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俊波
2013年,面對錯綜復雜和極為困難的形勢,保險業積極進取,開拓創新,行業發展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一是業務增長平穩回升。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1.2%,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扭轉了業務增速連續下滑的勢頭。財產險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保費收入6212億元,同比增長16.5%。人身險業務企穩回升,保費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8.4%,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
二是整體實力持續增強。保費規模全球排名第四位,與第三位已十分接近。保險公司總資產8.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7%;凈資產8475億元,較年初增長7%;利潤總額達到991.4億元,同比增長112.5%。保險公司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平安保險集團入選全球9家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
三是保險經營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妥善應對集中滿期給付和退保高峰的沖擊,行業現金流保持充足,個別地區集中退保風險得到及時處置。保險保障基金余額468億元,較年初增長22.5%,行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
四是改革積極效應逐步顯現。壽險費率市場化增強了市場活力,2013年8月份改革啟動以來,普通型人身險新單保費同比增長520%,增速創13年來新高。資金運用改革拓寬了投資渠道、優化了資產結構,企業債和另類投資等高收益資產占比較年初分別增加2個百分點和6.3個百分點。全行業實現投資收益3658.3億元,收益率5.04%,比上年提高1.65個百分點,是近四年來的最好水平。
五是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農業保險保費收入306.6億元,同比增長27.4%,向3177萬受災農戶支付賠款208.6億元,同比增長41%。承保主要農作物突破10億畝,占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2%,提供風險保障突破1萬億元。責任保險保費收入216.6億元,為食品、環境、醫療等領域提供風險保障48.6萬億元。出口信用保險保費收入155.2億元,向近4.5萬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2.86萬億元,為穩定國家外需作出了貢獻。大病保險在全國25個省的144個統籌地區全面推開,覆蓋人口3.6億。一系列重大災害事故發生后,保險業全力以赴開展抗災救災、保險理賠,為緩解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困難和促進當地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年來,保險監管機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緊緊圍繞“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主要在著力防范化解風險、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努力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切實保護消費者利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以及加強監管自身建設等方面扎實工作,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回顧過去一年的保險監管工作,保監會注重全局思維,強化保險監管的大局意識;注重把握大勢,提高監管工作的前瞻性;注重改革創新,再造保險市場體制機制優勢;注重攻堅克難,治理困擾行業的沉疴頑疾;注重遠近結合,推動行業發展行穩致遠。這些思路和做法是近年來保險監管系統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經驗總結,一定要繼續堅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豐富完善。
全面推進保險業改革創新的幾個重點
2014年保險監管工作的總體要求,最核心的是八個字,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形勢,保持行業平穩增長,維護市場安全穩定,守住風險底線,保險監管必須穩中求進;在復雜的形勢中把握機遇、有所作為,打破行業發展的瓶頸,激發市場的動力和活力,保險監管必須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在破解制約發展難題、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找準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的切入點。下一步,保監會將成立保監會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統籌推進保險業的改革創新,主要是推進保險服務體系、市場體系和監管體系的改革創新。
推進保險服務體系改革創新
要站在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推進保險業服務體系改革創新,建設一個在現代金融體系、社會保障體系、農業保障體系、災害救助體系和社會管理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現代保險服務業。當前重點是,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保險業提出的要求,在巨災保險、農業保險、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責任保險等領域取得新進展。
