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后最大的開支來自疾病、旅游和長壽。針對這三大問題,我們不僅可以依靠存款儲蓄、投資收益,而且還可以借助保險的保障。年輕時保費的投入會在年老時得到回報,或多或少都是一種補助。
文 本刊記者 張安立
“輕輕松松的日子就要來啦!”60歲的張先生是一名工程師,每天測量、制圖的工作一干就是35年,今年60歲的他終于可以退休了,“明天開始就是另一種生活了,每天晨練、遛狗、種花,可不比工作的時候閑呢。”顯然,退休后的精彩生活在他心中盤算已久了,“雖然有點舍不得工作,但想到今后每一天都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隨時隨地出門旅行不受約束,我還是非常向往的。而且,為了退休,我可是提早了20年做的準備哦。”
原來,張先生在40歲的時候,就開始規劃退休生活了。“當時有個國外回來的朋友說,外國人的退休規劃從三、四十歲就開始了,他還列了退休后的收入支出表,給我很大的啟發。從那以后,我才漸漸將自己的月結余儲備起來,有目標地一邊投資一邊投保。現在看來多虧了那個朋友啊。”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張先生的退休儲備:首先,銀行活期存款5萬元、定期存款20萬元;其次,投資的股市、基金、債券等市值約20萬元;擁有自住房一套,面積80平方米,雖然房齡已經10年,但由于周圍設計齊全、交通便捷,價值120萬元。在保險方面,他購買了終身重大疾病保險及醫療保險,保額最高可達到50萬元,并具有提前給付的功能;一款分紅型年金保險使他每月多了800左右的額外收入。
看來,張先生的安全退休有了不錯的保障,那么我們又可以從中收獲什么呢?
啟示一:醫療保障可借助外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各種各樣的疾病也會隨之而來。除了在家中備有一定的現金,或在銀行存有一些活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外,還可以借助商業保險之力。
雖然門急診醫療險多為單位的團險產品,個人投保者難以購買,但重大疾病保險、住院醫療保險等還是非常方便投保的。投保年齡的上限一般在50歲左右,終身型產品可能推遲至60周歲。
在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甚至超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的情況下,選擇商業健康保險可以為未來不確定的疾病撐起防護傘。如今的重疾險往往作為返還型壽險產品的附加險,這樣,被保險人不幸患病時可以得到保險金,而健健康康的時候又可以多一份生活補貼。
張先生在選擇健康保險產品時比較成功的一點是考慮到提前給付的功能,這一點對患病家庭來說十分重要,避免了大額醫療費用造成的經濟周轉不靈。
啟示二:長期投資的收益可做旅行補貼
有人可能會問,張先生那么喜愛旅行,這部分資金從何而出呢?答案其實已經悄悄在他的資產配置中了。對于市值20萬元的各項投資,張先生抱有這樣的態度:當某年收益較高時,他會選擇時間較長的出國游,而收益較少的年份就國內短期旅行放松一下,萬一遇上了負收益,那就只能靠以往的收益結余調劑一下了。“去哪里旅行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退休后依然保持好心情。”
退休給了很多人工作時沒有的長假,出門旅行當然必不可少。建立“旅游基金”的方式有很多,靠銀行儲蓄、靠投資收益等等都是可行的,關鍵是規劃退休的你可別忘了提早準備這筆不小的花銷,不然老年生活可就少了許多樂趣了。
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在旅行時不能忽視意外保障,投保旅游意外險或老人意外險都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沒有壽險、醫療保障的老年人在出門旅行時,更不能忘記防范風險。
啟示三:積累長壽基金渠道多。
壽命的延長固然可喜,但花銷的增加卻讓人擔憂。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8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這意味著人們退休后所面臨的是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的漫長歲月。你準備好了嗎?
其實,為養老資金太多憂心并不必要,畢竟可供我們選擇的積累方式有很多。除了銀行存款復利生息、房地產保值增值以外,還可以購買具有返還性質的保險險種,比如分紅形式的兩全保險、養老金保險或萬能險等,就像張先生40歲開始投入的保費積累20年后,現在可以得到每月800元的返還直到終身。這類產品的特點是越早投保、繳費期限越長,同樣保額所要繳納的每期保費就越低。所以,及早投保可以降低資金壓力。
不過,由于具有返還功能,這類產品的保費會比同樣保額的消費型產品高出不少,且年保費下限一般設在1000至10000元不等,這就對年輕時的收入有了要求。如果早期投入越多,未來的回報也就越高,自然繳費時的壓力也就越大。
建議在投保這類產品之前,先安排好諸如健康險、意外險等保險產品,畢竟對家庭經濟產生影響最為直接的還是疾病、意外導致的身故或大筆的醫療費用,安全退休離不開這些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