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6年01月18日 15:14 中國金融雜志 

新浪金融曝光臺理財遇飛單,存款變保單,理賠遭遇霸王條款,怎么辦?點擊“我要投訴”!金融機構申請入駐,第一時間傾聽用戶聲音。

  項俊波

  保險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將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標志著保險業戰略地位實現根本提升,保險業發展從行業意愿上升到國家意志,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一環。《若干意見》使保險行業從“我要發展”上升到了“要我發展”,要求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保障網絡構建、服務國際競爭力提升”,這是總結“十二五”期間保險業各項工作的關鍵思路,也是研討“十三五”期間保險業創新發展的核心脈絡。

  保險業“十二五”期間發展概況

  “十二五”是保險行業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五年,行業定位發生了根本提升、行業功能實現了跨越發展、行業實力有了顯著增強。

  保險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在行業發展規模方面,2011~2014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年均增速達13%,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14年全國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國際排名由2011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3位,行業實力達到新高度。截至2014年底,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01591億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十萬億目標。

  在市場體系建設方面,隨著市場準入退出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綜合性、專業性、區域性和集團化保險機構的發展齊頭并進,自保、相互、互聯網等新型主體不斷涌現。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工作已基本完成,市場秩序更為規范。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統一開放、協調發展、充滿活力的現代保險市場體系基本形成。

  在行業風險管理方面,“十二五”期間行業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妥善應對了滿期給付和退保高峰,有效化解個別機構償付能力和公司治理僵局問題,強化了對流動性風險和資金運用風險的防范力度,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截至2014年底,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全部達標,保險保障基金規模577億元,行業防范風險和處置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保險業在負債端和資產端,都為支持經濟發展、完善社會保障、參與社會管理、服務“三農”發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在負債端,2014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1114萬億元,賠付支出7216億元。與實體經濟緊密聯系、保障屬性強的各險種都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14年底,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增長230%,達到1587億元;大病保險已開展了392個統籌項目,覆蓋27個省共計7億人口;企業年金受托管理資產3160億元,服務覆蓋3.5萬個企業的877萬職工;責任保險提供風險保障66.5萬億元,實現保費收入253.3億元;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1.66萬億元,保費收入在2011年基礎上增長了87%,承保主要農作物突破15億畝,占全國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1.6%。承保森林面積24.7億畝,覆蓋率超過85%。小額人身保險服務低收入群體人數超過7000萬;出口信用保險承保金額達到3804.5億美元,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余額1801億美元。

  在資產端,保險資金運用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14年底,保險業共發起基礎設施投資計劃1.1萬億元,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形成了京滬高鐵、南水北調、中石油管道項目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投資項目;保險資金投資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等保障性民生工程項目1072.5億元,有效引導社會資源配置;保險資金還通過債權、股票等間接方式和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等直接方式,為城鎮化提供資金;保險資金在促進科技創新方面,通過項目資產支持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形式,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近30億元(截至2014年6月末)。

  保險業改革創新取得重大進展

  一是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進步顯著。在負債端,保險定價機制正在穩步推進,普通壽險、萬能保險和分紅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有序實施,商業車險費率改革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發揮;在資產端,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后端”原則,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逐步放開,把投資權和風險責任更多交給市場主體,保險資金配置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資金運用效率明顯提升。

  二是現代化保險監管體系更趨完善。公司治理監管的制度框架和運行機制不斷健全,監管效能持續提升;償付能力監管剛性要求不斷強化,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資本約束在風險防范中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市場行為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行業經營秩序持續明顯好轉;保險監管的法制基礎進一步夯實,其中《保險法》修改條文初稿起草工作基本完成,《農業保險條例》正式實施,保險法制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三是國際化監管影響力明顯提升。中國保險業以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建設為切入點,積極參與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共同框架制定、保險全球資本標準制定和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認定工作;推動第十屆亞洲保險監督官論壇通過了《亞洲保險監督官論壇(AFIR)科倫坡宣言》,并成功使AFIR秘書處“落戶中國”,提高我國在亞洲區域乃至全球保險監管影響力。

  當前保險業面臨的形勢和挑戰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經濟發展各領域將發生重大轉變。國內經濟發展模式將由以工業為主導向以服務業為主導轉變;由主要依靠傳統產業促進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投資和消費拉動并重轉變。社會發展階段從脫貧到溫飽、從全面建設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轉變;人口結構、就業結構、城鄉結構、階層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同質性社會日趨分化,利益訴求多元,簡單的城鄉二元向城鄉融合互動的新空間結構轉變,給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的調整帶來持續的壓力和動力。

  面對新的社會經濟大環境,由于我國保險業起步晚、基礎薄弱,發展現狀與新常態下服務實體經濟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適應。一是保險覆蓋面和滲透度有待提升。盡管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保險大國,但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兩個反映保險業發展水平的核心指標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行業轉型升級的任務依然艱巨。保險市場主體實力不強,需要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和發展活力。保險產品結構不合理,需要進一步提高保障型產品比重,增加投資型產品種類。三是保險功能作用有待更好發揮。養老和健康保險產品不夠豐富,服務中小微企業等經濟薄弱環節的保險產品明顯不足,還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多層次、個性化的保險需求。

