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新年伊始,保險資管產品試點再開閘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人保、泰康和太平資產三家首批獲得產品備案的公司,在受托資產管理規模上屬于“小而美”類型的公司,或折射出監管部門對首批試點的思路變化。
目前,各資管公司在摩拳擦掌備戰新業務的同時,對新政的一些模糊地帶仍存疑慮。
首批試點公司“小而美”
根據保監會披露,目前已有人保資產、泰康資產和太平資產三家公司申請發行了五只產品。據記者了解,早在2006年,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華泰保險、人保資產、太保資產和泰康資產四家公司曾試點發行保險資管產品,涵蓋了大、中、小、微型資產管理公司,透露出監管部門分級探路的思路。
2013年再次啟動試點,“小而美”成為新標準。從三家公司受托資產總規模來看,人保超過3000億元,泰康超過3800億元,太平超過1500億元,體量無法與受托資產超過1萬億的國壽資產、超過8000億元的平安資產相較量。
不過,這三家公司的市場化程度獲得了業內普遍認同。“比如泰康資產,長期以來積極向保險行業以外拓展業務,在受托企業年金方面增長激進。”一位保險行業研究人士表示。
雖然新政草案在節前已經下發到各公司討論,但從終稿來看,新政仍存一些模糊地帶。例如對于非保險資金背景、具有風險識別與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人應如何界定,尚未有定論。
一度取得穩健收益
保險資管發行產品其實并非頭一次。據了解,在2006年的首次試點中,不少公司便開始了資管產品化運作。華寶證券的統計顯示,目前發行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有六款,有一款是貨幣型,其他為債券型。
在早期的實踐中,一些資管產品取得了比較穩健的收益。以發行產品最多的華泰保險資管公司為例,2006年和2007年,華泰資管分別發行了四只資管產品,其中,華泰增值投資產品的投資范圍是剩余期限在1年以內的貨幣市場投資工具,境內股票一級市場申購以及保監會允許的其他金融工具,截至2011年末的累計年化收益率達9.73%。另一只投資于中短債基金加新股申購的華泰中短債投資產品,截至2011年末累計年化收益率為9.54%。
2007年以后,保險資管發行產品的試點暫停。有業內人士分析,暫停試點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保險資管投資渠道過于狹小,產品發行困難。2012年7月大連會議之后,保險投資新政不斷拓寬保險投資渠道,這一歷史原因已成過去時。未來,保險資管要面對市場化挑戰,產品化運作將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