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金華 上海報道
11月24日,中國保監會官方網站發布了2張保險牌照,一是日本第一生命保險株式會社與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組建合資壽險;二是韓國大韓生命保險株式會社與浙江省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籌建合資壽險,兩家公司的籌建期限均為一年,雙方的持股比例亦均為50%。
本報記者統計,截止到今年11月底,除了上述兩家日韓系保險公司,保監會今年還批復籌建了十家地方性保險公司以及復星集團和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籌建的合資保險公司,共計發放了13張保險牌照,迎來了保險公司密集獲批潮。
回顧歷史,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市場的保險巨頭紛紛縮減了在世界各地的產壽險業務,在中國也是如此,之后,國內地方的國有資本開始參與組建壽險公司,如今,日韓保險公司也開始進軍國內壽險市場,要與歐美系合資壽險公司平分秋色。
日韓險企發力
這不是日韓系險企首次進軍中國保險市場。
據記者統計,目前在中國產壽險市場上,共有9家日韓系保險公司,其中財險公司7家,均為外資獨資法人機構,日系險企包括東京海上、三井住友、日本財產、日本興亞以及愛和誼等,韓系險企為現代財產以及樂愛金保險等,其中個別公司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還有幾家是在2008年左右進入中國市場;在壽險業,則是長生人壽以及中航三星(微博)兩家公司。
“相比財險,在國內壽險市場上的日韓系合資壽險機構明顯偏少,這可能是保監會連批兩張牌照的原因之一。在經過一輪經營周期后,歐美保險巨頭在華縮減市場份額證明了國內壽險市場并不如外資預期的那么好開拓,一向經營謹慎的日韓系保險,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市場,肯定是作了充分的考量,在中方合作伙伴的考慮上,他們都選擇了國有資本。日韓系保險公司在華經營一向都非常低調,即使從監管機構公布的保費數據來看,日韓系保險公司總保費甚至都抵不上一家歐美系合資壽險公司的保費。”一家國內大型保險公司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
記者查閱新獲批的兩家合資壽險的外方股東情況了解到,日本第一生命保險株式會社成立于1902年,擅長開發銷售保障性產品。韓國大韓生命保險株式會社成立于1946年,是韓國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與三星人壽、韓國教保生命保險株式會社占據了韓國壽險市場的68.5%。這兩家外資保險公司之前已經在中國市場尋覓多年。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紐約人壽退出中國市場時,日本的明治生命順勢參股了海爾人壽。此外,日本生命保險在與中國長城資產經過一輪股權變更之后,現經營著長生人壽,韓國三星人壽與中國航空集團公司合資成立了中航三星人壽保險公司,這樣計算,日韓險企在中國壽險市場經營的公司已有5家。
“日韓險企在中國市場已經營多年,產險的服務對象主要還是集中于在華的日韓企業上,壽險的保費規模則一直偏小,并沒有像歐美系合資壽險公司一樣成功開發一批國內一線城市,在目前國內壽險市場遭遇困境時,中資保險公司的經營已經很困難,對于這兩家新獲批的日韓系合資壽險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我還是持謹慎態度。”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系教授許謹良分析稱。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5日,保監會再發公告,同意渤海財險向澳洲保險集團定向增發2.75億股普通股,交易作價為6.875億元,澳保集團將持有渤海財險20%股權,這也是兩年來首家在中國市場進行投資的西方保險巨頭。
十家地方險企問世
在今年壽險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獲批的十家地方性保險公司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業內認為,這或許意味著明年在這批公司正式開展業務之后,國內壽險業將會出現以機構增加帶動保費增速由負轉正的局面。
據記者統計,今年保監會批復籌建的十家地方性保險公司為眾誠汽車保險、吉祥人壽、東吳人壽、華信財險、長江財險、前海人壽、鑫安汽車保險、珠江人壽、誠泰財險和弘康人壽。
在這十家獲籌的地方性保險公司中,地方國資成為絕對主力,如吉祥人壽、東吳人壽、長江財險、前海人壽、珠江人壽、誠泰財險、弘康人壽,其股東為當地國有企業或者是當地知名企業。以總部在湖南的吉祥人壽為例,發起的股東包括湖南財信、湖南高速、中聯重工等。總部在云南的誠泰財險股東包括了云南城建、云南冶金等當地知名企業。
不過,保監會在批文中也明確指出,這類險企開業兩年內在當地開展業務,兩年后視經營管理水平、業務發展狀況和人才儲備情況,再逐步將業務擴展到其他省份。
業內人士指出,地方系保險公司的成立,一開始會借助股東資源和當地政府的支持,當地的一些業務將從原來投保的險企轉移到這些公司,會對大型險企的業務量造成沖擊,但是地方系保險公司擴張過快的話,也會存在諸多風險,保監會就是為了防范類似情況出現,才在批文中專門列出兩年內不允許開設分公司。
記者觀察
壽險負增長局面會緩解
盡管中國的保險市場仍然處于低密度和低廣度,但國內的保險機構已經呈現爆炸式增長,一線城市的保險業競爭已經不亞于成熟保險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用“慘烈”形容。如果明年地方性保險公司開業,將要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整體保險業尤其是壽險出現負增長的局面將會得到緩解,隨著機構主體的增加,保費的增加是肯定的;但同時,產壽險業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競爭全面展開更是必然的結果。全國性保險公司、地方性保險公司、外資及其合資保險公司紛紛加入戰局,一幅保險業進入戰國時代的畫卷已然呈現出來。
對于保險監管機構而言,明年的監管任務顯然不輕,如何維護保險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防止出現惡性競爭以及保險業人才缺乏又過度互相挖角,則是監管機構的重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