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0月26日,“第六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第八屆中國保險創新大獎頒獎盛典”暨“保險文化雜志創刊十周年慶典”在東莞召開,復旦大學保險研究所所長徐文虎出席并發表演講。
以下為徐文虎發言
我的題目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文化反思”,這是一個命題作文,是張社長給我下的題目。但是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這里面主要談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一個是文化反思。我今天就談談我的三點感悟。
第一,保險發展階段越高,思想文化建設就越重要。我們知道保險文化跟保險行業的發展是相隨、相伴的,保險發展的階段越高,它對思想文化建設的要求就越高。保險業規模初創30年,好像各個公司并不是很敏感地提出這個問題。但是近幾年來,文化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保監會前幾天開了文化論壇,我也做了演講,說明現在對文化越來越重視。即使一開始沒有意識到,但是它也還是存在。比如說當時的保險恢復,人保一家的時候,人保是不會提出文化的,但是它所面臨的壓力,恢復機構、吸納人才、發展市場,它的壓力也很大。我們現在有100多家保險企業,中小保險企業的壓力更大,因為在企業發展的早期,它首先面臨的是生存問題。行業要生存,它就必須把文化建設思想歸到生存方面。當時行業提出做大做強,后來又提出做強做大,這是一個思想上的爭論,究竟哪個做先導。后來到了一個喝酒拉保費的階段,這也是一個文化。文化是伴隨著保險的發展,不管你認識到還是認識不到,它都存在。近年來保險實行的是逐漸的體制改革,股份制保險企業越來越多的上市,就出現了股東第一、客戶第二的情況,這與保險文化是向背的。特別是我們實現保險行業市場放開以后,很多的資本進入了這個市場。在進入這個市場以后,我們又發現一些股東投資保險,但他們并不了解保險的情況。這一系列初期的文化都伴隨著保險的發展,它也是需要我們在這個時期需要進行反思的。
伴隨著早期的發展,現在我們對文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我第二點想談一下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地區的保險文化的差異。我們知道,保險發展現在處于轉型期,這是因為保險的發展碰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它不是需要指責的,因為文化是一種沉淀,保險發展是一層一層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發展的,沒有前面的發展就不會有后面的提高,所以我們應該是總結和反思。但是我們要注意到,文化是不能復制的,發展的不同階段的文化也是有差異的。特別是在不同的國家更是不一樣的,西方社會的保險文化主要集中在風險意識方面,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它是風險轉移,是建立一種保障體系,個人的保障計劃,它的文化就是這樣的。我們研究文化還要注意到一點,文化跟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有非常緊密的聯系。而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風俗習慣是處在一個長期自給自足的范疇里面,伴隨著這么一個自給自足的文化,這對現代保險文化都是一個壓制。這種文化使我們行業做保險推廣的時候,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的經濟發展越快,這種思想的轉變在社會上的討論也好,在人們的意識中間也好,在我們的行業里面,大家對這個認識會發生很大的轉變,這種轉變對保險業的推進是很大的,所以我們要關注到這一點,文化建設對我們傳統的風俗習慣、傳統的觀念要加以引導。所以我個人覺得,文化不是簡單的復制和借鑒,它是需要符合中國國情的文化。
當然,中國在恢復保險初期的喝酒文化在國外也有,但是它不成為一個階段,這就是文化差異。到了今天,保險業處在轉型期,不是說我們碰到了這種國情,我們就沒有希望,感覺到沒有前途,它是一種自然規律,初級階段的喝酒拉保費的階段也要過去,我們要發展,就要轉變增長方式,需要把原來的喝酒文化摒棄掉,所以這一點我們要認識到。我談到第二點就是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國別地區的保險文化是有差異的。
第三,轉型文化與后發優勢。中國保險市場正處在一個轉型期,轉變增長方式是行業內各個企業共同的認識,如果不轉變增長方式,老百姓和社會就不會接受保險,我們的產品、意識、文化就不能服務于這個行業,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轉型主要是為了提升整個市場,這也標志著我們前一段發展模式的正式結束。現在我們從喝酒拉保費轉變到回歸保險的本質,進行風險控制這么一個轉型過程。風控表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們現在提倡保險職業經理人的理念,我們的職業經理人需要具備保險風控管理的能力和管理的技術。風控的管理和技術所產生的文化,從思想理念到產品開發到經營管理整個過程,都會伴隨著這么一個標志來展開。管理和分散風險是保險回歸本質的重要體現。我們前段時間的發展主要以保費為目標,轉型以后,我們主要以風控為主。我們行業的標準、文化的標準都要圍繞著這么一個階段來實施。這是一個轉型期的文化。
保險的后發優勢更是一個思想文化的體現。我們提出轉變增長方式,大家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要問一個問題,轉型為了什么?轉型不是一種人為提出的目標,轉型是為了轉變增長方式。我們應該看到,轉變增長方式是為了看到這個行業的潛力和前景,這個潛力和前景怎么去看呢?通過行業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保險業在中國的金融業,在國際的金融業中處于一種非常落后的狀態和地位,而在國際金融業里面,保險行業又處于一種領先的地位。這兩個反差,說明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還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轉型是為了發展。
去年保監會、證監局一把手在中組部管理干部學院辦了一個班,請我去講座,其中有保險轉型和實現保險后發優勢的內容,這個講座我們已經編了一本專著,年底會送到出版社。中國保險市場轉型以后究竟何去何從,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必須要說清楚。因為這個從思想上清楚了,目標才會很清楚,我們看到保險以后的前景,才能對現在的壓力有所理解,看到我們保險的后發優勢在轉型以后會出現。在保險業后發優勢的探索過程中,我們應該把保險發展和保險文化的反思跟轉型和后發優勢緊密地聯系起來。只有把文化建設跟我們的行業、企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才會使文化成為我們發展的動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