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控股春光乍現 合眾人壽大股東謎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0日 16:1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馬 斌 上海報道 2005年2月3日上午,武漢香格里拉,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眾人壽”)宣布開業。 這家總部選址武漢的壽險公司,自獲準生證之日起,就傳言紛紛:由于最初曾擬用“
開業似乎是揭開謎底的恰當時機,可也只是局部。 掌門人戴皓 在種種猜測之中,董事長戴皓是神秘的核心。開業那天,除了剪彩,戴皓一直坐在輪椅上,身邊有專職看護。 事實上,除了合眾人壽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以外,戴皓還有諸多的頭銜,比如黑龍江省第八屆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委員、黑龍江省工商聯執委。 2001年底的一場意外車禍,讓這個東北壯漢坐上了輪椅。之前,或許是因為精力充沛,戴皓常常工作到凌晨4點,讓身邊的工作人員累到吃不消。 如果一定要對戴皓其人之商業背景作一追根溯源的話,中發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的身份或許是最后終點,而哈爾濱中大城市信用社則是源點。 戴皓,1964年生。1984年,戴皓從黑龍江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在哈爾濱工商部門工作近十年。1993年7月,戴皓的父親戴欣華下海,成立了華鑫工貿公司。1994年4月,戴皓也正式辭職,初涉金融領域,開辦哈爾濱中大城市信用社;同一時間,哈爾濱金福典當行亦告成立。在巔峰時刻,中大城市信用社的企業及個人儲戶達1萬余戶,存款額近1億元。 1997年,因為政策變化,中大城市信用社被合并進入哈爾濱城市商業銀行。但哈爾濱金福典當行則一直經營至今。 需要指出的是,真正成就戴皓以及中發集團今日之規模的,既不是最早成立的中大城市信用社,也不是后來在北京開了分號的金福典當行,而是房地產。 1995年10月,在房地產低谷時期,中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中發建筑安裝公司成立,并且從其他房地產公司手中買下了哈爾濱南崗區一塊近15萬平方米看似價值不大的建設用地,開始規劃建設先鋒一宣化小區。 這不過是序幕。 1997年1月,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中發實業集團正式組建。1998年8月,中發實業集團調整戰略,決定以黑龍江為基礎,以北京為橋頭堡,以房地產業為龍頭,帶動醫藥、金融業發展。 是年10月,時任中發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的戴皓,將房地產開發的觸角延伸到北京,次年12月,中發實業集團在北京組建北京永泰房地產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12月,北京永泰開發投資近50億元、占地103萬平方米的北京酈城開盤。憑此一役,北京永泰房地產開發公司迅速躍居京城同業50強之第7名。 而北京永泰,則恰恰是此次發起設立合眾人壽的最大法人股東,股權占比接近20%。 到2004年,中發實業集團已經擁有28億元凈資產,控股企業5家,參股企業8家,相比房地產龐大的盤子,以金福典當行為代表的金融產業似乎顯得太過單薄。 但是,因為事業發端于信用社的緣故,戴皓對非主業的金融一直期望頗多。2003年10月,中發實業集團在北京管理總部召開了董事局擴大會議,決定拓展金融領域,參與中小金融機構的重組改革,爭取參股兩家商業銀行或證券、信托公司。 而此時,諸多大型民營企業卻已經開始從金融領域撤退。 一位了解戴皓的人士稱,自從國家緊縮政策,信用社被收回后,戴皓一直就有重回金融的夢想。在非公開場合,戴皓曾稱其人生夢想是:40歲之前做實業家,40歲之后做金融家。 盡管有做金融家的情結,但若不是那場意外事件,或許,戴皓優先投資的還不是人壽保險公司。 一位接近戴皓的人士稱,原本就不嗜煙酒、疏于應酬的戴皓,在車禍后開始信佛。戴皓自己則說,2001年的那場車禍,使自己在坐上輪椅的同時,也變得更為平和、務實和進取,“人生在世,健康第一,事業永恒”。 知情人士稱,在合眾人壽開業驗收答辯環節上,戴皓說,“我一生沒有任何嗜好,全部心思都在事業上。” 戴皓的左膀右臂 在合眾人壽之前,戴皓更多的能量還是發揮在房地產界,而不是金融圈,比如保險。 并且,相對于同一時期外資保險公司的豪門出身,民營經濟做金融有太多聯想,最近的例子就是德隆窠臼下的東方人壽之尷尬命運。 目前已經是合眾人壽常務副總經理的梅新,在與戴皓初次見面時,提出了自己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合眾人壽的股東投資那么多產業,怎樣保證以后困難時不會‘借用’合眾人壽的保費收入周轉?” 戴皓回答的原話不得而知,知情人士稱,最終作為大股東的北京永泰沒有超過20%的比例,其實緣于“公司股權相對分散,以利于防止大股東謀求不當利益”之用心。 