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銀行偏好利率品種 險資搶占企業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5日 03:49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珂發自上海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債券市場托管量延續了近8個月以來的正增長態勢,當月新增規模達到2046.91億元,截至10月末債券市場的托管量余額已經達到16.96萬億元,不僅創下了歷史新高且逼近17萬億關口。

  作為債市兩大資金“巨頭”,保險和銀行機構的投資策略分化愈加明顯。由于受信貸策略調整的影響以及受資本充足率所困,銀行正在逐漸“讓”出信用品種市場并“任由”險資做大。

  保險大肆進軍企業債

  10月,保險資金大舉建倉企業債等信用品種。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保險公司投資于企業債的資金規模高達143.51億元,占比當月企業債總發行總量的34.7%。雖然這一市場占比仍舊低于商業銀行同期投入198.49億資金所占的48%市場份額,但環比看,保險資金在企業債市場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大幅上升。

  回顧今年8月,當月企業債共發行126億元,而保險資金卻未有任何參與。但從9月份開始,險資加大了建倉力度,9、10兩月投資額度分別高達142.4億元和143.51億元。

  “9、10月恰好是傳出銀行次級債發行規則要變化的時候,銀行方面基本上停止了信用品種的投資,我們很多參與的認購都是代保險公司投的。”昨日,一券商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從今年8月開始,銀行方面開始收縮信貸投放規模,導致部分融資需求方尤其是房地產企業缺乏信貸支持,轉而通過債券市場融資,這也導致近3個月以來信用品種市場供給較為穩定,為保險資金的進入提供了基礎。

  第一創業固定收益分析師告訴記者,由于銀行的信貸投放和企業債發行存在一定的蹺蹺板效應,如果明年年初信貸再度井噴,屆時企業債發行需求將會減少。

  保險投資企業債潛力巨大

  前述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認為,由于保險資金的投資風格較為謹慎,一般比較傾向于評價較高的品種,而大規模參與9、10兩月500億元鐵道債的發行,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保險資金在市場上的占有率。

  這一現象在11月3日最新一期鐵道債招標上得以進一步強化。在總共200億元的發行規模中,10年期和15年期品種分別獲得2.25倍、2.37倍認購,高于上一期鐵道債招標中兩者2.22倍和2.19倍的認購倍數,對收益率相對不敏感但配置久期需求較長的壽險類資金參與熱情繼續提升。

  根據保監會公布的《關于債券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公司未來投資企業債、公司債的比例上限為上季末總資產的40%。而據高華證券測算,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人保財險的企業債投資僅分別占其總資產的7%、12%和6%,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銀行多配置利率品種

  在保險資金大舉進入企業債市場的同時,商業銀行由于受資本充足率所困,更多將投資目光鎖定在國債以及政策性銀行發行的金融債上。以國債一級市場發行為例,商業銀行在8、9、10三個月認購的記賬式國債數量占當月總發行量的比重分別達到了88.96%、89.54%和86.06%。

  今年10月,國債指數屢創新高,同期企債指數以及公司債指則較為疲軟,進入11月之后才迎來一個小幅上漲的態勢。上述第一創業分析師認為,正由于商業銀行10月份大多被動配置利率品種而對信用品種興趣較淡,導致兩個品種在二級市場走勢迥異。這也顯示著商業銀行的資金動向對債市整體格局的影響力。

  至于商業銀行何時才能恢復對信用債投資的熱情,中金公司認為,今年下半年銀行在風險資產上的收縮,已經做好了資本儲備,即使明年上半年不進行外部融資,銀行對信用品種的需求也會復蘇。

  機構分析報告認為,當前信用債收益率普遍已經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未來上漲的空間有限,機構買入后由于利率上行導致價格上的損失應該比較有限。2009年四季度可能是企債的布局期,明年上半年為收獲期。

  新聞鏈接

  10年期國債平穩發行

  每經記者陳珂發自上海

  昨日,財政部招標的1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落在預測區間,進一步鞏固了近期債市的平穩態勢。

  中國債券信息網的財政部公告顯示,該期國債獲12.4億元人民幣追加認購,最終發行272.4億元,中標利率為3.68%。同時,該期債投標量為440.6億元,認購倍數為1.65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境外市場的加息氛圍愈加濃烈,盡管11月3日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保持不變,但機構紛紛預測明年中國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可能性在加大,近期債市整體仍難以突破弱勢格局。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010-62675174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