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劉欣
國內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最快10月份啟動。
早報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中國保監會已要求各家財險公司在10月份提交關于商業車險費率(即保費和保額之間的比率)改革制度的反饋意見。而且,監管部門要求上交的反饋意見不僅僅限于商業車險的改革內容,也包括交強險改革意見。
目前,國內車險分為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其中,交強險作為強制性險種,總體上以“不盈利、不虧損”的原則按照保監會規定的基準費率根據交通事故狀況進行浮動。而商業車險則主要參照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微博)等三套標準為主的費率模式,基準費率統一,并根據交通事故狀況進行浮動,最多只能打7折。
市場普遍期待,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能推動商業車險的保費下降,但保險公司則在擔心價格戰再現并導致車險業務巨虧。為了應對可能的價格戰,一些保險公司已在嘗試推出二手車零部件附加保險,試圖通過增值服務避免價格戰。
剛剛召開的2012年上半年保險監管工作會議披露的最新進展是,保監會正穩步推進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擬定及審批管理的原則、方法和程序,設計新的商業車險費率體系,上半年已基本完成36個省區市商業車險示范條款純風險損失測算工作。
改革遲遲未起步
國內保險市場化改革由商業車險起步,但舉步維艱。
今年3月8日,中國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在一定條件下,商業車險費率可由保險公司自行制訂。
由于《通知》只是原則性指引,具體條款以及費率標準都還要等待保險行業協會的調研數據,市場人士料保監會之后會出臺具體規則,“預計需要半年多的時間”。
但目前來看,這一進程已較原計劃有所延遲。保險業人士告訴早報記者,國內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已討論多年,監管曾經計劃的改革時間表為今年7月份,但從有關《通知》的下發時間來看,日程已推遲至10月份。
市場人士稱,由于去年10月份保監會原主席吳定富退休以及新任主席項俊波上任,監管部門需要更多時間制訂更為詳細的規范細則,改革時間因此推遲,起步時間甚至可能晚于10月份。但上述人士同時稱:“應該年底之前會啟動。”
按照《通知》規定,商業車險費率將從三個方面初步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一是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至少每兩年測算一次商業車險行業參考純損失率,供保險公司參考、使用。二是商業車險費率浮動因子根據機動車輛和駕駛人的風險狀況等合理設置,實現費率水平與風險水平相掛鉤。三是對費率采取“限高不限低”的監管思路,規定保險公司擬訂商業車險費率,原則上預定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35%。這也意味著在完全市場化競爭的情況下,各家保險公司商業車險價格在附加費用率不能超過基準的35%的前提下,純保費價格可以無下限打折。
險企與車商爭奪話語權
對于商業車險的改革,多位保險業高管建言,改革不能僅僅體現在價格方面,更應明確責任以及制定一系列的市場規則,來改變保險行業相對弱勢的話語權的地位。
上述建議主要來自對車險“價格戰”的擔憂:目前受市場競爭、排名壓力、渠道等因素影響,商業車險采取壓低保費價格、抬高中介手續費的競爭策略,已經讓一些保險公司不堪重負。
事實上,早在2003年保監會曾啟動車險費率市場化,但車險行業曾陷于價格戰的惡性競爭而讓保險公司嚴重虧損苦不堪言。此后保監會為規范市場才制定了行業三套標準。
一位保險公司高管稱,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中介機構如4S店掌握著決定保險公司車險保費、理賠服務的客戶、維修資源。保險公司不得不抬高給中介機構的代理費來更多地擴大保險規模。
該高管表示,“經常會意外收到中介機構提高手續費的要求,中介機構說其他公司提高了給他們的代理費,你能怎么辦?不提高就意味著他們不幫你賣車險。”
另一位保險公司高管稱,汽車維修企業都是被汽車生產商控制,保險公司沒有自己的維修企業,維修標準存在很多爭議。比如一輛車發生事故要修保險杠,維修企業認為要換一個新的,但是否真的有必要換新的零部件,沒有一個具體標準。
該高管建議,要讓保險行業擁有話語權,可以在科學評判的基礎上,引入品牌浮動系數并將之納入保險行業示范條款。不同的品牌車型發生交通事故,根據歷史精算數據,誰的零部件維修費用高多少,保險公司則對這款車型的承保保費提高相應的保費增幅,消費者以后則會在選擇車型上有所考慮。這樣會倒逼制約生產廠家零部件的定價權。
“創新”生存之道
為了應對車險改革,保險公司已在調整市場戰略。
一位保險公司高管稱,目前財險公司競爭的問題在于產品同質化嚴重,主要將競爭方向放在了技術含量以及盈利能力都較低的車險領域。對于一家發展良好的財險公司,車險比例應該控制在40%-60%。財險公司只有在車險細分領域或者非車險業務等領域有所突破才能更好避免惡性競爭。
早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保險公司開始謀求細分市場。如針對二手車市場研發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保險。這類保險為附加保險,主要保障二手車零部件自然損壞的風險,而目前國內車損險只保障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導致的風險,對于零部件老化損壞不承擔責任。
一位保險公司高管稱,在目前同質化競爭嚴重下,保險公司針對關鍵零部件分開來開展保險不失為創新之舉,但是由于社會認知度不夠,以及要求核保技術含量較高,目前在市場上開展的程度并不廣泛,因此承保風險較大,需要再保的支持。
據了解,目前這款保險主要由生產廠家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將保險價格通過零部件的價格轉嫁給消費者,而較少直接面向個人客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