按月收取5‰(年均6%)的借款占用費,對逾期借款按月10‰(年均12%)收取逾期占用費。
用途專屬,周轉滾動。互助社專為農村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明確規定向貧困戶借款不得低于互助資金總量的50%。互助資金實行封閉式運行,只允許本社社員本人使用,不向非本社社員發放,借款主要用于貧困農民種植、養殖、創業等富民增收項目。在資金使用上實行滾動和循環制度,在占用費使用和收益分紅上,收取的借款占用費和逾期占用費按年末借款余額的1%提取風險準備金。占用費的20%轉入互助金本金滾動發展,剩余部分由互助社包干使用,超支不補,主要用于彌補經營成本、形成社員和企業的收益,社員和企業年收益分紅按不低于注資3%的標準執行,自愿放棄的收益轉入互助金本金,借款占用費免征稅費。
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州、縣(市)雙聯行動和扶貧開發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負責指導互助社的工作,研究提出發展互助社的相關政策措施,協調解決互助社組建、運行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在州財政局設立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總社,主要負責政府投入資金的籌措、注入和監管;在縣(市)財政局設立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分社,主要負責互助社跟進企業和社會募集資金的注入;在鄉(鎮)財政所設立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管理站,主要負責互助社日常運行管理。
民有民用,政府監管。互助社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建立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通過合作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增加社員的收入,讓社員真正得到實惠。各鄉(鎮)成立由鄉(鎮)黨委、政府、人大主席團、紀委以及村干部、村民代表等組成的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管理委員會,負責借款對象的資金發放回收、用途監管和效益評估。縣(市)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負責互助社的監管,指定專人全天候進行監督,定期不定期進行監察、審計,對管理規范、機制完善、運行良好、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互助社進行表彰獎勵,對班子渙散、管理不善、造成損失的給予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確保互助社安全運行、規范管理、高效使用。
在州委、州政府的全力推動和各縣市黨委、政府以及各級財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州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工作推進順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收到了預期的良好社會效益。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州已通過驗收成立互助社657個,占全州應成立互助社928個的71%,籌集資金6.01億元,其中農戶入社資金1.25億元,跟進企業注資1.59億元,政府注資3.17億元,社會捐贈37.78萬元,已發放借款2.5億元。
幾點啟示
政府主導是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的發展基礎。從國際實踐看,尤努斯基于“社會良知驅動的企業”的理念創建了孟加拉的格萊珉銀行,成功推動了扶貧事業的發展,然而,格萊珉銀行從1976年在喬布村的探索,到1996年成功將第10億美元發放到第200萬個貸款者手中,足足用了二十年的時間,這種理念和模式是否適合中國?印度安德拉邦爆發的小貸危機,讓世人看到簡單運用市場手段進行的扶貧開發所導致的高利率、國外“熱錢”與民間資金紛紛流入小額信貸市場進行謀利,最終導致大范圍的信貸危機和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我國,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在堅持社員對互助社民主管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好政府在組織協調和扶貧規劃方面的優勢,堅持保護性扶貧,真正讓互助資金用到年收入2300元以下的貧困戶手中,同時要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壯大互助社的資金實力,同時要發揮財政、紀檢監察的外部監督作用,加強對資金使用公平性、合理性的監管。只有堅持政府主導,才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建立起適合我國農村環境的互助社體系。
民主管理是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必須把民辦民管民受益作為首要原則。按照農民的意愿和要求,自愿加入,依章退出,切忌違背農民意愿強迫命令和行政干預。實行成員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充分保障社員對組織內部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做到事前有審查,事中有公示,事后有監督。真正建立起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通過互助合作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讓社員真正得到實惠。
培育產業是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的重要力量。組織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的目的是經濟發展,必須要充分利用互助社的組織優勢和互助作用,將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建設成為加快富民產業培育的重要平臺。農業、畜牧等部門要引導廣大農民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為農民提供便利的生產資料、優良的技術服務。只有引導社員群眾找準發展方向和目標,并自始至終給予政策幫扶和技術指導,幫助社員群眾從產業化經營中穩定增加收入,才能進一步提振社員群眾對互助社的信心,從而擴大覆蓋面,增強其持續發展能力。
防范風險是村級產業發展互助社的重中之重。互助社的運行關系著全體社員的切身利益,關系著區域的安全穩定,必須要在積極推進互助社工作的同時,嚴格完善各項借款程序,制定互助社資金責任追究制度,對違規使用資金、回收不到位、呆壞賬問題嚴重的,采取必要的問責手段。把信用鄉鎮、信用村組、信用農戶的評價和互助社的借款條件結合起來,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戶信用檔案,定期對農戶開展信用評價。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群眾樹立“有借有還、滾動使用”的借用意識,形成信用光榮和爭當信用農戶的社會風氣。唯此才可以有效地降低互助社的借款風險,確保互助社安全、規范和健康運行。
下一步,臨夏州政府將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做實做強政策性擔保平臺,在商業銀行支持下為互助社爭取更多的發展資金,并探索引入風險保障基金和彈性還款機制,以解決社員因發生意外無力償還和因災害延期償還等問題。■
(作者系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