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以“就高不就低,逐步過渡”為原則
新華社記者 張曉松 杜宇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11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在線訪談時,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解決跨省流動就業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問題指日可待。那么,這一辦法何時能夠出臺實施呢?胡曉義表示:“我很樂觀地估計,今年下半年一定會出臺實施。”
解決由單位保障變成社會保障
今年初,5個省市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啟動。胡曉義表示,對事業單位進行科學分類是試點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整個改革的前提。目前,這個工作正在進行中。
對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人認為是為了財政甩包袱,有人認為是大幅度降低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待遇水平。對此,胡曉義認為,這都是誤解。胡曉義指出,改革一是要解決由單位保障變成社會保障的問題,在全社會范圍內統籌互濟;二是要解決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問題,鼓勵大家更好地做貢獻,多繳費,長時間繳費。國務院在研究試點時很明確,就是“老人老辦法,中人逐步過渡,新人新制度”,原則是“就高不就低,逐步過渡”。籌資的結構是“單位交一部分,個人交一部分”,具體籌資比例是試點當中的內容。
推遲退休即使決定了也需漸進
有消息說,中國政府正在考慮推遲退休年齡以應對養老金支付壓力。對此,胡曉義認為,這是一個重大決策,要經過非常細致深入的研究,綜合各方面情況才能決定。從國際上的經驗來看,即使作出了決策,也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從而適合公眾的心理適應程度,保障整個社會運行平穩。推遲退休年齡雖然也是世界上應對老齡化危機的一種常用辦法和措施,但在我國要從現階段國情考慮,既要看到老齡化給養老金帶來的壓力,又要看到我國人口多、勞動力供應豐富、就業壓力大這樣一個長期存在的現實,在這兩者之間實現平衡,綜合考慮。目前我國勞動力供求情況是“有多有少”。多的是普通勞動力,少的是高等專業技術人才。有些地方嘗試對一些短缺的人才和崗位實行彈性退休時間,彌補高端人力資源市場的不足,胡曉義認為這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中國能夠養活自己的老年人
人口專家分析,到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國將進入到老齡化高峰。與此同時,中國尚未完成工業化,財富積累還不夠,今后能否養活越來越多的老年人?
胡曉義認為,今后只要保持政局穩定,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中國的經濟還會發展,財富還會積累,中國任何時候都能夠養活自己的老年人。同時,胡曉義認為從現在開始就要未雨綢繆,做好長遠的制度安排和設計。特別是要把個人賬戶逐步做實,讓它積累起來并進入資本市場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我們的設想就是隨著經濟發展,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逐步提高,使全國的老年人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胡曉義說。
(據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