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這就是一場鬧劇”。最近,針對滬上一些保險分公司銀保渠道銷售團隊人去樓空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時,一位剛剛離開某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這樣對記者說。
而就在4月12日,國內保險重鎮——上海的保監局公布了2011年1~2月保費收入情況:2011年前2月,上海保險業同比有保費收入的38家壽險公司中,有26家保費收入同比出現了負增長,占納入統計的68%;只有12家保險分公司保費收入是正增長。據了解,銀保新政后,隨著保險銷售渠道調整加速,銀保銷售人員在行業之間和保險公司之間流動的速度正在加快。
8家公司保費降幅超五成
記者從滬上一些保險公司分公司了解到,自今年以來,部分保險公司銀保渠道人員流動頻繁,有些是渠道經理帶領營銷團隊離職,有的銀保部門有一大半跳槽離職了,有的銀保部門甚至上演了“空城計”。“雖然今年公司保費收入(前2月)相比去年只下降了約40%,但銀保人員流失超過了60%以上,之所以保費下降速度沒有人員流失那么快,是因為和部分銀行簽訂了獨代協議。”一位保險公司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記者了解到,2011年前2月,上海壽險分公司有保費收入的有38家,其中,26家保費收入同比出現負增長,只有12家保險分公司保費收入是正增長。其中,保費收入增長最快是天安人壽,前2月天安人壽上海分公司實現保費3779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6922萬元,增幅約為445.9%。保費收入下滑最多的是瑞泰人壽上海分公司,前2月瑞泰人壽上海分公司實現保費收入僅僅為17.49萬元,而去年該保險分公司實現保費收入5188.27萬元,同比縮減約99.6%。
具體而言,前2月壽險上海分公司標準保費收入下降超過50%的有8家,分別是:瑞泰人壽,標準保費收入下滑約99.6%;正德人壽上海分公司,標準保費收入從12693萬元下降為323萬元,下降幅度為97%;英大人壽上海分公司,標準保費收入從24843萬元下降為2819萬元,下降幅度為88.6%;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標準保費收入從7564萬元下降為1829.7萬元,下降幅度為75.8%;信誠人壽上海分公司,標準保費收入從6365萬元下降為2245.9萬元,下降幅度為64%;中意人壽上海分公司,標準保費收入從21495萬元下降為8118萬元,下降幅度為62%;此外,國泰人壽上海分公司、光大永明上海分公司保費收入下降也超過了50%。
盡管去年銀監會銀保新政中有關于“1+3”合作模式的要求,但記者在上海一些銀行中了解到,部分銀行并沒有完全是“1+3”,而是“1+多”,由此也帶來不少問題。
“現在我們網點銷售的保險產品就有6、7家公司的,但主要還是銷售其中一家公司的產品。最近吸收儲蓄的壓力很大,保險賣的不多。”工商銀行上海某支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一些保險公司的銀保銷售人員,會隨著網點合作關系的調整而調整。比如,某銀行網點原來是和甲保險公司合作,后來轉為和乙保險公司合作,原來在甲保險公司工作的銀保銷售人員會隨之跳槽到乙保險公司。
與銀行合作關系的不穩定,和員工的頻繁調整,使一些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極不穩定。上述情況引起了保險監管機構的重視,4月15日,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聯合召開貫徹落實《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以下簡稱《監管指引》)視頻會議,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專欄)表示,銀保雙方要審慎選擇合作對象,落實總部簽訂合作協議制度,保持合作關系的穩定性。
銀保業務面臨轉型
受銀保新政影響,2011年險企一季度保費收入普遍增長乏力。其中,全國有32家壽險公司在今年前2月出現了保費收入負增長,占納入統計的61家壽險公司的52%。其中,有10家壽險公司保費收入下滑超過了50%。
分析人士表示,一些銀行在選擇合作保險公司的時候,優先考慮把網點資源提供給自己控股的保險公司,或者是與該行有股權關系的公司,此后才輪到其他保險公司拼傭金搶份額。
此前,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嚴格按照銀監會90號文件來執行,銀行的中間收入要大幅萎縮。而目前的情況是,銀行自己的保險銷售隊伍很不健全,如果讓銀行來銷售保險,那么有些保險公司的銀保保費收入將下降20%~40%。
現實似乎印證了該負責人的預言,以保險業務收入的“風向標”上海市場來說,有18家壽險公司上海分公司的保費收入下降超過了20%,占上海壽險市場經營主體的一半左右。
盡管有人持有不同意見,但無疑,銀保新政之后,提高了中國銀行業對保險中介業務的要價籌碼,引起了一些保險公司管理層的擔憂。4月15日,保監會主席助理陳文輝表示,促進銀保業務轉型和結構調整。依法開展銷售模式創新,大力發展與銀行儲蓄形成互補的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保險產品。
行業分析認為,中小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費用、產品差異化來分取銀保市場的一杯羹。而新華人壽、太平人壽等一些“銀保大戶”則希望通過銷售長期儲蓄型產品來穩定市場地位。
一位保險公司主要負責人表示,2011年中國保險業的增長速度將繼續維持在GDP增速的3~5倍左右。“保險過往的‘保費規模’依靠銀行的發展模式,使保險公司受制于銀行。今后要選擇多元化發展模式。今后要把個人營銷渠道作為保費收入主渠道來建設,同時創新銷售渠道,加快網絡銷售、電話銷售等新興渠道的建設力度。”該負責人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