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0月26日,“第六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第八屆中國保險創新大獎頒獎盛典”暨“保險文化雜志創刊十周年慶典”在東莞召開,以下為“未來十年中國保險業有什么樣的發展機遇”論壇實錄。
于文博:謝謝秘書長的精彩演講,讓我們大家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王秘書長和前面三位演講嘉賓。
剛才聽了四位嘉賓的精彩觀點,下面我們有請7位嘉賓跟我們做一個論壇的分享,下面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恭請吉祥人壽董事長胡軍先生;天安人壽董事長韓德先生;新華保險副總裁劉亦工先生;華匯人壽黨委書記孫偉光先生;廣東省保險學會名譽會長陳冬至先生;陽光人壽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陳兵先生;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王緒謹先生。
于文博:高朋滿座,時間有限,但是精彩將會繼續,我們今天請到了幾位嘉賓來就保險文化和業務的發展怎么樣做有機的融合和統一做一個溝通。我們首先想請吉祥人壽的胡董跟各位分享一下。您認為未來十年中國保險業有什么樣的發展機遇?
胡軍:非常高興參加這個論壇活動,前面聽了4位嘉賓關于保險文化和保險業發展的相關演講,確實很受教育和啟發。在十幾年前我有一個夢想和選擇,由公務員轉做一個職業經理人,做一個企業的經營者。經過十幾年的歷練,現在又轉行到保險,在我未來將近10年的工作生涯中奉獻給保險,來做保險業。我之所以有這個決心,是基于對我們國家保險業的看好和憧憬,或者說是信心。在吉祥人壽成立之初,我們講過兩句話,有一句話叫“吉祥人壽生正逢時”。所謂“生正逢時”就是說我們沒有趕上30年前、20年前我們國家保險業粗放型發展的時候,但是我們趕上了要調結構、轉型,要對過去的粗放進行修補、改善的發展機遇期,而且這個機遇期會有10年到20年。我們有很多佐證。一個佐證,我們作為保險從業者來理解,保險業目前還是一個供給遠遠不足于需求的行業,因此我們作為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應該有信心,也有責任把這個行業發展好,把這個行業經營好,這樣我們能夠對應廣大的客戶的需求、市場的需求,我們必將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我們自身的發展之路。
今天的主題是有關文化的,一個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也就是文化理念,吉祥人壽作為后發者,我們講的另一句話是“生不逢時”,因為我們也錯過了前一階段的高速發展期。但是我們對這個行業還是有信心的,我們首先還是要把自己的事做好。我覺得文化應該有三個內涵,第一是要有使命的文化,第二是要有責任的文化,第三是要有功德的文化。我想有這樣的文化去指引,去牽引,去推動,我們能夠勝任我們的使命,能夠承擔我們的責任,也就能夠做好我們的保險業。
于文博:下面有請韓總,您覺得文化和公司恒久的發展,或者說基業常青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韓德:今天這個主題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課題,作為我們這么多年的從業者來講,很多同仁的工作經驗都在10年、20年以上。最近兩年我們也聽到了很多不同的聲音,包括一些主流的聲音也說,對保險的三個不認同。有的時候我們就在反思,自己辛辛苦苦為之奮斗了10年、20年的事業,為什么到這個程度?反思下來,還是說整個行業的核心價值觀值得去深刻地思考,整個行業的文化建設值得去深入地思考,這是一個行業的大背景。這兩年應該是對我們這些保險從業者理念上一個巨大的沖擊,也要求我們來轉變、適應保險前期粗放型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些負面東西,讓我們去總結、適應。
現在行業已經確立了這樣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從公司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公司的文化要適應大環境的文化,你還是要有自身的特色,第一個是目標的連續性。現在的很多公司在做著朝三暮四的事情,你的目標沒有連續性,你的事業是不能做好的。第二個是組織的連續性,我們的渠道可以創新,但是一定要延續,要讓你的客戶知道你在做什么,你持續地在做什么,所以這個組織的持續性,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個是人才的穩定性。2013年中國的企業競爭,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第一位的就是人才。保險行業的人才不穩定,就會帶來一大批對客戶服務價值的打折扣。所以我們的誠信,我們的核心文化不是說我們自己去說,是要通過客戶的聲音、客戶的理解,才能夠體現出來。第四個是制度。文化是理念和制度的結合,理念層面大家談了很多,但是如何把文化量化出來,關鍵是體現在每一個公司的制度建設上。你的制度是不是很合理,制度是不是很連續。不是說今天一個制度,明天就廢掉,這樣的話,你整個的服務體系就很難建立起來。最后一個,要順應一個新的時代,就是以技術的發展作為支撐。從這五個方面思考一下,對于我們堅守文化、弘揚文化,以及讓我們的客戶來相信我們的文化,這是非常重要的。
于文博:謝謝韓董非常好的從五個方面為我們詮釋了這個問題。我們下面請劉總跟我們談一談傳統的文化創新發展和我們現在創新發展的基因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能夠促使保險業未來真正的長久發展和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形式上的,有請劉總為我們分享一下。
