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再次提上日程。
中國保監會近日發布《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在一定條件下,商業車險費率可由保險公司自行制訂。對此,一位業內人士稱,《通知》只是原則性指引,具體條款以及費率標準都還要等待保險行業協會的調研數據,料保監會之后會出臺具體規則,“預計上述過程需要半年多的時間”。也就是說,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最快可能半年后正式成行。
而對于本次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可能帶來的變化,業內人士則出言謹慎。大部分人士認為此次不會再出現像2003年車險費率市場化時的價格亂戰情況。值得關注的一個變化倒是,如果部分保險公司想要滿足保監會提出的“自主定價”要求,這些公司可能會有融資沖動。
10余家險企有望自主定價
一位大型財險公司車險業務負責人稱,根據《通知》,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采用“協會條款”;二是在協會條款基礎上增加保險責任;三是符合一定要求的公司可以自主開發條款費率。
總的來說,無論采取上述哪種情況,都需要保監會出臺更為具體的規則,而這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
目前業內較為關注的是,對于上述第三點,即保險公司自主開發費率,到底會有多少家公司可以擁有這樣的資格?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稱,從《通知》規定的可自行制訂費率的條件來看,目前其實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與討論空間。譬如,對于“擁有30萬輛以上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承保數據”一條,業內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指的是當年的承保數據;另一種說法認為是歷年累計的數據。
一位車險業務部總經理說,這還有待于保險公司與保監會進行具體的溝通才能確定。
如果簡單以車輛單件保費在2000元左右,車險承保在30萬輛左右,累計保費為8億元左右,以車險保費比例占財產險費用70%左右計算,財產險保費高于12億元以上的公司不在少數。再考慮到“經營商業車險業務3個完整會計年度以上、最近連續2個會計年度綜合成本率低于100%、最近連續2個會計年度償付能力充足率高于150%、設置專門的商業車險產品開發團隊,配備熟悉法律、車險定價實務的經營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的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等規定條件,一位業內人士稱,能符合自行制訂費率的保險公司在10余家左右。
另一位精算事務所負責人則說得更具體。他稱,目前可以確定符合條件的公司有平安財險、太保財險、華泰財險以及天平汽車。
“大者恒大”
現在的問題是,費率市場化一旦開閘,會不會像2003年啟動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那樣,引起車險價格亂戰,甚至導致保險公司虧損?對此,早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持謹慎樂觀態度。
一位大型財險公司車險業務負責人表示,目前還有待于等待保監會出具相關的細則規定,另外還要考慮競爭對手的反應,市場仍是謹慎觀望的態度。
另外一位大型財險公司車險業務負責人則旗幟鮮明地稱,“如果費率降低,保費充足度不夠,但是理賠的服務每年在升級,后續的盈利是否能夠保障?”
該負責人稱,中型公司進行價格戰以此擴大市場規模,后續會存在盈利能否保證的問題,如果后續不能滿足資金的監管要求,就不能再用自己制定的費率條款,必須使用行業條款了。根據《通知》規定,若上年度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綜合成本率高于100%,保監會會責令停止使用根據公司自有數據擬訂的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
多位業內人士稱,由于車險老三家(人保、平安以及太保)已經占據了車險市場的70%的份額,對于目前相對穩定的市場格局,再打價格戰的動力已經不大,市場目前將繼續呈現“大者恒大”局面。一位業內人士甚至稱,在目前穩定的市場格局情況下,車險費率下降的空間其實并不會很大,有的公司還會有提價的可能。
險企將迎來資本難題
一位大型財險公司車險業務負責人稱,按照市場營銷的角度,費率肯定越低越好。“但是根據《通知》,作為財險行業龍頭老大的人保財險(微博),若要在這場費率市場化進程當中把握好自主權,亟待解決自身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50%的瓶頸。
一位精算事務所負責人稱,目前還很難說費率市場化的影響對于各家的業務規模擴張會有多大的影響。車險保費是否會因市場化改革而成倍地增長,進而影響到大型公司以及中型公司的融資需求,都還是未知的。不過,若實現了保費的快速增長,要滿足業務擴張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融資需求必在情理之中。
上述負責人又稱,費率市場化改革,對于定位于精細化經營的如平安、天平之類財險公司是比較有利的,“他們知道在市場化競爭中去拓展哪些業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