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入市十年,銀保新政讓壽險公司“傷不起”,社會保險法頒布實施,變額年金等產品創新,瘋狂的電銷大戰,新華保險上市……2011年,保險行業又走過了波折的一年。
文 本刊記者 陳婷
關鍵詞1:入世十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后WTO時代”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保險作為最早開放的行業之一,也走過了坎坷的十年。
十年間,外資公司表現出來的特點有:創新能力和意識比較強,特別是在渠道和產品開發方面,經營比較穩健等。對于外資進入所帶來的最大影響,不僅僅是多了幾家公司,而在于保險創新能力和意識的提升。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外資這十年的發展與當初人們的預期有些不一樣,其優勢并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從2001年到2010年,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從2109 億元增長到14527.97億元,資產總額也從4591億元增長到5.05萬億元,之前所擔心的中資公司不堪一擊的局面并未出現;相反,還因為更激烈的競爭、對西方發達市場做法的引入和模仿等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人戲稱,外資并非狼,而是羊。
關鍵詞2:《社保法》實施
個人跨地區就業,其醫保關系可轉移接續;全職太太沒有參加生育保險,生孩子也能報銷醫藥費;用人單位拒不繳納社保,社保機構有權申請對其查封甚至拍賣財產……我國首部《社會保險法》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實施,意義和影響深遠。
新《社保法》對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基本保障的方方面面作出了規定,目標直指全面提高社會保險參與程度,提升社會保障力度。
關鍵詞3:銀保新政“后遺癥”
2010年11月初,銀監會叫停保險公司人員在銀行網點駐點銷售,并規定銀行網點原則上只能與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開展合作,并嚴格規定,在商業銀行網點銷售的保險產品,不得與儲蓄存款、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混淆銷售”。與此同時,保監會也加快了《保險公司委托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監管規定》的制訂步伐。
進入2011年,這一“銀保新政”對整個壽險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整個銀保保費規模“降聲一片”。
自2011年一季度以來,銀保新規持續影響、新的會計準則帶來的保費計算方式的變化、央行持續加息,同時2010年的保費基數又很大,所以2011年整個銀保渠道保費增速放緩甚至開始出現普遍的負增長。
關鍵詞4:分紅險退保潮
2011年以來,壽險行業出現了一波不小的 “退保潮”。
據保監會發布的保費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壽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779億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根據國壽、平安、太保的三季報,三家上市險企前三季退保金合計達到379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0%。保險公司對此解釋為“受市場環境變化及公司業務規模增長影響”及“升息影響”。
據了解,今年這次波及面比較大的退保潮,主要還是跟分紅險在整個理財產品市場的競爭力下滑有關。分紅險目前的綜合收益率大約在4%左右,顯然沒有跑贏CPI。
另一方面,和銀行理財產品、電子式儲蓄國債等產品比較,分紅險的收益率也不占優勢。投資人覺得收益率不夠有競爭力,特別是替代銀行類儲蓄產品的銀保渠道銷售的分紅險,今年以來退保量比較大。
關鍵詞5:變額年金上市
2011年5月10日,中國保監會正式發布《變額年金保險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開展變額年金保險試點的通知》,意味著保監會正式推行變額年金保險試點。
2011年6月,由金盛人壽推出的國內首款變額年金產品在京、滬、廣、深四大城市開始試點,在歐美日市場熱銷的變額年金被正式引入中國市場。復雜的投資結構及配置原理,讓市場對這款“洋保險”投來了好奇的目光。緊接著,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的相關變額年金產品也予以跟進,華泰人壽的相關變額年金產品也于2011年底獲得了保監會的批準。
什么是變額年金產品?這一在海外成熟保險市場相當發達的產品,對于國內保險消費者而言,可能還比較陌生。中國保監會人身監管部主任梁濤曾表示,可以把變額年金簡單理解為“具有最低保證、實行年金化支付的投連險”。
資料顯示,2007年美國的變額年金保險保費收入為1700億美元,約占年金保險市場的68.5%,占人身險市場的20%。
關鍵詞6:電銷大戰白熱化
2011年,無論是財產險尤其是車險行業,還是壽險行業,各家大大小小保險機構對于電話銷售的爭奪戰可謂進入了白熱化。
車險電銷戰的瘋狂似乎已經無法被人類所“阻止”了。車險電銷帶來的高產能也不斷凸顯。平安、太平洋、人保財險、國壽財險、大地、天平車險等公司瘋狂“廝殺”。
而進入2011年,壽險行業也開始爭奪起這一新渠道。特別是銀保新政實施后,壽險公司亦開始反思對銀保渠道的過度依賴導致的后果,希望能更多尋求在新渠道方面的突破。電銷成為新渠道建設的首選,并有望成為一些保險公司銀保渠道的替代品。新興的中小壽險公司難以在傳統渠道與大型公司抗衡,但在新興渠道方面險企可以集中資源快速進入,有效降低保單的獲取成本,使銷售更具針對性。而且大型險企也開始重視電銷渠道的投入,中國人壽等大公司也紛紛開辟這一新渠道,并投入不少資源支持。
關鍵詞7:意外險熱銷
2011年7月23日晚,甬溫線上動車追尾,大地悲鳴,長歌當哭,逝去至親的人們悲痛欲絕。在善后過程中,傷亡者將獲得何種賠償,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事后,意外險又掀起了一股熱銷。
可以說,意外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如今,各類意外風險如影隨形。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我們建議,每個人還是先要靠自己,加強日常的意外保險保障,特別是在保額規劃上,一定要足以覆蓋生活中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8:投連險慘淡
2011年,資本市場一直處在寒冬,投資者也與市場一起遭遇冰封。當然,保險業也沒能逃脫干系,投資型保險產品收益時高時低,起伏不定。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12月1日,除貨幣型賬戶外,市場上192只投連險賬戶中,146只處于虧損狀態,虧損賬戶占全部投連險賬戶的76%。
據財匯數據,投資虧損最嚴重的是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平衡增長賬戶,虧20.97%,太平人壽旗下的太平智選動力賬戶虧19.24%。
由于與資本市場高度連接,投連險可謂保險業中最能反映資本市場情況的晴雨表,也正因這個特性,它才一會兒被熱捧,一會兒又被遺棄,命運多舛。
關鍵詞9:新華保險上市
2011年12月15日、16日,新華保險相繼在香港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是國內首家以A+H方式同步上市的保險公司,并成為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保險“第四股”。
由于近期大盤表現疲軟,于香港上市的多只新股連遭破發,新華保險12月15日登陸H股首日也未能逃脫破發的厄運。不過,12月16日新華保險A股收盤報價26.44元,上市首日漲幅達13.72%,兩地上市首日表現呈現冰火兩重天。
作為國內第三大壽險公司,新華人壽保險的上市具有保險“第二集團”上市的標桿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