  針對上述問題,保險業在“十三五”時期將緊密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深刻理解《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內涵,用新常態理念統籌改革發展全局,深入貫徹《若干意見》,大力提升保險業綜合實力和服務經濟社會大局能力,使保險業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和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高效引擎。

  “十三五”期間保險業的重要戰略舉措

  在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攻方向上加大力度

  加快建立國家巨災保險制度。一是要加快推進巨災保險機制及制度建設,研究建立中國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基金,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準備金制度,完善巨災再保險制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數據庫。二是要加強立法建設,起草《地震巨災保險條例》及巨災保險其他相關實施方案。三是加快出臺配套的財稅支持政策,形成財政支持、多方參與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提升保險服務農業現代化的能力。一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市場準入制度、監管制度、部委間協同機制等,加大財政補貼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并加強與涉農信貸的合作。二是要創新支農惠農方式,健全保險服務體系,提高保障水平,鼓勵發展農房、農機具保險,促進農業保險服務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三是要加強風險防范機制。明確保險機構在風險管控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完善農業保險再保險共保體的作用,加快推進農業保險信息平臺建設。

  發揮責任保險對社會治理方式創新的功能作用。一是力爭將醫療責任險納入法制化軌道,提高醫療責任險覆蓋面和投保率。二是繼續推動食品安全責任險試點工作,總結試點經驗,推廣成熟做法。三是在涉重金屬企業和石油化工等高環境風險行業繼續推動環境污染責任險強制保險試點工作。四是研究制定建筑工程質量責任保險發展方案,因地制宜開展試點。五是繼續加大對校方責任險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保險覆蓋率。

  在構筑保險民生保障網絡的重點領域內加快發展

  “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發揮商業保險對豐富社會保障體系的層次性結構、有效彌補社會保險的供給不足、滿足更高層次和差異化的社會保障需求等方面的巨大潛力。一是促進保險機構參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參與社會養老基金的市場化管理,全面推開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推動財政支持的商業型長期護理保險發展;二是支持保險機構參與社會健康管理,完善個人稅收優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的配套政策制度并加緊推開,完善大病保險制度和籌資機制,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提升大病保險保障水平;三是鼓勵和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類醫保經辦,進一步擴大經辦覆蓋面,完善經辦費用保障機制,改進經辦服務水平和服務機制,有效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在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側重方面上持續創新

  “十三五”期間應繼續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成本低、規模大和供給穩的優勢,創新保險資金使用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一是繼續鼓勵保險資金利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二是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多重形式,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三是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穩步推進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四是探索建立保險資產交易機制,依托市場化機制,組建保險資產交易平臺和資產托管中心,盤活保險資產存量,做大做強保險資產池。五是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多種渠道參與海外市場。

  在提升保險業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加強支持

  “十三五”期間還將進一步鼓勵保險業“走出去”,有效開拓全球市場。一是鼓勵中資保險機構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擴大保險業對外投資,參與國際保險競爭,有效開拓全球市場。二是加大保險對國際貿易及投資的保障力度,提升出口信用保險對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快發展境外投資保險,創新保險品種,擴大承保范圍。三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探索和推廣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支持和鼓勵境外投資者在自貿區設立保險法人機構。四是擴大保險監管的國際交流范圍,加大與歐洲、美國、亞洲各監管機構和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IAIS)的交流力度,推動其他國家保險監管體系與償二代的等效評估,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規則制定。

  在保險業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體系下大功夫

  “十三五”期間保險業需要進一步完善保險市場體系,保障穩健運行,守好風險底線。一是加快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支持設立區域性和專業性保險公司,大力推動保險市場主體結構、區域布局、業務結構優化升級。加大對互聯網保險、相互保險、自保等新型市場主體的扶持力度,支持發展新業務形態和新商業模式。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規范保險公司并購重組。二是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發展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加大再保險產品和技術創新力度。強化再保險對我國海外企業的支持保障功能,提升我國在全球再保險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三是優化保險中介市場結構,規范市場秩序,不斷提升保險中介機構的專業技術能力,發揮中介機構在風險定價、防災防損、風險顧問、損失評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動力的基礎建設上繼續努力

  一是在保險監管體系方面,堅持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統一,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相統一,加快建設以風險為導向的監管制度,不斷加強公司治理、償付能力和市場行為的三支柱監管。二是在行業防線管理方面,要切實防范和化解風險,強化風險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提高風險應急能力,重視金融風險跨境與跨行業傳遞,堅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三是在保險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推進保險交易所、保險資產登記交易平臺、保險業信用信息系統等的建設。

  “十三五”時期,在黨中央的關心領導下,保險業有能力、有信心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全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

  作者系中國保監會主席

  (責任編輯 馬 杰)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金融e觀察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