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和平 北京報道
新年伊始,保險公司的新一輪銷售戰已經開打。記者從多家保險公司了解到,分紅險當之無愧成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的主力軍,在開門紅的爭奪戰中貢獻突出。不過,也有保險公司不走尋常路,在以分紅險馬首是瞻的情況下,另辟蹊徑推出了投連產品,頗讓人大跌眼鏡。
抗通脹 分紅搶市場
根據慣例,年初保險公司都會有一輪爭開門紅的銷售攻勢,來博得全年的一個好彩頭。記者從保險公司了解到,今年的開門紅戰役中,分紅險依然是功不可沒。
來自合眾人壽的統計數據顯示,僅元旦幾天個險預收規模保費就破億元,達1.12億元,銀保預售規模保費達1.31億元,首年預售總保費2.45億元。截至1月5日,合眾人壽承保保費達2.15億元,突破了兩億,開門紅記錄被刷新。合眾人壽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個險“開門紅”的主打產品就是在去年12月25日推出來的養老定投年金保險計劃,由合眾養老定投年金保險(分紅型)和附加長期護理保險組合而成。
此外, 新華人壽的開門紅主打產品則是兩款分紅型兩全保險“好利年年”與“吉祥如意”,稱之為“好吉啦”。中國人壽在個險渠道推福祿雙喜、福祿金尊,平安主推分紅型金裕人生兩全保險。而近期爭搶上市的保險產品,也絕大多數是走了分紅的路線。記者粗略統計了一下,最近一個多月有超過十款分紅險產品上市。
對于為何將分紅險作為當頭炮,各家保險公司的理由也基本相同。
新華人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分紅險資金的資產配置以固定收益類為主,如存款、國債、企業債等,同時保持適度的權益類資產配置,可以既保證分紅險的收益穩定,又能滿足客戶的合理預期。這使得分紅險在眾多理財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對抗通貨膨脹、守住“錢袋子”的主角。
由于在抗通脹和防風險方面的顯著優勢,在保險公司看來,分紅險無疑將成為2011年最受客戶青睞的壽險產品。據統計當前分紅險已經占據市場七成以上份額,在有的公司甚至已經超過90%。
過往分紅比例讓人憂
雖然保險公司將分紅險當做了拳頭產品,但實際上,單從投資收益來說,分紅險似乎并不被喜好高風險高收益的消費者看好。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接觸到了有多年投資經驗的劉女士,她個人投資的股票、基金資產超過百萬,但只購買了一款分紅型養老險,交費期10年,從55歲開始領取養老金,從個人理財的角度看,劉女士的保險占比很低。
“當初購買了養老險,只是考慮到保險保障、分散風險,在年齡大了以后可以領取一些養老金,如果從投資理財的角度來看,購買的養老險的分紅收益跟其他投資渠道獲得的收益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劉女士說。
中國人壽資深保險代理人薛瑞珍告訴記者,分紅險的收益由兩部分構成,即預定利率和分紅率。根據政策規定,預定利率是固定的,最高不超過2.5%,分紅率的高低則與保險公司的投資水平有關,一般來說,保險公司可以最高把當年盈余的70%用來紅利分配,但是多數情況下,保險公司為了持續分紅水平的穩定,都會進行平滑,這樣不論當年的投資收益好與不好,都可以保證有分紅。
“近幾年來,各家保險公司的分紅險收益一直維持在4%-5%左右。跟銀行1年定期存款利率2.75%、5年定期存款利率4.55%相比,有一定的優勢。”薛瑞珍說。
雖然保險公司有強烈意愿通過多分紅來促銷產品,但受到保險產品要回歸保障本質、自身的投資能力、分紅水平要持續穩定以及保險公司不得公開披露分紅險以往表現等多種限制,在偏好高收益的消費者印象中,分紅險似乎有些雞肋。
為了改善分紅險從理財角度得不到消費者青睞的問題,保險公司已經各出奇招,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特別分紅,這既不影響公司分紅水平的持續穩定,又能在光景好的年份,讓投保人分享到公司的經營與成長,從而拉攏人心。
2010年,泰康人壽就宣布要派發36億特別分紅,超過800多萬購買了分紅險的客戶將受益。太保壽險也表示要派發超過8.6億的特別分紅。而新華人壽也宣稱以增加保額的形式向客戶派送價值總額近10億元的特殊紅利。
投連上場 收益成未知
受資本市場連累,投連險近兩年在市場上的聲音越來越弱,但新年伊始,有保險公司逆勢而動,打出了投連牌。
11日泰康人壽對外發布消息稱,在今年推出了首款投連險——泰康e理財C款,這款投連新品的面世,自然是借助了其e理財B款的東風。泰康人壽旗下的e理財B款進取型投連賬戶,因8年獲得了12倍的收益而被稱為“最牛的投連險”,有了旗下這只產品作為范本,泰康推e理財C款投連險的目的一目了然。
在合資保險公司中,信誠人壽是較早推出投連險的保險公司。去年下半年開始,信誠人壽在銀保渠道重點推福連金生B款投連險。
對于推這款投連險的理由,信誠人壽解釋為,“投連險非常靈活,除了擁有保障功能之外,進可攻,退可守。資本市場向好時,可以把投資轉向積極成長的賬戶,分享投資收益,而當市場疲弱時,可把資金轉到穩健、保本的投資賬戶。而且,即使投保人因為各種原因,暫時無力繳納保費,保單也不會因此而失效,從而使得被保險人可以繼續享有應有的保障。”
不過,拋開投連險的產品共性,風險是不能忽略的。記者粗略統計,去年200多只投連賬戶中,超過20%的產品收益為負。而綜合多家券商的觀點,2011年的資本市場還是一個震蕩市,對于投連的生存環境來說,依然危機重重。泰康這樣逆市出擊,是否能獲得好收益,目前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業內人士也認為,年初新品就大力推投連險似乎有點冒險。
有著十年保險銷售經驗的薛瑞珍告訴記者,她一般是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進行保險產品的推薦。近期也銷售了一些萬能險和投連險。總的來說,投連險更適合那些能夠承擔高風險、高收益的客戶,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購買。“我一般會建議客戶如果在三至五年,甚至再拉長到十年內,需要用到的錢都最好不要購買投連險,投連險的前期初始費用扣除較多,只有長期投資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