劉亦工:主持人這個題目說得還是有點難度的。由文化這個主題,我想到毛澤東的一句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從小就很信奉這句話,先是不停地鍛煉身體,動手動腳,后來我就多讀書。人是這樣,一個企業也是這樣,要想企業長遠發展,這個企業除了有強健的體魄之外,還要有核心靈魂的東西,就是思想文化。思想文化的代表,我覺得無非是品德、然后是品質、最后是品位。這個品德說起來,對企業來說無非是幾大責任,對客戶的責任是服好務,信譽更好,然后對員工負責,對社會負責,同時也對自己負責。品質,做好企業,經營管理各個方面都要好,運用各種技術,使這個公司的品質是優良的,指標是好的。品位說起來就稍微有點軟性的,說這個人要有思想、有內涵。運動也是一種品位,剛才有人說到高爾夫球,打高爾夫球也是一種品位。我覺得企業做大,就是丐幫也能夠做到的,但是要做強、做好,形成百年老店,那就一定要有文化,這就是我的一點見解。
于文博:謝謝劉總,剛剛我們聽到陽光集團李總的演講,其實壽險這一塊在文化的落地和實踐方面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我想請陳總和我們談談文化和企業經營到底是怎么落地的,到底是怎么樣生根發芽的。
陳兵: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跟各位探討一下保險文化與創新及公司經營的關系。我覺得保險有一個很大發展空間。現在在美國,保險業的總資產和銀行業的總資產是差不多的;在日本,保險業的總資產大概是銀行業總資產的80%;在中國,這個差距就很大,中國的保險業可能就只有7萬億,而銀行業有100多萬億。在這一塊,保險業可以做一個很大的夢,就是說它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可以發展。作為文化來講,保險業如何來引領這個公司發展?我覺得應該站在不同的階段,給這個公司有不同的定位,給它有不同的夢想,而且要是可實現的夢想。這樣的話,這個公司就會不斷地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實現它,不斷地發展它,然后在每個階段,在一個更高的目標里面實現。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一些追求、理想就逐步的能夠落地實現。
現在每個行業都會有一些外部的環境影響著公司或者是行業的發展,這個公司也要不斷地契合行業具體的情況,制訂公司長久的文化主題,使公司取得長遠的發展,這是我們的一些思考。
于文博:下面請陳冬至。陳總1999年到廣州,那時候您就掌握國壽的南大門平臺,是我們的老前輩,您現在在協會工作,做一些研究方面的工作,發揮您的專長,我想請您談談傳統文化和企業發展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系?或者說我們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包括大家談到互聯網金融,包括還有很多的創新。在這個基礎上,以您這么資深的經歷,您是怎么看待傳統文化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陳冬至:我談一點我的感想和收獲,今天聽了很多同志的發言,我感覺收獲很大。就文化而言,我非常贊同剛才王治超秘書長講的。文化的內容很寬泛,我感覺這么多年,企業文化還是停留在口頭上,我感覺我們這個行業也沒有捕捉到非常實在、非常有內涵的文化方面的典型,也許我是孤陋寡聞,很多都是停留在口頭上。我覺得文化問題確實要經過長期的實踐,在長期實踐當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建設。但是我們現在好像有些新公司剛成立就在談文化,感覺文化不是創造的,而是創作的,找一個北大、清華的教授,整幾句口號,就認為這是文化的,我覺得這是不對的。文化需要在長期的過程中不斷地凝煉,形成這個企業既有個性的,又符合實踐的文化,這是第一點。第二,過去我們老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講不同的文化,保監會有保監會的要求,這是它的文化,基層又有基層的文化,外部又有外部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文化呢?好像給人感覺到萬花筒一樣,搞不明白。現在我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保險企業的文化確實應該從自己做起,要從誠信做起。我們過去一講誠信問題的時候,對上埋怨監管部門,對下責備基層誤導,好像與自己無關。你說我們誤導,我們誤導的水平有賣假藥的水平高嗎?你說我們的保單有水分,那還有三聚氰胺假嗎?為什么人們對保險的印象這么差呢?另外,中國人對保險的剛性需求不多。這與我們國家的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等養老文化有關,另外還與我們國家老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關系。我們國家的保險跟西方的保險市場差異這么大,一方面有我們自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與這些傳統文化相關的。
再一個,我們的文化要體現在制度上,但是我們現在的制度還很不健全。現在很多公司管理層和基層講不到一塊,想不到一塊,就是我們的文化體現仁愛方面不夠,體現中庸方面不夠。我們的文化建設在仁愛、中庸方面,需要體現一點。以上是我的幾點體會,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于文博:孫總現在擔任華匯人壽的黨委書記,黨委書記肯定要抓文化、抓思想建設,您認為文化與公司發展的內涵與外延有什么樣的聯系?以及怎么樣借由這個文化來助推公司成長呢?
