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0月26日,“第六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第八屆中國保險創新大獎頒獎盛典”暨“保險文化雜志創刊十周年慶典”在東莞召開,天安財險副總經理程孫霖出席并發表演講。
以下為程孫霖發言
我的題目是“關注客戶體驗,回歸保險本質”。今天的論題是講文化,我感覺這個市場非常奇怪,到了現在這個時刻應該關注財險、壽險。我對壽險不是很了解,財險已經到了天花板,所以我們現在經營得很累。現在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我們是不是在經營當中和運作當中缺少了什么。
我今天講三點:第一,目前客戶到底體驗了什么。在目前的財險當中,我們摞在一起都覺得很累,但是市場的客戶是怎么體驗的呢?最近我們也在做社會調查,客戶反饋是,財險的產品同質化;第二是定價混亂,這個價格高高低低,不知道買哪個好,一家公司都報不同的價,他不知道到底選擇誰;第三個是服務,我們都在強化服務,他們說服務也是同質化,你快,他比你更快,他感覺這些東西和他的需求不完全吻合,所以說服務也是單一的。我們做保險應該說干得很累,我們公司的效益也不好,財險虧損,但是人家講賠本賺吆喝,我們賠了本,但是吆喝也沒賺到。目前的客戶體驗,不是我們自我想象閉門造車的。
其次,這個本質是什么?保險的本質常規來講有兩個,一個是風險補償,一個是風險管理。后來我發現我們都在做一個補償的事,而怎么來對風險進行管理,從而提高保險的作用和地位、來提高保險業的社會價值,我們研究得非常少。我們講文化,落實在公司,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實際上是以保險同業為導向,你干什么干得好,我跟著干,這是以同業為導向,也不是以客戶為中心的,這是我們的怪圈。我感覺風險管理是提高我們的核心本質,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其實疏忽了風險的管理。中國這個市場應該對財險這一塊研究得很透徹。我們要具備一個管理社會的功能,但是我們沒有起到作用,所以我們是跟隨者。
第三,應該全面的回到我們的本質上來,做好管理,走出困境。為什么這樣說?所謂的風險管理,無非就是發現風險、研究風險和解決風險。怎么才能把它做好?我舉一個例子,我們講的車險虧損,就講奔馳車或寶馬車,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拎出來,寶馬車的賠付率從第一年開始就進入到78以上,第二年續保80多,以后都是以80多到90在運轉,所以我們挑選客戶的時候,我們講風險排查,這些寶馬車主對保險公司來講都是很頭疼的。但是我們研究了沒有,為什么寶馬車的賠付率這么高,我們有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我舉個例子,寶馬車前車燈在其它國家不像在中國這樣換,它的車燈上有四個角,一般來講如果你撞壞了以后,這四個角擰下來,能夠進行拆解,要換玻璃你就換玻璃,要換燈你就換燈,它不需要總成來換的。但是在中國,維修師傅是總成一起換的。在德國,平均維修價格大概就是1000塊錢不到的成本,但是我們這里一個總成至少得上萬,這就是差異。因為我們沒有在研究這些風險的存在和怎么去解決這些風險。所以我們僅僅停留在表面,出了什么險賠什么,這怎么去把它研究好,我覺得這恐怕是當中的一個關鍵。當然也有好的,比如說原來出租車、旅游大巴在國家沒有管理之前也是虧損的,其實解決了以后,就是裝個GPS,對所有的超速進行監控,迅速的下降了賠付率。所以它的核心是你要發現、研究,用一些手段很好地解決問題,這樣保險可能就上到了一個層次,這是一方面的內容。
還有一個,我們回歸本質。保險能不能對社會危險實現控制和管理?我們的條款中,如果你要保產品責任險,一般我們的保險條款寫得很簡單。如果客戶投保了以后,他給你講的一個事情就是,你自己證明自己的產品質量問題,然后我再給你賠付,這也是一個怪圈,他根本沒法證明。我想我們保險能不能鑒定你這個東西是有問題的,這樣你的管理功能就厲害了,如果你達到了這個境界,我相信我們的地位就上升了。總體來講,我思考了那么多,如果要突破目前的行業怪圈,提升這個行業的作用。我們講的文化應該首先是為社會服務,幫公眾解決他的利益。你維護了公眾的利益,維護了客戶的利益,保險才會持續的深入,否則我們只能停留在表面。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到最后其實是人干得又累,社會地位又低,作用也沒有改變,最后賠了本,也沒有得到什么好處,我相信應該回歸到這一點。
我就講這些,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