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2010年,中國保險業全年報批報備產品9800多個,分紅險繼續擔當壽險的主角。對于更為小眾的投連險來說,日子就沒有那么好過了,7類投連險賬戶中,年平均累計回報率最高的
僅4.79%,最低的甚至為-13.22%。隨著央行在去年第四季度的兩次加息,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萬能險、分紅險利率開始上調,有集體反彈的趨勢。
業內人士指出,2011年保險業正處于保險滲透率和盈利周期的雙重底部,而加息周期才剛剛開始,各類產品的收益情況與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表現密不可分。作為資產配置的基礎一環,保險產品的保值和抗通脹作用正受到更多的關注,但抗通脹的壓力仍然較大。
“現在大家都賣分紅險,誰還賣投連險?”一位保險公司銀行保險業務發展部工作人員說道。
“盡管公司的產品線是很齊全的,但從銷售情況來看,分紅險還是占到了大概70%以上。”一位保險公司部門總經理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記者了解到,2010年中國保險業全年報批報備產品9800多個,壽險產品以分紅險為主。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各保險公司將繼續把分紅險作為拓展市場的主打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一段時期以來,相關保險公司及銷售人員將保險產品“打包”成理財產品來銷售,使人們覺得保險產品是一種有保障的投資產品,投連險、理財型保險過度注重投資功能,使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功能“被誤導”和“誤解”。
該人士認為,針對這種情況,中國保監會強調保險要回歸保障本質。利率的調整對保險產品的主力——分紅險而言,一方面加息將提高新增保費的投資收益率,有利于提高債券投資和久期配置的靈活度;另一方面,分紅水平的調整一般滯后于基準利率的調整,在一定時間內有利于保險公司擴大利差水平。
以中國人壽為例,2010年上半年鴻富兩全保險(分紅型)保費收入在該司保費收入中占比為19.08%、鴻盈兩全保險(分紅型)保費收入占比為15.52%、鴻豐兩全保險(分紅型)占比為12.29%,均高于其他產品的占比。
瑞再SIGMA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內地壽險保險深度僅2.3%,遠低于日本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壽險保險密度僅81美元,相當于日本的1/40。
中郵證券分析師認為,隨著收入水平的增長和保險意識的加強,人們有足夠的財力及意愿投保人身險;同時保險業附加儲蓄和投資功能新產品的推出,提供了豐富的保險品種以供選擇。在旺盛的保障需求及支付能力與意愿提升的情況下,保險業未來發展空間得以有效拓展。
一位保險公司計劃財務部人士表示,個險活動人力和人均產能的提高、銀代活動網點和網均產能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壽險公司的盈利水平。而相對于產品結構復雜的投連險和萬能險,分紅險解說相對簡單,在銷售過程中更容易讓客戶接受。
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市場上購買保險的客戶有89%左右是中低收入人群,因而盡管各家保險公司產品線豐富,但分紅險產品似乎更容易銷售。
部分保險公司人士表示,現在多家保險公司推出的分紅險,要么在產品設計中有“每兩年返回基本保險金的10%”,要么 “每三年返還保額的8%”,對于大部分客戶來講,這樣的說法也易于讓他們接受相關保險產品。
此外,記者了解到,大部分客戶還是比較接受“公司將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給保單持有人”。盡管計算的基數是扣除掉相關費用,但是大部分保單持有人并不是很了解。
投連險
去年遭遇極寒 進取型“黑馬”收益仍超20%
每經記者 徐子莫 發自上海
2010年無疑是投連險的“極寒”之年,7類投連險賬戶中,年平均累計回報率最高的僅4.79%,最低的則為-13.22%。雖然遭遇重創,但是來自華寶證券的投連險報告顯示,去年以來,在投連險一級分類中,泰康進取型、國壽進取股票和太平策略成長型賬戶等“黑馬”均獲得20%以上的回報,其中泰康進取型賬戶3年來累計回報高達123.62%。
偏股賬戶年底集體沉淪
