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保險 > 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 > 正文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1月11日召開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十一五”這五年,是保險業面臨形勢最復雜、經受考驗最多的時期,是發展變化最大、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是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行業地位和社會影響力大幅提高的時期,也是現代保險監管體系初步確立、科學監管依法監管有效監管全面推進的時期。
吳定富指出,五年來,保險監管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科學監管理念,開拓了保險監管的新境界。監管適應實踐的發展,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解放思想中實現思想的統一。一是較好地處理了行業與全局的關系,跳出“就保險論保險”的思維定勢,大力倡導“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務全局”的觀念,主動將行業置身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行業發展的視野更寬,發展的空間更大。二是較好地處理了監管與發展的關系,打破“就監管論監管”的局限,堅持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在市場主體由少到多、市場機制作用由弱到強的過程中,適時將保險監管的重點從培育市場向規范市場轉變,保持監管與行業發展相適應。三是較好地處理了促進發展與防范風險的關系,糾正了一講發展就不顧風險、一講防風險就擔心影響發展的思想認識,堅持抓監管、防風險、促發展的方針,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四是較好地處理了市場機制與政府推動的關系,克服了將市場作用與政府作用對立起來的片面認識,既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重視政府對市場的調控作用,通過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導,為保險業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
吳定富指出,五年來,保險業構建了現代保險監管體系,開啟了科學依法有效監管的新里程。保險監管立足國情和行業實際,在消化吸收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在監管框架、法律法規、制度規則等方面基本建立了既符合我國實際又與國際標準趨同的監管體系。一是借鑒國際保險監管核心原則,建立了“三支柱”保險監管框架。在2003年開始試行償付能力監管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標準、強化約束力,償付能力監管逐步成為加強監管、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以2006年發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為標志,公司治理監管從無到有,監管的操作性和指導性逐步增強。隨著稽查委員會、行政處罰委員會的建立以及現場檢查操作規程的出臺,市場行為監管的組織體系、制度標準和操作流程不斷完善。二是遵循審慎監管的基本原則,構筑了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建立完善保險保障基金制度,形成市場化的風險救助機制,逐步確立了以公司治理和內控為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以現場檢查為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的風險防范“五道防線”。三是針對行業發展和監管面臨的新情況,建立了比較系統的保險監管制度體系。推動完成《保險法》第二次修訂,為保險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基礎。在一些監管空白領域制定了新制度,對一些現行制度進行了修訂完善,共制定和修訂部門規章33項、規范性文件277個,形成了以《保險法》為核心、以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為主體、以規范性文件為補充,基本覆蓋保險經營和保險監管主要領域的制度體系。四是著眼于提高監管效率,建設了全覆蓋、標準化的數據體系和信息系統。保險監管統計數據實現集中化管理,開發了保險機構、高管人員、產品管理、現場稽查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現場和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信息化技術手段在監管中得到廣泛應用。五是根據監管任務需要,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監管組織體系。
吳定富指出,五年來,通過在豐富的監管實踐中勇于探索,保險監管形成了符合實際和行之有效的監管模式。以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為目標,注重運用科學方法,注重統籌兼顧,增強監管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一是堅持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既從縱向上強化對保險機構的整體監管,又從橫向上加強對公司治理、償付能力和資金運用等專業監管,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監管機制。二是堅持微觀審慎和宏觀審慎監管相結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在注重防范單一保險機構風險的同時,強化宏觀審慎監管,加強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研究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變化對保險業的影響,高度關注具有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的風險狀況,防范系統性風險。三是堅持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相結合。在加大現場檢查力度的基礎上,注重發揮非現場監管的作用,通過分類監管、內控評價、財務狀況分析等方式,對市場的苗頭性問題和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防范,增強監管的預見性和針對性。四是堅持專業監管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健全行業自律組織,加強公司內控建設,提高保險經營透明度,調動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內控和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監管格局。
吳定富指出,五年來,保險監管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認真履行了監管職責。一是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改革。率先在金融業完成國有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建立集中化、專業化、規范化的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完善保險條款費率管理體制,推動建立市場化的費率形成機制。二是毫不動搖地防范化解風險。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化解歷史包袱,利差損、車貸險等歷史遺留風險逐步得到解決;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完善風險預警、識別、處置機制,較好地防范了快速發展中新的風險因素。三是堅持不懈地規范保險市場秩序。五年間共派出8762個檢查組,對10509家次保險機構進行現場檢查,依法處罰保險機構3995家次,處理責任人2356人次,長期困擾行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或者找到了解決的途徑。四是旗幟鮮明地推動監管創新。將基層以試點形式采取的一些監管舉措,如車險“見費出單”、人身險“零現金”收付費、100%客戶回訪、承保理賠信息自主查詢等,以制度的形式在全行業進行推廣,提高了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吳定富指出,五年來,通過以監管促發展,開創了保險業發展的新局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抓監管、防風險、促發展,推動行業實現了創新發展、健康發展和跨越發展。一是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保險市場基本建立。保險公司由“十一五”初期的93家增加到146家,保費收入由4931億元增加到1.47萬億元,總資產由1.5萬億元增加到5萬億元,呈現出原保險、再保險、保險中介、保險資產管理相互協調,中外資保險公司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大國。二是一批資本充足、內控比較嚴密、服務和效益好的現代保險企業快速成長,在“十一五”初期3家保險公司資產過千億元的基礎上,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7家保險公司資產超過千億元、2家超過五千億元、1家超過萬億元,保險公司在金融市場和國際保險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三是一支專業齊備、朝氣蓬勃、勤奮敬業的人才隊伍迅速成長。在行業起步晚、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下,營造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行業氛圍,艱苦創業的豐富實踐培養鍛煉了一批人才,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一批人才,全行業高管人員由“十一五”初期的1.45萬人發展到2.94萬人,營銷員由156萬人發展到330萬人,精算、核保核賠、投資等專業技術人員日益成長,這支隊伍是保險事業最寶貴的財富,為行業更大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一種全社會關注保險、支持保險、運用保險的環境氛圍正在形成。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保險業發展,《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將保險從行業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央新醫改意見、“十二五”規劃建議等中央和國家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及《防震減災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規,都對利用保險加強社會風險管理提出明確要求。20多個部委與保監會聯合下發文件,5個省市政府與保監會簽訂合作備忘錄,各省區市下發了一系列關于保險工作的文件,把保險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農業保險、責任保險、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重點業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交強險制度開啟了我國法定保險的先河,財政、稅收各項政策支持的農業保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保險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
吳定富指出,五年來,通過不斷總結監管工作的生動實踐,加深了對做好保險監管的認識和體會。一是必須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謀劃和推進保險監管工作,確保中央政策方針在保險業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確保保險業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二是必須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用科學的監管理念指導監管實踐,使保險監管與不同階段保險市場的發育程度相適應,與保險市場的基本矛盾相適應。三是必須遵循監管的客觀規律,堅持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堅持把防范化解風險作為保險監管的首要任務,堅持把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作為保險監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四是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既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監管調控體系。五是必須注重吸收國際經驗與立足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符合我國保險市場實際的監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