第一,探索發展巨災保險。總體思路是,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商業保險為平臺,以多層級分級分擔風險為保障,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協調相關部委制訂建立我國巨災保險制度的實施方案,爭取國家巨災保險政策支持。推動立法,爭取早日出臺《巨災保險條例》。指導云南、深圳等地開展地震和綜合巨災保險試點。
第二,規范發展農業保險。在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保險一定要搞好”。如何規范發展農業保險,把中央支農惠農政策運用好、落實好,不僅關系到保險功能的發揮,對保險業來說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2014年農業保險監管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業務規范,組織專門力量,對部分農業大省進行徹底的檢查,把問題查深查透。二是抓制度完善,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設計,為農業保險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三是抓創新試點,協調相關部門完善補貼機制,建立“15+X”的補貼架構,推動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的農業保險。探索發展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
第三,大力發展商業養老和健康保險。重點是夯實基礎,加強協調,通過試點帶動擴面。養老保險方面,繼續推進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鼓勵保險公司參與養老服務業建設。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以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為契機,大力拓展企業年金業務。健康保險方面,研究健全完善健康保險相關稅收政策,推進保險機構在更大范圍和更高統籌層次上經辦新農合等各類醫保服務。進一步完善大病保險統計制度,夯實大病保險定價基礎。健全大病保險制度,擴大大病保險試點范圍。
第四,深入發展責任保險。現在,各方面對責任保險的期待都很高,要抓住有利時機,盡快突破。以《食品安全法》修改為契機,推動食品安全責任強制保險立法,做好相關配套機制建設。健全醫療責任保險各項制度,推動保險業參與醫療糾紛調解機制建設,提升保險服務能力。深入總結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經驗,逐步拓展試點范圍和領域,加強風險評估等基礎制度建設。強化承運人責任保險業務管理,加強監督檢查,促進其規范健康發展。
推進保險市場體系改革創新
這幾年,保監會在推進市場化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離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還有差距。下一步,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簡政放權,進一步激發市場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活力。當前的改革重點是,深化費率形成機制改革,推進資金運用體制改革,推進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
一是深化費率形成機制改革。壽險領域,重點是在總結前一階段放開預定利率成效和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費率市場化的范圍,防范改革可能引起的風險。啟動分紅險、萬能險費率形成機制改革,力爭年底前實現人身險費率形成機制的全面市場化。啟動與費率形成機制相適應的精算制度改革,完善準備金評估規則,完善分紅賬戶管理和分紅特儲制度,在放開前端的同時從后端管住風險。產險領域,重點是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形成機制。條件成熟的地區可以先行先試,試點地區要及時總結經驗和反映問題。
二是繼續推進資金運用體制改革。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和范圍,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市場主體。按照“抓大放小”的思路,推進資金運用比例監管改革。推動建立資管產品集中登記交易系統,增強資管產品的流動性,發揮市場的定價功能。支持成立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推動行業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加快轉變監管方式,把監管重點由放開渠道轉變為風險監管,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推動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順利進行。
三是繼續推進市場準入退出機制改革。基本思路是,堅持市場化、區域化的準入導向,突出專業化特色,統籌規劃市場準入和市場體系培育,完善市場退出和風險處置的制度機制,切實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創造條件。優化準入標準和審核流程,深化高管任職資格核準改革,建立準入預披露制度。建立系統的分級、分類、分區域的有限牌照制度,確保保險機構“有多大本事做多大業務”。鼓勵中資保險公司“走出去”,穩步拓展國際保險市場。規范并購重組行為,加快推動有關立法工作。健全保險保障基金的救助和融資機制,明確風險處置的觸發條件,豐富風險處置工具箱,確保市場平穩運行。
推進保險監管體系改革創新
