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席位之爭暗涌
本報記者 胡金華 上海報道
一扇大門將漸漸關上,但另一扇窗何時開啟外界還無從知曉。
自去年11月4日滬深交易所和中登董事下發《關于補充說明保險機構證券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后,國內10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在交易所獨立交易席位“存廢問題”終于有了定論,到2014年之前,保險機構現擁有的30-40個獨立交易席位都將取消,最后走券商交易渠道。
這份文件對兩大機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苦于市場不景氣,經紀業務萎靡的券商來說,接近1萬億的保險資金走券商渠道投資交易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每年數十億的傭金收入可以由它們享用;而對于現有保險資管公司以及新成立的公司來說,卻沒有一家愿意退出交易所渠道,走券商投資交易渠道無疑在挖它們身上的“肉”,增加交易成本不說,涉及到的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也沒法測算。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上述《通知》下發近一年來,包括國海、國信、宏源等多家券商都已取得向保險機構投資者提供交易單元條件的資格。9月12日,東北證券亦取得這一資格。不過,9月17日,記者采訪多家總部在上海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則對獨立交易席位在兩年內完成轉換的事情諱莫如深,有的表示并不知情,有的表示目前只是在接觸一些券商,還沒有實質性的溝通。
9月18日,上海一家券商負責融資融券的負責人周誠(化名)告訴本報記者,爭取險資交易席位的事情,并沒有像表面上看的那么風平浪靜,券商在積極備戰,但是保險資管則反應消極,雙方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券商樂呵呵備戰
“目前保險機構在交易所擁有的30多個獨立席位,到時候肯定是要關閉的,至于和券商的溝通,還沒有進展。”9月19日,一家位于上海陸家嘴的保險資管投資管理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但是當被問到有哪些券商已經和其接觸時,他則表示不方便透露。
周誠告訴記者,要爭取險資,出動機構管理部的人肯定是搞不定的,至少都是老總級別的人去洽談,險資在交易所席位投資,其交易傭金只有萬分之二,但是轉移到券商,則要到萬分之八,費用一下漲了四倍,險資肯定要到最后期限前才會轉移,但券商則早已經按捺不住,已經著手準備專用的交易通道了。
對于險資來說,時間只剩下短短的兩年。
目前到底有多少險資在交易所席位進行投資交易?記者粗略測算,根據滬港兩地上市的6家保險公司2012年半年報顯示,這6大機構的權益類總資產就接近4900億元,整個保險業權益類投資總額到今年上半年就接近1萬億,如果再過兩年,則權益類投資超過萬億毫無懸念。
在業界人士看來,超過萬億的保險資金在兩年之內轉換交易“陣地”頗有些難度。
“這不僅僅涉及交易渠道轉移的問題,還涉及到保險資管公司的存續問題。保監會新規鼓勵保險資金委托券商投資,我們是不排斥和券商合作的,但是要我們自身的投資交易也通過券商渠道就說不過去了。”9月20日,國內一家在交易所擁有多個席位的保險資管負責人表示。
保險資管堅持到底
“不到最后一刻,我們不會退出,除交易成本大增之外,還涉及保險資金的保密性問題。”9月21日,一位國壽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
這意味著,即使現在很多券商都在摩拳擦掌,但是要想分享保險資金的傭金蛋糕,可能也要等到兩年后。
早在去年滬深交易所和中登公司發布通知后,券商機構就開始測算整個行業能分享到多少傭金了,招商證券(微博)金融業分析師羅毅曾估算,按市場平均換手率和傭金率萬分之八的標準計算,險資交易有望提升券商傭金業績3%-5%,貢獻約37億-40億元;東興證券分析師王明德也估算,保險行業預計為證券行業帶來增量傭金收入36億元,占2011年證券行業代理買賣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5.2%。
“兩年之后,隨著保險資金權益投資規模擴大,傭金費用可能會更多,而這兩年的市場行情基本已定,險資交易席位的轉移,可能對券商行業的貢獻值更高,但是真正能分享的也是要符合保監會規定的資格,小券商也是無力去爭奪的。”9月20日,上海航天證券一位財務總監告訴記者。
對于大型保險資管來說,保險資金有其特殊屬性,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利用證券通道的話,其投資交易的保密性會有影響,不排除可能還有道德風險,包括得重做系統,將其對接至券商體系,總體的壓力較大。
“除了交易成本會明顯上升,券商模式下資產安全性存在風險。保險機構此前通過專用交易席位,其投資動向很難被外界窺見。一旦采用券商模式,保險機構倉位變化等信息可能被監測,險資底牌被交易對手掌握,這將對險資投資模式提出考驗,對保險業投資是不利的。”9月21日,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系教授許謹良分析指出。
在他看來,券商要想獲得高達萬億的險資投資席位,這兩年券商還得苦練內功,全面提升對保險公司的研究服務,出具更有前瞻性權威的研究報告很重要,這樣,如果險資提升一個百分點的股票投資收益,則可以給券商提升5%以上的凈利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