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文化雜志十周年發言稿
新浪財經訊 10月26日,“第六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第八屆中國保險創新大獎頒獎盛典”暨“保險文化雜志創刊十周年慶典”在東莞召開。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發起人,文化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張迎賓先生致辭。
以下為張迎賓發言實錄
尊敬的羅主席、孫局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你們好!
今天,我們在這個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上的著名小鎮——虎門相聚。當年,在這里,愛國名將林則徐發起了震驚世界的“虎門銷煙”,從而引發了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鴉片戰爭。現在,炮臺依在,硝煙不聞,但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經濟戰爭席卷全球。
今天在這里,我們召開一年一度的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探討保險市場戰下的保險文化與品牌建設問題。在這里,又與各位繼續支持論壇的各位領導、老朋友相聚,非常高興,非常感謝。
今年也是保險文化雜志創刊十周年,借此機會,衷心感謝十年來給過雜志無數幫助和支持的領導、朋友們。謝謝你們!
壹
十年,是一棵樹苗長成大樹的時間。十年,是一個嬰兒長成少年的時間。2003年至2013年,保險文化雜志創刊十周年。這十年,中國保險業總資產從6000億增加到7萬億。這十年,保險巨頭紛紛上市,保險改革進一步深化,保險資金進一步放開。這十年,銀行保險由盛而衰,個人營銷模式遭到質疑,電銷、網銷方興未艾。
這十年,中國保費增速從22年前的平均35%到2012年的個位數。
這十年,我們痛過,我們笑過,我們糾結過,我們綻放過。
這十年,是《保險文化》雜志尋找光明的十年。
貳
2003,一個注定不平凡的年份。
有一群人,在深圳這個曾經創造過無數神話的城市,為保險的理念和制度安排所折服,為中國保險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所感召,為中國保險業300萬從業精英的敬業精神所激勵。我們決心高舉文化的大旗,為這個行業奮斗終身!
那是個中國保險業狂飆突進的年代,那是一個只相信保費、豪邁粗放的年代。借著“良知”微弱的燈光,我們前行、我們思考、我們探索、我們吶喊,我們試圖以文化的名義,改變行業粗放的格局,尋找我們生存的空間。
沒有人相信我們會成功,一度我們也曾想放棄。但我們深知自己肩負使命,深感自己責無旁貸!
也許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探索和尋找。我們仰望星空,用黑夜賦予我們的黑瞳與敏銳,尋找天邊那一絲激勵人心的光明。
在一絲微弱的晨光中,終于,我們感知到文化明亮的光芒。文化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升華,文化是貫穿保險戰略、管理、銷售各個經營環節的恒定主題。文化是行業的“凝聚力”,也是行業的“軟實力”。
保險行業的銷售需要道德和責任感的文化認同。保險行業的管理需要商業和經營哲學的文化落地。保險行業的隊伍需要精神和物質統一的文化培育。無視懷疑和困惑,我們很幸運地擁有執著與堅守,矢志抵達文化地域的核心。
從營銷雜志到財經雜志,再到文化雜志,十年,我們用“心”寫著這份答卷。今天,文化建設的滾滾大潮已席卷整個行業,行業價值理念已深入人心。
十年苦旅,承載著眾多的期盼,凝聚著無數的淚水、夢想。我們欣喜,我們追逐光明,最終獲得了陽光的擁抱。
叁
“要加強保險文化建設,塑造與現代保險業相適應的先進行業文化”。 2008年吳定富主席如是說。
“文化是保險業的靈魂和精神,保險業要以保險文化的力量助推行業科學發展”。 2012年項俊波主席如是說。
這是管理當局對保險文化的認識,也是全行業上下對保險文化建設的共同呼聲。2012保險行業價值理念“守信用、擔風險、重服務、合規范“的提出,是中國保險行業文化建設的一個里程碑。
雜志創刊之初,我們就深刻認識到,保險從來就是一種文化:承認未來是不可控的、不確定的,理性地接受一種科學的制度安排來規避風險。
保險從來就是利他的,一個對家人、對事業、對他人有責任的人,才體會到愛是一種責任,保險才是不變的承諾。
保險從來是一種遠見,一個對未來有規劃的人,才能深刻認識到,保險是遠見者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學。
對于保險的認同就是一種對保險承載的文化的認同,人們只有認同保險的文化內涵,才會認同它的外在延伸——保險產品。
保險的銷售過程就是一個思想認同和價值觀認同的過程,有了文化認同,才有保險銷售的土壤。保險公司只有努力了解客戶的需求,開發與客戶需求相匹配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實現公司業務的發展與成長。
而我們作為文化傳媒,我們是 “保險行業的觀察者、思考者和傳播者”。我們的使命就是做“保險文化的布道者”。
我們的目標就是把《保險文化》雜志辦成“中國保險商學院,保險經理人必備工具書”!
