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盧曉平 ○編輯 楓林
樹立行業長期穩定增長回報的形象,吸引長期資金進入、改變以前銷售策略,銷售渠道不依賴銀行柜臺。上述三項方略正成為險資打造保險私募基金新面孔的法寶。
單一項目將上億
“3000萬的門檻是最低要求,一般情況下,應該在億元以上”,一位險資權威人士透露。
按照保監會下發的《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資產管理產品業務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包括向單一投資人發行的定向產品和向多個投資人發行的集合產品。向單一投資人發行的定向產品,投資人初始認購資金不得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向多個投資人發行的集合產品,投資人總數不得超過200人,單一投資人初始認購資金不得低于100萬元。
據悉,按照不到1%的手續費計算,億元的規模每年手續費收入不到100萬。因此,一般的保險私募基金產品規模,將不低于億元水平。“否則,一年下來,手續費還養不起員工”,他表示。
算經濟賬的險資并不打算像以往那樣,走銀行渠道銷售產品。“我們這樣做也是可以更多返利給投資者”,有關人士解釋。
由于是私募產品,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產品募集期間,可以自行或委托相應的銷售機構推介產品,但不得通過互聯網站、電視、廣播、報刊等公共媒體公開推介。
目前,人保資產、泰康資產、太平資產三家公司申請發行的5只股票、債券、基金型產品,已按《通知》要求獲得保監會備案。加上2006年已經放行的華泰、太保開展面向保險機構發行類基金投資產品試點,目前已有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開展私募產品。
不會出現一窩蜂現象
“私募產品發售很難出現一窩蜂現象,畢竟能真正干這活的公司不會太多”,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關人士表示。
服務主業是參與金融競爭的現實選擇,這是保監會主管副主席陳文輝一貫觀點。他認為,“保險業參與金融市場競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部分保險公司可以充分發揮優勢,開發帶有理財特征的產品,部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可以走向業外,發展成為高度市場化的資產管理機構,但不代表所有保險機構都能走這條路”。
而此前在保險業界很有名氣的當屬泰康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開泰穩健增值”,這是泰康資產發行的首只類基金開放式投資產品,于2007年10月26日經中國保監會批準正式設立,可以投資股票、封閉式基金、可轉換債券等,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成立12年年均回報8%,每年凈值回報12%,無論股市“豐年”還是“災年”,沒有一年是虧損的。
據悉,有的保險公司甚至把泰康“開泰穩健增值”當成股票炒作,收益率高的時候賣出,逢低再買入。目前保險業界有50多家保險公司成為其產品客戶。
顯然,以后好的保險資管公司可以掙大錢,不好的則可能被淘汰出局。
來自權威部門數據顯示,2012年末,行業15年以上的資產負債缺口近20225億元,其中,傳統險約8814億元,分紅險約8161億元,萬能險約3250億元。從長遠發展看,保險資金錯配的風險還可能不斷加大。
有市場人士預期,保險私募基金更青睞于長期資金的進入,利于險資的資產配置“復位”。
顯然,險資私募基金最終能否在市場中獨樹一幟,與券商、信托、基金同臺競技,共享高端理財蛋糕,市場將用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