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芮 孫紅娟
近日,中國保監會批復了陽光人壽開展境外投資業務的申請,陽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瑞銀集團分別為境內受托人和境外受托人,聘請渣打銀行[微博](中國)有限公司為托管人。
這是中國險資“走出去”的一個案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再邁一步,險資全球資產配置政策也逐步“松綁”。
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10月末,獲得QDII資格的保險公司已有29家。券商研報顯示,目前4家上市保險公司擁有的外幣資產占行業總資產規模的比重不超過4%。
“保險資金走出去是必然。”瑞銀環球資產管理中國區主席凌新源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首先,保險資金有需求,在目前的市場大背景下如何做資產配置成為險資面臨的最大問題。瑞銀研究表明,長期機構投資者的所有收益中有超過90%的收入來自資產配置;其次才是對時間、管理人和具體品種的選擇。
目前國內大的機構投資者則是追求絕對回報,而資產配置重視的是,如何決定不同資產類別的配置比例并依此進行組合搭建,同時進行動態地監控與調整,選擇外部經理人的過程也十分類似。
根據保監會出臺的相關規定,保險機構境外投資需要委托資產管理公司來完成。保監會對于相關資產管理公司有嚴格的資質要求,保險公司可以委托境內投資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的資產管理機構以及其他境外受托人。
長江證券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保險機構在香港成立了8家子公司,這些境外子公司有可能成為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投資管理人,聚集于香港市場的投資。
業內人士介紹,保險境外資金投資方向主要包括貨幣市場類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不動產和境外基金。
長江證券研報數據顯示,目前外匯資金主要分布于定期存款和貨幣資金,部分用于發放貸款。4家上市保險公司的外匯資產主要集中在美元和港幣,國壽、新華和平安的美元資產較多,太保則港幣資產較多。
凌新源表示,一般而言,內地機構投資者境外投資路徑是,先投國內相關項目,再選擇跟內地相關性較高的港股,然后才是其他。他同時還介紹,目前機構投資者在境外主要是做直接投資,保險公司也有,但實際上直接投資后續的管理問題也是機構投資者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險資走出去的進程中,險資境外投資的政策在不斷“松綁”。業內人士稱,整體而言,保險資金開展境外投資的步驟大致為三步。
第一步是有策略有步驟的開放市場,從外匯交易擴大到境外外匯投資、境外投資、鼓勵資產配置全球化以分散投資渠道風險;第二步是配合國家“走出去”的戰略,進行保險資金海外資本輸出,鼓勵有條件的公司自愿出境投資、進行海外收購等;第三步是在境外投資經驗逐漸成熟的背景下,變一事一議為符合條件的市場準入制度。
2007年的《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被視為保險資金“出海”的標志,該辦法也快速地推動了保險資金QDII出海,當年平安集團和華泰財險就率先拿到了投資H股、紅籌股的批文,保險QDII正式起航。
去年10月,保險新政密集落地,其中《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明確提出保險機構境外投資余額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產的15%,被業界視為險資新一輪海外投資大潮的來臨。而上個月出爐的《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則被視為對保險資金賦予了更大的自由操作權。
在今年,《保監會支持中國(上海)自貿區建設》對上海保監局有關事項的批復中明確指出,支持自貿區保險機構開展境外投資試點,積極研究在自貿區試點擴大保險機構境外投資范圍和比例。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政策在行業方面已經大幅放松,但由于自有外匯資金額度不高,分布不均衡,申請QDII 額度較小等因素持續制約行業境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