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27家保險公司推出了188款投連險產品,較2009年增加13款。按照華寶證券的分類方法,其中激進型產品53只、混合激進型產品38只、混合保守型25只、增強債券型18只、全債型12只、貨幣型24只、指數型6只。
華寶證券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度各類投連險賬戶平均累計回報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增強債券型(4.79%)、全債型(1.81%)、混合保守型(1.43%)、貨幣型(1.26%)、混合激進型(0.64%)、激進型(0.22%)、指數型(-13.22%)。不過,2010年12月,投連險賬戶投資收益延續下跌走勢,其中指數型、混合保守型、混合激進型和激進型賬戶的回報率分別為-0.68%、-0.69%、-0.94%和-1.41%。
華寶證券保險分析師高慧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12月份,上證綜指經歷了前半月盤整、后半月急跌的行情,雖然在月末幾天出現了小幅反彈,但是市場的大幅波動影響了指數型和激進型等賬戶的收益。特別是對主動管理色彩濃厚的激進型賬戶而言,歷來波動較大,在股市整體不振的情況下,在連續幾個月取得正收益后12月首現負值,53只賬戶中只有11只取得了正收益。
高慧玲認為,從最近幾個月的數據可見,投資賬戶的風險和收益的匹配較為清晰;激進型和混合激進型的回報差異化最大,說明在投資權限放大的條件下,不同投資賬戶的回報受管理水平的影響巨大。
《每日經濟新聞》發現,在具體賬戶中,有統計的176個賬戶中收益率為正的只有76只,收益超過2%的賬戶只有信誠人壽的季季長紅利和招商信諾積極型,分別增長2.64%和2.12%。
投連險一級分類指數投資型賬戶中的6只賬戶全軍覆沒,其中中英指數增強型、光大永明指數型和中英指數型,2010年以來跌幅均超過13%,而3年以來跌幅分別為-51.29%、-39.36%和-44.16%。
多數投連險產品的投資策略較為激進,對權益類投資采取較高配置。保險分析師認為,如果股市持續下跌,這種配置將給保戶帶來嚴重虧損。從產品的性質看,投連險在中國還不是一款大眾化的保險理財產品。
年末呈現三足鼎立
雖然偏股型的賬戶集體覆滅,但仍然有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其中貨幣型、全債型和增強債券型去年12月均出現增長勢態,分別增長0.13%、0.13%和0.17%。
一位保險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說:“從債市來看,在短期通脹預期和加息預期高漲的背景下,收益率曲線平坦化趨勢得以延續,中長端品種表現較好,故債券型賬戶(去年12月)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收益率。”
投連險2010年雖然遭遇寒流,但并沒有徹底打擊投資者信心。黑馬的出現,讓人對投連險賬戶又燃起信心,其中泰康進取型賬戶被業界稱為“寶馬”。
2010年,泰康進取型賬戶再次以23.82%的回報率穩坐投連險“頭把交椅”。國壽進取股票和太平策略成長型也分別以21.15%和20.90%緊隨其后。而泰康進取型賬戶3年收益123.62%,5年累計回報率高達971.02%,更是無人能及。
“其實保險公司應該把賬戶信息更加透明化,現在我們的數據來源也是由第三方機構統計,而且每個賬戶的組合不同,所以排名也比較麻煩。”一位證券公司保險分析師如是說。
“英美等國的信息公開度十分清晰透明,個人都可以清楚了解賬戶的走勢和投資方向。”一位壽險公司中層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中國市場,投連險很難做,這跟消費觀念有關系,投資者承受風險的能力不及國外強。保險公司這方面也有煩惱,在新的會計準則下,投連險賬戶收入不再計入保費收入,2010年A股總體表現平淡,也是導致賬戶節節敗退的原因。”
目前市場有消息稱保本型投連險賬戶將面世。對此,一位分析師認為:“所謂保本,肯定是在收益池子里平滑分配利潤。那就不能直觀地反映賬戶當期的收益,跟萬能險區別不大,噱頭的嫌疑很大。”
萬能險
結算利率重回4%時代抗通脹任重道遠
每經記者 李正 發自北京
繼央行在2010年10月和12月兩次加息后,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萬能險、分紅險利率開始上調。目前,幾家主要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結算利率都已經達到了4%以上,這是繼2010年8月到9月間萬能險結算利率跌破4%之后第一次集體反彈。
萬能險收益12月重回4%