孫偉光:我從業有二十六七年了,但是就像剛才治超秘書長講的,我們一直在忙著做事,很少在想文化的問題,這次感謝我的老領導以及張所長邀請我來參加這個會。原來很慚愧,我不但沒有參加過這個會,甚至也沒看過《保險文化》雜志。對不起,今后一定看。
談文化,覺得有點汗顏,有點不好意思。談了大會的各位嘉賓的發言,覺得很受教育,我談一點體會。我覺得文化的東西是有形的,是滲入人的體內和企業的體內的。文化的東西又是支撐一個企業成為百年老店的基礎。但是我們現在對財務報表、對業績,甚至對股東回報要求的壓力之下,已經無法談文化,自己都覺得自己變得很粗俗,更多的是對一些數字在做文章。而做的這些事是不是真的有利于行業,是不是對這個社會有利的?我們很難有時間停下腳步來想一想這個問題。所以這樣一個論壇,讓我們在想一些東西。努力打造百年老店,在這個文化的指引下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容易想明白。更重要的還有一點是,我們想的、說的和我們自己做的能不能吻合。如果言行不一致,一邊談文化,一邊在自己做著一些愚昧的行為,我覺得是比較慚愧的。所以我想,就像剛才王治超秘書長講的,文化是要踐行的,就是你不能光說,還要做。對華匯的發展,我覺得文化不僅要想好,還要把它說得正確,做得正確。
于文博:剛才6位老總都做了發言,我們這個論壇的主題是關于“文化、創新、發展”,下面我想請王緒謹教授給我們做一個總結發言。
王緒謹:前面各位專家已經講得很到位了,文化的不同就導致了企業的價值觀念不一樣。
保險業發展到現在,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是保險對政府的支持。發展現代保險,實際上是需要全社會合力的。一個經濟強國必有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支撐,保險能夠為整個社會發展提供一個風險管理體系,同時一個穩健的資本市場也必然有一個發達的保險市場做后盾,因為保險是資本市場的主要資金來源,它是機構投資者。從這個角度來說,保險發展為整個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沒有保險的發展,資本市場和社會是不會有大的發展的。
中國從2001年入世,當時我們在全球保險業排在第16位,2012年達到第4位,中國已經從一個保險剛剛起步發展到了保險大國的轉變。現在保險怎么向強國轉變,我覺得保險文化是它的基石。
于文博:謝謝王教授的精彩發言。論壇時光非常短暫,今年又恰逢《保險文化》雜志社十周年,然后又是我們這個行業面臨高速發展的時期,我想最后請在座的各位嘉賓每人一句話來對《保險·文化》雜志和我們偉大的保險行業送上美好的祝福。
孫偉光:愿《保險文化》雜志在行業文化建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胡軍:我們共興共建保險文化,共享保險未來發展成果,謝謝大家。
韓德:祝賀《保險文化》創刊十周年,十年前的選擇,十年的堅守,十年的布道,一直到今天,十年的收獲。讓我們共同祝愿《保險文化》越來越紅火,越來越深入人心。
王緒謹:文化是土壤,專業是樹木,愿中國的保險業能夠發展得根深葉茂。同時也預祝《保險文化》雜志在中國未來保險發展的理念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劉亦工:樹十年保險文化,立百年企業品牌。
陳兵:我今天才熟悉保險文化雜志社,并不是一個為了文化論壇而組成的一個項目。所以我在這里送《保險文化》一句話,祝愿《保險文化》越辦越好。
陳冬至:希望《保險文化》為我們保險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大家一起騰飛。
于文博:謝謝各位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