肆
十年來,我們以觀察者、思考者、傳播者的身份,關注、記錄著行業的每次起承轉合、保險業的每一次成長蛻變、保險人的每一次喜怒哀樂,思考著行業每一變化后面的文化動因與發展趨勢,傳播著行業的正面能量。
十年來,我們力圖以理性的分析、感性的筆觸,和“敏銳、深度、實戰、互動”的表現形式,去透視保險萬象,展示中國保險史詩般的動人畫卷。
作為觀察者,我們關注著行業保險主體、人與事的每一次變化。我們緊密追蹤行業熱點、發展動態,發表獨立觀點,提出前瞻性意見。我們關注著350萬保險營銷員的生存狀態。十年來,我們發出營銷員調查問卷5萬余份,形成調查報告6篇,字數達9萬余字。我們關注著銷售人員的喜怒哀樂,對經理人的工作和思想狀態進行了觀察和研究。我們關注著行業主體的競爭態勢和顧客的消費習慣,為行業提供一線調查數據。十年來,雜志共推出:保險企業競爭力、保險企業品牌認知度、保險城市競爭力、保險培訓、保險中介、保險慈善等獨立調查,累計達50余萬字。
作為思考者,我們思考著行業每次變化的文化根源與趨勢,我們思考政策給行業帶來的
機遇和挑戰,我們思考行業改革與發展轉折期的難點與焦點,我們思考管理模式變革帶來的戰略性變化。
我們探討文化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推廣先進的管理理念與營銷文化。我們“思辯、碰撞、體驗”,現身說法,解剖個案。十年來,采訪省級分公司以上高管近500位,累計80余萬字,我們思考、總結保險行業的每一個年度成長,總結得失,展望未來。
作為傳播者,我們永遠只做正能量的文化布道者與品牌推手。我們始終致力于厘清保險
真相,傳播正確的保險理念。2010年,我們特別創辦《保險生活》雜志,宣傳保險行業的道德真相,揭示保險產品的真諦,展現保險的社會服務功能。其中《誰在裸奔》、《保險是最大的慈善》、《底線》、《差別》等重大策劃主題文章對保險的重新定位,震撼業界。現在,保險生活雜志單期發行量已達10萬份,最高發行量一度突破20萬份,作為中國唯一一本宣傳保險真諦的公開發行雜志,《保險生活》雜志成為保險營銷員的必備展業工具。
我們始終致力于推廣保險行業的陽光形象。十年來,我們積極推廣正面典型,采訪過幾乎所有的大型保險公司、上百家省級公司。我們訪談保險業意見領袖,引發思想碰撞,給行業以啟迪。十年來,我們訪談過的監管層、保險公司掌門人上百人,是行業內訪談高管最密集的雜志。我們致力于宣傳推廣保險業那些平凡的傳奇人物。十年來,我們先后采訪過黃偉慶、劉朝霞、蹇宏、丁慶年、葉云燕、胡柳、呂啟彪等營銷高手500多人,并出版多本專刊發行。
《保險生活》雜志還獨創封面人物定制品牌行銷模式,為廣大優秀的保險營銷員提供了一個個性的宣傳平臺。3年來發行200多萬冊,為5000多個保險精英提供封面人物定制,直接創造保費數十億元。
伍
十年來,雜志已形成“敏銳、深度、實戰、互動”四個鮮明特色。
我們力求文章:洞察變化,見微知著。從獨特的視角剖析事件真相。十年來,雜志發表對行業有影響力的文章上百篇,累計上100萬字。
我們力求文章:入木三分,發人深省。十年來,雜志獨家調查20余次,每年發布排行榜7個,累計80余萬字。
我們力求文章:真材實料,即學即用。讓讀者一看就懂,一用就靈。十年來,雜志發表實戰性管理文章300余篇。
我們力求讀者:共同參與,互動多贏。十年來,參與訪談、互動、點評的領導、高管、專家和嘉賓有近200位,互動文章200余篇,累計文字約80萬。
陸
2006年,保險文化雜志發起舉辦“首屆中國保險產品創新論壇”,2008年更名為“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論壇連續成功舉辦八屆,是目前業內最高端、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盛事之一。2008年,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曾連續三次報道了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業界絕無僅有。
2006年,雜志同時發起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大獎”評選活動,也是業內持續時間最長、獎項最全面、最具影響力的評選活動之一。
去年10月,雜志與新華國際保險研究會,共同組建了中國保險高爾夫俱樂部,并聯合發起的另一個行業高端論壇——中國保險鷹王論壇,以“關注保險大勢,崇尚鷹王精神,追求生活真意”為主旨,倡導保險經理人歷世煉心,追求從容、圓滿的生活。
柒
回望保險文化雜志創刊十周年,我們欣慰與中國保險業共同成長。這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保險文化雜志成長的十年。這十年,我們也曾徘徊,我們也曾迷茫,總有溫暖的眼睛鼓勵我們前行。我們曲折轉進,我們沉思苦想,總有堅定的雙手攜著我們奔跑。我們需要力量,我們渴望堅強,總有不棄的身影與我們共同飛翔。我們播撒的是文化的種子,收獲的是感激、支持、鼓勵、掌聲和感動。
仰望星空,我們不再孤獨,展望未來,我們信心滿懷。
我們相信,保險文化雜志將與保險行業共同發展,迸發更明亮、燦爛的光芒!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