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09年,各大財經網站和眾多財經媒體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保險產品回歸保障”。“保險產品回歸保障”看似客觀理性的呼聲,卻從一個側面揭露了保險行業多年來在國人心目中客觀存在的誤區。
文/宋貫東
在國人看來,保險就是投資理財,將會帶來很高的投資收益。多年來就是這種錯誤的觀點一直蒙蔽著國人的眼睛。也正是由于這種觀點的存在,才會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國內市場競掀起兩次投資型保險的集體退保潮。
回歸保障
保險確實是有投資理財和保全財富的功能,但是保險最本質的功能還是保障。如果把保險比作是游泳衣,那么保險的保障功能就是游泳衣所具有的遮羞布功能。而投資理財和保全財富的功能充其量也就是讓我們的游泳衣穿起來顯得更貼身美觀、更時尚華麗而已。
當然,世界上也確實存在一部分有裸泳習慣或者僅要美觀和時尚的人。這些人,也只有到潮水退去或者當他們浮出水面的時候,才會顯現出窘迫和無奈,他們也才會理解什么叫做無助和羞慚。
其實,保險產品不論怎樣變化,不論是投資型保險還是保障型保險,不論我們賦予它多么齊全的功能和多么華麗的名稱,它就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濟問題。這個經濟問題包括個人的經濟問題、家庭的經濟問題、社會的經濟問題,甚至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經濟問題。比如個人保險解決的就是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問題,社會保險解決的就是社會大眾的經濟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解決的是國家的經濟問題。
認清本質功能
我們永遠要牢記,投資理財不是保險的強項。就保險的投資理財收益來講,當今市場上有很多投資理財產品都有可能獲得遠高于保險的投資收益。而唯有保險的保障功能是市場上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
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人身保障和資產保障。其中人身保障包括:對因疾病或者意外等原因造成的死亡、傷殘、醫療費用以及收入中斷時給予的經濟補償。資產保障包括:對因意外引起的個人或者企業財產損失的補償;對因投資失利或者官司纏身引起的個人或者企業財產免遭凍結風險的經濟保障等。
投資理財功能客觀存在
不管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充分合理的利用保險的保障功能,使家人和家庭的經濟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追求保險的保障功能就是否定保險的投資理財價值。
因為保險的投資理財功能是客觀存在的。雖然現在市場上投資理財渠道繁多,但是保險理財安全穩健、保值增值的優點依然是其他投資理財工具無可替代的。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理財型保險進行家庭理財需要一個系統的規劃,更需要我們抱持理性的投資心態和長期持有的心理準備。特別是在當今的國際大環境下,通過理財型保險產品進行家庭理財,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重視穩健型投資理財
受美國的次貸危機波及,全球股市普遍暴跌,中國股市指數由一度的6000多點暴跌至1800點左右,巨額資金瞬間蒸發,眾多股民被深深套牢。這給投資者上了生動的一課: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守住本金、保住財富。因此,穩健型的投資理財方式不僅不應該被我們忽視和拋棄,反而更應當成為我們理財的必選渠道之一。
加之美國政府為了刺激消費,美聯儲基準利率于2008年12月16日降至0.25%-0.5%之間,香港金管局的基準利率也隨即降至0.5%。中國內地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一年期存款利率也連續下調至2.25%,且還有繼續下調的可能。全球基本邁入零利率時代。
筆者認為,在“零利率”時代,理財型保險的投資理財優勢依然突出,特別對于下有保底(保證利率2.25%左右),上有浮動收益(收益隨保險公司的盈利狀況水漲船高)的分紅型保險產品來說。
其實,所有的保險產品都是家庭財務規劃的一部分。不管是消費型,還是理財型;不管是傳統型,還是分紅和投連型,它們一同構成家庭理財的風險防范基金,是家庭科學合理財務規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擺正心態
當然,市場上不乏這樣的人,看見某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火爆或者看見別人擁有某理財產品就有沖動購買;市場上也不乏這樣的追隨者,看見他人拋掉和自己一樣的投資理財產品,就盲目跟風,“割肉”也在所不惜。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這種行為如果顯現在保險產品的擁有者身上,那就極為不可取了。
比如,在2007年資本市場極度繁榮的時候,就存在理財型保險持有者退保的案例。他們很多就是幻想自己也可以在股市一夜暴富而籌措資金選擇退保,盡管當年保險公司很多分紅型保險的年綜合回報率達到8%以上。
同樣,在2009 年資本市場跌入低谷、很多人士高呼“保險產品應回歸保障”的今天,依然會有投保人因不滿意保障型保險產品沒有回報或者回報率太低而選擇退保的案例。盡管風險因素無處不在。盡管一年期存款利率同樣低得可憐。
選擇了退保,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涵蓋保障的缺乏、責任的缺失和情感的蒼白。
因此那些僅僅因為短期的銀行利率下調或者短期的資本市場低迷而想要購買保險,事實上卻并不認可保險的意義者,請您擇道而行。
同樣,那些不能客觀理性的理解保險產品在家庭財務規劃中的作用,而僅僅就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選購保險者,勸您三思而后行。
“保險產品應回歸保障”本是為國人明確投保思路的呼聲,希望不要成為投保的“暗瞧”。想要擁有保險的我們,應該對保險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理性對待保險理財的投資收益和保險保障的支出成本,科學的理解保險在家庭財務規劃或者家庭經濟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利用保險為家庭帶來長期、實質的利益。
擁有保險,哪怕是純消費型的長期保險,也是一個中長期的財務規劃,也需要納入家庭的整體財務規劃中進行系統科學的設置,和利率是否下調無關,也和資本市場的低迷與否無關。總之,保險理財不應隨資本市場短期的波動而變化。
(宋貫東 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分處經理)
插排:那些不能客觀理性的理解保險產品在家庭財務規劃中的作用,而僅僅就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選購保險者,勸您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