現在我國保險監管改革的任務很重。無論是順應國際金融業浩浩湯湯的改革潮流、適應國內金融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還是承擔好保險監管引領發展、防范風險、規范市場、保護消費者利益的任務,都要求保險監管機構加快保險監管改革。下一步,要立足國情、放眼國際,繼續深化監管體系改革創新。
第一,完善監管制度。制度是管長遠、管根本的。當前完善監管制度,重點是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做好“一法兩條例”的相關工作。積極推動《保險法》和《交強險條例》的修訂,加快研究制定《巨災保險條例》。二是加快“廢改立”工作。要完成規范性文件的清理,盡可能消除保監會系統內部規范性文件的沖突和不協調,提高制度的合法性。本著急用先建的原則,加快建立健全市場準入退出、治理理賠難和銷售誤導、網絡保險、資金運用等關鍵監管環節的規章制定工作。探索負面清單模式下的監管方式,擬定保險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方案。三是推進“償二代”建設。加快建成一套既與國際接軌、又與我國保險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完成全部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組織行業對各種風險匯總后的整體測試。
第二,完善監管方式。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后端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改進監管方式,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強化過程監管。把握關鍵環節,科學實施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抓好分類監管、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強化公司治理和內控的約束力,把償付能力監管作為剛性要求,貫穿監管的全過程。二是強化信息披露。發布實施保險經營和服務兩個評價體系,加強對保險公司的市場評價和社會監督。由行業協會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和排名,促進保險公司提升經營和服務水平。督促各保險機構嚴格執行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監管規定。三是強化監管合力。整合監管系統資源,加強監管上下聯動,努力做到全國一盤棋。比如現場檢查,要充分發揮稽查工作委員會的協調職能,合理分工,科學安排,減少重復檢查、多頭檢查。
第三,完善監管機制。進一步理順監管職責,努力提高監管效率。要處理好監管和市場的關系,放寬放活市場自己的事,管住管好政府該管的事。要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哪些事情監管機構可以不管或少管。要處理好會機關和保監局的關系。要對保監會部門和保監局的職能進行認真梳理,哪些事該機關部門做,哪些事該保監局做,應該有更明確、更細化、更具操作性的規定。2014年,要在探索屬地監管上邁出更大的步伐。要處理好會機關各部門的關系。按照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工作會商、信息共享,做到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密切配合,減少政出多門,提高監管執行力。要處理好監管和協會學會的關系。行業協會和學會在營造發展環境、促進行業發展方面應該站到前臺來,在行業自律、行業基礎建設等方面應該下更大的功夫。特別是行業自律,既不能不作為,也不能亂作為。
為保險業改革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嚴防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保險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防范風險的形勢仍然嚴峻,任務還很艱巨。要理清思路、突出重點,降低存量風險,控制增量風險,防范突發風險,關注新的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
第一,防范化解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未來一段時期,防范化解滿期給付和退保風險仍不可掉以輕心。要繼續堅持內緊外松的方針,強化公司的主體責任和派出機構的屬地責任,按照“統一部署、各負其責、穩步實施、沉著應對”的原則,針對重點公司、重點業務、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重點群體,開展風險排查,加強監測預警。要緊盯分紅公布期、集中給付期等敏感時點,落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風險響應制度。要加強公司治理監管,督促保險公司積極穩妥處理突發事件。
第二,防范化解償付能力不足風險。目前,部分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還處在剛剛達標的臨界水平,在行業承保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公司發債成本總體上升的影響下,可能導致個別公司出現償付能力反復不足的情況。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加大償付能力壓力測試工作力度,對資本管理能力差、償付能力反復不足的公司采取預防性措施,做到對風險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研究制定保險公司資本補充管理辦法,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建立資本分級制度,完善資本補充制度體系。研究推進保險資金全托管,嚴厲查處虛假注資、抽逃資本金的行為。注重防范集團化經營風險,防止風險在不同業務領域之間相互傳遞。