于是,在面談三次之后,2004年8、9月間,梅新終于離開了工作了近10年的中國平安,加入合眾人壽。 與戴皓、梅新、合眾人壽相關的一個小插曲是,當時,新華人壽總裁助理林克屏,曾是傳說中的總經理人選;后來,由于不愿離開北京,林克屏終究固守了新華人壽,一些當時的追隨者則或留或走。于是,戴皓親自兼任總經理。 此前,梅新從中國人保貴州分公司轉戰中國平安,擔任核保部總經理。1998年初,在中國平安上海分公司(下稱“平安上海”)接棒何志光,當家五年有余,其間恰好經歷了鼎盛與投連大考:在梅新手上,平安上海反超中國人壽,終于搶到區域老大之位;然而不久,曾經成全平安上海王者之尊的投連,在2001年底遭遇持續半年多的退保風波。 也是在梅新在任期間,由于前任班底在上海另立山頭,投奔中保集團旗下的太平人壽,導致平安上海遭遇到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人事考驗;此后數年,兩家更在當地銀行保險等領域頻頻交手,互有勝敗。 2003年7月,梅新離開掌舵六年的平安上海,前往后援中心。正是在后援中心副總經理的位子上,梅新才真正開始心生去意。 因為牽涉到財險、壽險的核保核賠保全等多條業務線,事關上千人之去留,后援中心項目實際上在中國平安內部屢次遭遇巨大阻力。直到2003年底,中國平安內部才就“做還是不做”達成一致。但此后,對于如何推進,內部仍然有不同的主張。可能因為自己所傾向的漸進式路線與更高層存在分歧,梅新所以心冷。 可能是不再年輕,也許是先頭有太多成功先例,梅新曾對朋友說,希望能有一段籌備總公司的經歷,再做十年,就可以知足退休。 于是,經人穿針引線,就有了與素不相識的戴皓一見如故之場面。 讓人頗多遐想的是,作為常務副總經理,梅新還將兼任未來合眾人壽上海分公司的總經理。平安上海如何與另一個最熟悉自己的對手過招,顯然又會是一場好戲。 而合眾人壽在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后臺集中的模式,梅新在平安后援中心時的三位助手,包括首席核保、首席核賠等,已經投奔合眾人壽,在其后援中心擔任要職。 除梅新外,構成合眾人壽總裁室的還有副總吳傳明,以及丁庭炎、曾海燕、劉校君等多位助理總裁。 其中,吳傳明以前曾是泰康人壽江蘇分公司總經理、泰康人壽河南分公司總經理(2000年-2004年)。再往前,吳傳明曾在中國平安(1993年-2000年)和中國人保江西吉安支公司(1981年-1993年)分別呆過7年和12個年頭。 吳傳明在中國平安期間,歷任人事室主任、人事部總經理助理。1995年被派到天津分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主管壽險。彼時,平安壽險業務在天津當地的市場份額尚不足1%,營銷隊伍不足百人。三年之后,當吳傳明作別天津,平安天津壽險的市場份額已超過中國人壽,占到51%,營銷隊伍發展至7000余人。 此后,吳傳明調回到總部,擔任客戶服務部總經理,直至2004年4月投奔泰康。 重新出山的,還有原平安財險湖北省分公司總經理丁庭炎,在來合眾人壽之前,曾是湖北弘盛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與梅新和吳傳明不同,除行業經驗外,丁庭炎在武漢土生土長,在就職中國平安之前,已經官至武漢江夏區區長,在當地人脈深厚。 發展路徑 無論如何,就人壽保險這樣一個盈利周期長的行業,在規模和利潤之間怎樣尋求平衡,以及接下來的業務結構怎樣安排,包括合眾人壽在內,所有新公司都思前想后。 也許是過去的業務背景使然,無論梅新還是總裁室其他成員,都將個人營銷視為重中之重。 梅新透露,合眾力圖保持團險、個險、代理業務的均衡發展:重點發展能直接為公司帶來效益的個人營銷業務,為公司長遠發展打好基礎;在確保效益的前提下,做大團險業務規模;將銀行代理業務作為切入市場、構建規模的業務增長點。 “為了防止銀行代理產品對資本金的過度侵蝕,代理業務的規模會適度控制。”梅新說。 事實上,現有資本金規模似乎是合眾人壽的短板。在最初籌建階段,和所有新批壽險公司一樣,合眾人壽也計劃一步到位,將資本金充足到全國性保險公司要求的下限5億人民幣。然而,在最終開業時,注冊資本金減少到了3億人民幣,一時間外界傳言紛紛。 “3億元資本金對初期的機構和業務擴張來說已經夠了。”梅新透露,注冊資本金問題,實際上與合眾人壽刻意爭取第一家壽險公司開業不無關聯。 業內人士稱,與合眾人壽同在2004年夏批準籌建的18家保險公司中,有多家籌備艱難,前途不明,出現人心浮動,甚至大量人員流失。梅新透露,合眾人壽之所以要力爭壽險公司第一家,也有穩定人心的用意。 至于資本金問題,梅新稱,將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和機構全國化擴張的需要,開展增資擴股工作。而另一位內部人士則透露,在接下來的增資擴股環節,合眾人壽可能會引入國際戰略投資者,以改善股本結構。 實際上,相對于同一批籌建保險公司而言,合眾人壽最為特立獨行之處,還在于將總部放在華中武漢,而其他公司幾乎無一例外定點北京或上海。 知情人士稱,合眾人壽牌照批設以及后來的籌備推進,確實與湖北和武漢兩級政府大力支持有相當大的關系。 此外,經中國保監會特批,合眾人壽IT、精算、團險和銀行保險總部均放在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