平安人壽近期公告顯示,去年12月份其萬能險結算利率已經回到4%。泰康人壽去年12月份的萬能險利率也達到4.2%,華泰人壽和中英人壽也有部分產品小幅上調,達到或超過4%的水平。
根據以往經驗,萬能險的收益率往往取決于股市的漲幅和加息等因素。泰康人壽人士表示,萬能險的收益與協議存款、債券等固定投資關聯度較大,央行加息使得萬能險受益頗多,同時對于投保客戶的回報相應增加。加息的影響通常能反映到保單的實際分紅水平或賬戶價值中。
不過,業內人士稱,作為資產配置的基礎一環,保險產品的抗通脹作用正受到更多的關注。萬能險目前雖然跑贏了存款利率,但是和CPI相比,抗通脹的壓力仍然較大。
加息周期利好萬能險收益
目前各家險企的“開門紅”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唱主角的依然是分紅險產品,而萬能險在其中的占比相對較小。不過,由于萬能險和投連險符合高端人群對資產配置和保險保障的需求,兩類險種的投資方向均間接涉及資本市場,因此一旦今年加息通道敞開以及資本市場好轉,必定帶動萬能險和投連險復蘇。
另外,東方證券分析師表示,因為險企的 “開門紅”具有特殊的含義,遠遠超出了經營的范圍,所以各家企業都將重點放在了保費高低的較量之上,而新的“2號會計準則”規定萬能險、投連險不計入年度保費,所以目前保險公司對此并不熱衷。
在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三個投資型保險產品中,投連險收益最高,但其與投資市場的波動牽連較大,風險較高,只滿足部分風險偏好型的投資者;分紅險的收益往往與險企的經營成果相掛鉤,收益最有保障,但是收益率并不客觀;萬能險則部分兼備二者的優勢,既具有規定的2.5%的保底收益(這與銀行存款利率有關),又具有債券市場的投資回報率,而且收益上不封頂,這將極大滿足那些中性投資者的偏好。
光大證券某保險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保險業正處于保險滲透率和盈利周期的雙重底部,而加息周期才剛剛開始,傳統保險產品的風險評估基準利率 (750天移動國債收益率)還處在上行前夕,這反映出目前是保險股票投資價值的最佳時期,進而也從側面反映了險企的高成長性,這對投資型的保險產品(包括萬能險)的收益是很有利的。
相關新聞
2010年險企投資收益率逾5%或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
每經記者 郭維娜 發自深圳
在此前的保險業情況通報會上,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指出,“十一五”期間,保險機構年均投資收益率超過6%。
日前,某大型險企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0年險企總的收益率為百分之五點幾,“大牛市(比如2006、2007年)收益率最高。”他表示,去年債市波動比較大,“債券的收益率在3個點左右,剩下2個多點是股市的。”
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高管也表示,5%是正常的收益水平,因為現在險資風險意識越來越強,機構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重視資產和負債的匹配。
通常而言,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與其在資產上的配置密切相關。此前有消息稱,有多家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表示要提高2011年的權益類 (股票+股票型基金)資產配置水平。
上述大型險企資產管理公司人士介紹,目前行業的倉位平均在13%,但他認為險資的倉位不會繼續提高,“15%已經很高,20%是上限,沒有保險公司愿意沖紅線,因為承受不了太大的波動。少賺錢沒事,不能讓報表很難看。”
對于未來的投資策略,該人士稱會長期配置消費類 (包括食品飲料、商業零售、醫藥等),周期型股票短期表現雖好,但長期不穩健,“只能說根據短期市況制定策略,走一步看一步,目前仍以消費品這種能長期穩定增長的行業作為重點配置。”
上述保險公司則認為,總體上看,今年上半年國內股市將繼續夯實基礎;從行業看,依然看好估值低、分紅率高、關系國計民生的一些行業,比如銀行、保險、石油、石化及裝備制造等行業。2011年其將充分運用加息周期帶來的良好機會,積極布局債券和協議存款。
上述高管表示,2011年的投資機會需要看政府的宏觀貨幣政策,資金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股市的走勢,“沒有特別看好的行業,有看好的一些公司,比如那些成長性好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