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永遠不要DIY養老規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11:51 中國保險報
-新聞人物 □本報記者 謝柳 “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吧”,面對多位記者,金盛保險總裁馬哲明(Jamie McCarry)興致勃勃,他給在場的每位記者分發紙片:“寫下你們退休后最想做的事情。”結果顯示,大家的夢想五花八門。 “我在上海、還有其他一些地方也做過這個游戲,結果都很類似,大家既有傳統的想法,如呆在家里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也有新的夢想,如旅游、遠足”,“現在的問題是,要實現這些退休理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好地提前規劃呢?” 4月11日,馬哲明從上海來到北京,帶來兩樣成果,都與退休養老有關:一是金盛保險外方母公司法國安盛集團不久前發布的《安盛全球退休生活角度調研》;二是金盛保險近日推出的 “全方位暢想退休”投資型養老計劃。 個人需要 承擔養老責任 這位來自蘇格蘭西海岸的年輕CEO,帥氣而有紳士風度,熱情、健談,愿意談他所知道的一切。 但馬哲明最感興趣的還是關于退休養老方面的:“人生就像三明治,退休生活是下面的那片面包,我們應該讓那片面包也變得好吃起來。” “20年前,大學剛畢業,我就開始考慮我的退休問題,14、15年前開始著手規劃。”這也不奇怪,馬哲明的第一份工作在倫敦,與養老金有關。后來,馬哲明遇到了他現在的理財規劃師,對方幫他樹立理財觀念,并重新安排其財務規劃。20年前的馬哲明,和現在很多人一樣,認為有社保就足夠應付養老了;10年前,他覺得企業要承擔很大責任;直到遇到理財規劃師,他才意識到養老要靠自己。“當年,我的同事把錢都用來買房、買車,我卻把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退休計劃中。” 從馬哲明此行帶來的《安盛全球退休生活角度調研》可以看出,中國人的退休養老觀念也在發生很大變化:中國的年輕人開始認為個人應該更多地承擔退休責任,并且平均在37歲時開始籌劃,較過去提前了10年。 “這會呈現出不同品質的退休生活”,馬哲明以他的祖父母和母親為例,“我的祖父母退休后與家人生活在一起,偶爾會出去釣釣魚。但到我母親這一代,退休后自由地去全球各地旅行。”馬哲明繼續“爆料”,“曾有一個星期,我往家里打電話,總沒人接聽,后來我母親發E-mail告訴我,她買打折機票去西班牙玩了。”馬哲明“無奈”地笑笑。 永遠不要 DIY養老規劃 馬哲明感慨自己遇到了一個優秀的理財規劃師,“要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你不需要有很高的IQ、不需要內幕消息,你只要有一個好的理財規劃師就可以了。” “由于個人缺乏專業工具、專業技能、也沒有時間,同時又比較感性,難免會出現失誤,但專業理財師能扮演一個專業、理性的角色。”英國曾做過一項統計,在過去20年里,個人規劃的養老計劃,其投資回報率是3.7%,而借助理財規劃師,年收益率能達到13%。所以,“永遠不要DIY你的養老規劃。” 說到這里,馬哲明起身,拿起筆在寫字板上邊畫圖邊說,“人生可以用一周來作比喻,周一到周五是退休前的時間,周末就是退休后的時間。”在這“一周制”的人生中,有三個問題必須受到關注:一是,理財規劃越早越好;二是,“周一到周五”要不斷地“投入”,這需要理財師告訴你拿多少錢去投資,幫助你分析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風險越大意味著收益可能越多;三是,除了規劃“周一到周五”的時間,還要規劃“周末”時間,這需要理財師不僅告訴你退休時能拿到多少錢,還要建議你怎么去花這筆錢。 “一個好的理財規劃師應該伴隨著你的整個成長過程”,馬哲明深有感觸,因此,他決心要把金盛保險打造成業內專業的理財服務先鋒,并同時推出適合的產品,金盛保險“全方位暢想退休”計劃投資型養老計劃由此應運而生。馬哲明再次現身說法,“我的退休計劃是以投資類保險為主,因為這類產品既提供保障,又有利于資金的長期積累,然后是輔之以基金、債券等理財類產品。其實我也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我對投資回報率的預期是,在通脹率基礎上上浮3到5個百分點。”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