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保險 > 鐵路旅客意外險定價機制遭質疑 > 正文
“7·23”事故發生之后,保險業第一時間啟動了保險查勘和理賠工作,目前已有多家保險公司對出險客戶支付了賠款。然而,其中一名死亡客戶得到的賠款居然僅比其為該投資型險種所交保費多出數千元。
過低的保額,很少的保障功能,失衡的產品結構,讓保險業再一次在災難面前感受到“尷尬”。
理賠進行時
截至昨天,已有數家保險公司完成了對“7·23”事故出險客戶的首筆或多筆賠付。
從截至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平安確認“7·23”事故中傷亡客戶23人,預計涉及賠付金額84.1萬元。中國人壽確認出險客戶8人,其中受傷5人、身故3人,涉及保額44.8萬元。太平洋保險已查到17名客戶信息,其中6人已確認保單信息,2人失蹤。已向其中一名投保“安貸寶”小額貸款意外險的遇難客戶受益人給付20萬元。
泰康人壽累計確認出險客戶8人,已向其中1名出險客戶的家屬預付15000元理賠款,該客戶投保的是個人住院醫療等保險,預計涉及理賠金額10萬元。新華保險已確認客戶5人,1名身故客戶受益人給付賠款約3.4萬元。
畸形的業務結構
“7·23”事故,再一次讓保險業思考:如何提高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如何滿足消費者提高保障的需求,如何擴大保險覆蓋面。
從以上保險公司發布的出險客戶確認和理賠情況來看,曾購買保險的客戶比例并不高,所購險種也以短期意外險、醫療險和分紅險等為主,保額并不高,保障程度偏低。目前我國保險深度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保險密度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有媒體報道稱,新華人壽已給付的客戶購買的是一款銀保分紅險,三年所交保費約三萬元,此次獲得的賠款僅比其三年所交保費多出數千元。中央財大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在微博上指出,這些保障功能極低的理財產品,理賠金與客戶所付保費沒有多出多少,就是存單返還罷了!
近年來,分紅險成為壽險市場第一大險種,截至上半年,占比已升至91.6%,占比畸高。
“330萬保險營銷員都在推廣什么保險?大多數是分紅險,這不應該成為現階段國內保險的主業。 ”一位保險業人士感嘆。
一位外資保險公司人士評價說,目前保險業的分紅險占比高達91.6%,很多保險公司銷售產品只提收益不講保障。在他看來,國內的消費者來說 ,最應該購買的險種是意外險和純保障產品,在自己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最不應該購買的產品是分紅險和養老險。
一位保險業人士不由呼吁:“難道非要在一次次不可挽回的災難過后,才能在中國還原保險的本來面目嗎?”
鐵道部險資沉積
一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鐵路系統一般采取自保方式,很少進行商保安排。相對于公路和航空,軌道交通事故率低得多,鐵道系統“肥水不流外人田”,很少會讓商業保險公司插手進來!氨kU公司和他們談過,基本談不下來!
鐵道部2011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顯示,其2010年客運收入為1344.91億元,若以2%的保險費計算,2010年鐵路意外傷害強制保險保費達26.9億元。
郝演蘇認為,無須動用往年積累,鐵道部如以10%賠付率標準履行賠償責任,給予423傷亡者家屬高于伊春空難96萬元的賠償標準都綽綽有余。
除了對傷亡乘客進行理賠外,出事的動車是否投保車身險和責任險等保險?《第一財經日報》從一些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了解到,沒有聽說鐵道部對機車進行過保險安排,也沒有接到鐵道部的報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