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徐子莫 郭維娜發自上海、深圳
今年以來,保監會及各地保監局加大了針對行業內的違規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開出的罰單涉及保險公司幾乎涵蓋了業內龍頭,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等公司均在名單之內。
“保險公司聯合中介機構騙取的費用通常數額巨大,容易被監管部門發現。被保險人聯合保險代理人騙取公司保費的情況就多如牛毛了。”一位財產險公司的理賠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說。
聯手騙取“中介費”
根據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保監會共簽發了超過1500份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即每9.8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對應1張罰單,對比2009年簽發的不足1000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增長了51%,高于2010年30%的保險業務收入增長速度。
中國人保財險某分公司副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通常跟中介聯合騙保行為多數為中高層之間的暗箱操作。實際操作并不困難,這類案件大部分是一些財產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和當地保險中介機構聯合,總公司通常也很難審計到位。”
該副總透露,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作為擔保人,保險中介則負責操作“業務”——制造假保單,然后再集體退保。雖然會損失一部分保費,但是10%的利潤還是可觀。他解釋道:“通常總公司只下撥給分公司10%的手續費。如果分公司找一家保險中介來做業務,那么總公司就要給分公司20%或者再高一點的手續費。”
“通過我剛才說的手法,只要雙方達成協議,即使退保有損失,那么10%的利潤完全可以彌補。為了獲得總公司下撥的手續費,一些分、支公司的負責人還是會鋌而走險。”上述副總表示。
“所以說,做虛假保單然后再退保,根本對保險中介沒有多少損失。”該副總如是說。
部分險企稱競爭所迫
某地方保監局相關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費用不真實是保險業普遍存在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市場競爭不規范,不排除有保險公司用套取的資金給客戶回扣、給代理人員或中介獎勵,違規操作的直接后果就是減少行業的利潤。
有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此舉實屬無奈。某財產保險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副總認為,由于客戶需求多樣化,保險公司要滿足多元化的需求難免要采取各種手段,保險公司產品又高度同質化,所謂“渠道為王”,在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打價格戰則不可避免。
某壽險公司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則稱,由于保險市場上是買方市場,壽險渠道中銀保的占比很大,保險公司需要銀行支持,就會采取套取手續費支付小賬的方式,“一家這樣做,其他的不這樣做,就很難生存。”他認為,對客戶而言,如果保險公司的成本降低,給客戶的回報也會相應更高一些。
監管自查“雙管齊下”
上述地方保監局相關人士表示,保險公司的此種違規行為與社會大環境有關,而保監會也一直在加強監管,從嚴查處,但實際上是中間人獲取了這部分的利益。他坦言,由于進入市場的主體增多,新公司出于生存壓力,總有部分公司會違規給手續費,一時要根除這種現象有難度,他認為未來會逐漸出現這樣的情況,即“保險公司自己覺得不能再給了,開始以效益為中心,形成硬的約束,比如一年利潤多少,同時管理好自己的隊伍”,上述違規操作也就隨之消失。
上述財險公司深圳分公司副總則把目光投向了費率市場化。他告訴記者,由于實行費率市場化,市場保費價格更加透明,保險公司也更了解客戶的風險標的的風險程度,不用再打價格戰,保險公司開始產生經營效益,競爭更加規范的情況下上述違規現象也將逐漸消失。
上述壽險公司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則認為,改變當前局面根本上要解決兩套營銷體系的問題,即“要么全部讓銀行銷售,要么保險公司自己設網點”,但他也承認此舉措短期內不可能實現,目前還是要從嚴監管,在收款人的渠道把關上嚴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