第三,防范化解流動性風險。2013年以來,市場資金趨緊逐漸成為常態。一些保險公司的高現金價值業務,存續期通常為一兩年,甚至只有3個月,而匹配的資產一般超過2年,這種“借短貸長”的資金運用形式很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保險業防范流動性風險的經驗還比較欠缺。要按照疏堵結合的原則,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監管。要規范和疏導高現金價值業務,審慎控制非壽險投資型業務,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推進產品創新。要對短期理財產品進行信息登記,披露投資資產信息。
第四,防范化解資金運用風險。保險資金運用改革新政增強了市場活力,也對行業的風險管控能力帶來了新的挑戰。要堅持“既放得開,又防得住”,把監管重心由事前監管轉移到事中事后的監管上。著力構建“一個基礎、五個工具”的資金運用監管新框架,在加強非現場監測與現場檢查的基礎上,強化信息披露、內部控制、分類監管、資產負債匹配、資產認可等監管工具。建立覆蓋股權、不動產及金融產品的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落實保監局資金運用監管聯系人機制,推動資金運用屬地監管試點。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研究推行保險投資資產五級分類制度。
繼續規范保險市場秩序
在財產險方面,要將農業保險作為規范重點,嚴厲查處弄虛作假騙取財政保費補貼、強制農戶投保、不足額提取大災風險準備金、協議或平均賠付、拖賠少賠、無理拒賠等違規行為。要針對產險市場違規問題反彈、惡性競爭加劇等問題,繼續加大現場檢查力度,整治財務業務數據不真實、不嚴格執行報批報備條款費率、理賠環節利益輸送等突出問題。強化總公司和高管人員的管控責任,通過總公司把壓力傳導給整個市場,推動公司牢固樹立合規意識。
在人身險方面,要以強化公司內控管理和高管人員經營責任為抓手,推動公司合規經營,切實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嚴厲整治銀保小賬和短期意外險不規范經營行為。要研究制定人身險公司分險種核算和省級機構經營成果獨立核算指導意見,真實反映產品及分公司的成本、費用和盈虧。要建立抽查制度,按確定的比例和一定規則隨機抽查保險公司,做到一查到底。
在保險中介方面,從2014年起,要下大力氣,切實規范中介市場秩序,每年抓幾件實事,爭取2~3年內讓保險中介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根本扭轉,保險中介的發展理念、制度體系、運行機制和監管架構基本理順。2014年,要按照摸清底數、整頓秩序、深化改革、建章立制的步驟,對中介市場開展全面清理整頓,有效遏制財務不規范、信息不透明、虛假業務、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亂象,加快建立制度規則,防范化解風險隱患。
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
過去兩年多時間里,保監會從解決突出問題和建立健全機制兩方面入手,在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做了一些短期見效、長期管用的工作,效果很好。未來要繼續堅持這一思路,不斷堅定廣大消費者對保險業的信心。一是繼續整治理賠難和銷售誤導問題;二是進一步完善保險糾紛調處機制;三是努力提高保險消費投訴處理工作水平。
切實加強基礎建設
加強數據基礎建設和保險業標準化工作。數據和標準是科學監管和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深化保險統計改革,構建新型統計指標體系。要做好數據體系和平臺架構的統一規劃,充分發揮中國保信公司的作用,加快車險、健康險、中介、保單登記、再保險接受人登記、保險資金運用等數據平臺建設,既為行業發展服務,也為保險監管服務。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平臺,全力支持平臺工作,通過監管驅動,加快平臺建設。抓緊推進產險主要險種純風險損失率的測算工作,適時啟動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的修訂工作,為行業風險管理、費率厘定及償付能力監管奠定數據基礎。積極發揮保標委作用,加快制定、修改、完善一批行業標準。
加快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強監管信息系統開發、改造和升級,推進應用系統整合。加強監管信息化基礎建設,加快推進異地災備中心建設。加強信息技術培訓,提高監管干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推動保險公司加強IT 治理,對保險公司信息系統開展滲透性測試和動態監測,將信息安全評估指標納入償付能力風險指標體系,防范化解信息安全風險。
加強重大戰略性問題研究。當前行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解決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等重點難點問題,都需要通過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儲備。要加強橫向比較和縱向分析研究,準確把握保險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內在規律。要加大對國際保險業法律制度、稅優政策、市場規則、業務創新等的研究,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對策措施。密切關注大數據和互聯網金融對保險業的影響,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保險業轉型升級。深入研究培育和發展我國再保險市場、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促進再保險市場與原保險市場均衡發展。
大力培育監管文化。目前,保險監管核心價值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對引導監管行為、提升監管形象起到了積極作用。要繼續加強學習教育,讓監管核心價值理念真正成為監管的行動指針和行為準則。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促進監管文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作者系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