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WIND資訊/保監會
“目前的退保潮與分紅險熱銷、銀行理財產品擠壓有直接關系。”中國人壽一名保險代理人這樣說。隨著包括分紅險在內的投資型保險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越來越多的投保人選擇退保止損。
三大上市保險公司前三季度退保金額合計高達379億元,較上年同期猛增50.79%,保險公司對此解釋為“受市場環境變化及公司業務規模增長影響”或“升息影響”。業內人士認為,險企出現大規模退保的主要原因是保險投資產品收益不佳,但“退保潮”對上市險企的全年利潤影響有限。
分紅險“一險獨大”釀風險
“在保險公司召集客戶開的‘產說會’上,基本上所有保險公司賣的都是分紅險;在離職的保險代理人留下的‘孤兒單’里,也絕大多數是分紅險。我覺得出現退保潮是無法避免的。”某大型保險公司代理人介紹。
他解釋說,所謂“產說會”是指講解保險產品的說明會。而“孤兒單”就是出單的保險代理人已經離職、暫時無人理會的保單。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分紅險是最容易被誤導購買的。很多代理人會跟客戶講,買分紅險5年或10年后可以還本付息。但實際上繳費的時間可能遠不止5年、10年。而在投保前幾年,分紅險的實際收益率是逐年下降的。因此當客戶發現收益率比不上銀行存款,而且還要不停繳費、持續虧損很多年后,就會選擇退保。
分紅險“一險獨大”的背后原因是,在新會計準則下,萬能險和投連險中能被確認為保費收入的比例很低,而分紅險中絕大部分都可被確認為保費收入。于是,壽險公司主動將產品結構向分紅險“遷徙”,紛紛打出“可抗通脹”的旗號,以提升分紅險的吸引力。
目前分紅險在所有壽險產品中的保費占比在90%以上,但收益率卻低于CPI,導致部分投保者退保。據了解,退保的“重災區”是銀保渠道銷售的躉交型產品,期限大多只有三年至五年,每年可享受一定的分紅,算下來平均收益率4%左右。而在售的3個月內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都能達到甚至超過這個水平,流動性也更好。
保監會發布的保費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壽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779億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根據國壽、平安、太保的三季報,三家上市險企前三季退保金合計達到379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0%。
壽險增長承壓
“我估計接下來萬能險也會遭遇退保潮。”某保險公司人士透露。
投資型人壽保險包括分紅險、萬能險和投資連結險。泰康人壽“e理財終身壽險(萬能型)”10月結算利率為4.9%,而從其歷史紀錄來看,今年7-9月,其結算利率一直維持在5%左右,這是該款萬能險產品自2010年7月以來首次下調結算利率。此外,“泰康穩健理財C款終身壽險(萬能型)”也將結算利率從5%下調至4.9%。
除泰康人壽之外,民生人壽、友邦等多家保險公司也于10月下調萬能險結算利率,其中民生富貴盈門兩全保險A、B款(萬能型)10月最新結算利率為3.95%,而今年4月以來其一直維持在4%的水平;友邦保險萬能險結算利率也由9月的3.6%下調至3.5%;天安人壽的萬全理財B款也由9月的5.03%下調到5.01%;中融人壽由9月的5.7%下調至5.6%,華夏人壽也下調了0.1%。
中國人壽、太保人壽、新華人壽等幾家大型壽險公司的萬能險結算利率目前暫未出現下調。
保險分析師認為,萬能險收益每月公布,信息更加公開透明,雖然導致其與定期存款具有一定可比性,增加了銷售難度,但退保率會遠低于分紅險。
除了退保率上升、賠付率暴漲,保費收入下降也不容忽視。中國人壽15日公布保費收入顯示:1-10月共實現保費收入2,821億元,同比增長1.4%。10月單月實現保費收入179億元,同比下降16.0%。此前已公布保費收入的平安壽險和太保壽險1-10月累計保費分別同比增長30.2%和7.4%,略低于上月同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