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在一次論壇上表示,今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總體向好但形勢嚴峻,要進一步完善保險業資本補充機制,其中,財務再保險也是保險業一個獨特的融資渠道。
財務再保險起源于美國的非壽險市場,最初是非壽險公司為了降低因為自然災害發生、賠償支付過多造成公司財務虧損,而希望得到再保險公司的財務援助。
因為具有粉飾業績的功能,甚至有國外的公司因此遭受法律懲處,財務再保險一直為業界所詬病,也是監管機構重點關注的問題。一位再保險公司人士說,由監管機構公開提出利用財務再保險解決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問題,還是首次聽到,照此推斷財務再保險有望“陽光化”。
陳文輝透露,三季度數據顯示,保險行業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比年初上升0.25個百分點,償付能力不足的保險公司由原來的6家變成了4家。但相當多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水平下降得很快。
尤其是今年資本市場的低迷,使各家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幅縮水,償付能力困境凸顯,資本補充需求迫切。
財務再保險分狹義和廣義兩種,其中狹義再保險通常被保險公司單純用于財務數據的修飾,亦成為很多國家監管的禁區,而廣義財務再保險則具有風險轉移的功能,不僅是一種財務處理工具。前述再保險人士稱,相信監管機構是次提到的是“廣義財務再保險”。
利用再保險的手段解決直保公司償付能力困境,早已被國際再保險商嘗試。
瑞士再保險中國業務發展負責人郟京煒稱,根據我國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償付能力高低由最低資本和實際資本的比率來決定的。想提高償付能力比率,或提高自有實際資本,或降低最低資本的要求。再保險就是通過增加保險公司的分出責任,從而減少最低資本需求的方式,來緩解償付能力問題。
郟京煒稱,今年到目前為止,來自客戶的用于解決償付能力不足問題的再保險需求呈增長趨勢。
目前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除自身盈利積累,無外乎股東注資、公開上市和發行次級債。陳文輝稱,下一步保監會將會考慮完善保險業的資本補充機制,可開拓的新渠道包括:發行次級債、提高融資工具流動性和探索境外市場發債融資及財務再保險等。
但是每一種融資方式都有明顯的缺點,注資和公開上市的資本成本高,市場上資本有限;對于次級債而言,保監會對此亦有日趨嚴格的監管要求,且只能作為臨時的措施;而投保再保險,保險公司的保費會外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