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日,關于“航意險”假保單的新聞鋪天蓋地,由此引出的保單潛規則、利益黑洞恐怕已經讓很多普通市民大跌眼鏡。云南保監局日前就該事件專門發出消費提示,提醒市民在購買航意險時“三不買”。
消費者在購買航意險的時候不要購買印有“恒亞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字樣的保單;不要購買手填式航意險保單;不要購買省外保險公司簽發的航意險保單。
同時,購買時要到合法的保險公司網點或具有保險代理資格的代理點購買航意險保單。乘坐交通工具出差較多的消費者可考慮購買一年或一年以上期限,保障較全面的卡折式意外險傷害保險。
消費者購買到航意險后,應核對個人信息,查看是否有流水號、保單號、保險生效時間、保險期間、保險金額等內容,注意購買的是哪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查看保單上是否印有該保險公司的客服電話。若有疑問可通過到保險公司網點、撥打客服電話或網上查詢等方式核實保單的真偽。
特約解讀
“假保單”出現的四個原因
所謂“假保單”是指不是由保險公司出具的,不承擔風險責任的虛假保單。假保單有以下特點:沒有驗證碼;保險期限錯誤;無限售地區;背面無保險公司的客服電話;單證流水號、保單號不符合保險公司編寫規則等。
從保費與保險金額的對比看,保險合同是買賣價值不對等的補償性合同。航空意外傷害保險屬于自愿投保的,保險期限極短的期意外傷害保險〔一般在幾小時至幾十小時之間〕,而飛機出現重大事故的概率極低,換句話說,只要這幾個小時不出事故,該保費就是純收入。也正是航意險的產品特性及其廣泛的銷售代理商,容易讓假保單有空隙可鉆。
航意險“假保單”存在的原因主要是:
一、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信任及保險專業知識的欠缺。保險業為壟斷經營行業,多為國有大中型企業,公信力較高。消費者在購買一份航意險的時候不會意識到自己可能購買了一份假保單,更不會向客服驗證真偽,銷售點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
二、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對于一份只有20元保費的假保單,尚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雖然銷售點的行為屬于詐騙行為,但詐騙金額若累計不到1000元以上,難以構成了詐騙犯罪,更難按照《刑法》處罰。
三、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眾多,地方保監局的監管能力有限,況且沒有代理資格的違法機構,監管部門對其無所適從。
四、航意險替代品的出現,加劇了航意險市場的競爭。短期交通意外險,保費與航意險同為20元,期限卻更長,最短期都有7天,保障責任更大,該險種還包括汽車、火車、輪船等。這無疑給航意險以巨大的挑戰。成本僅為3—5元的“假保單”,無疑具較強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筆者以為,消費者的投訴,一方面是依法維護自己權益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是對保險公司公信力及權益的維護。其次,行業協會應統一監制新的電子保單,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使消費者能通過網絡系統查詢及檢證保單真偽。第三,加強宣傳,增強消費者辨別認真偽的能力,充分維護自身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