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陳圣莉)近日,有關試點銀行參股保險公司獲批的消息在坊間盛傳。保監會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很多報道都不屬實,也尚未到正式公布結果的時機。
該人士表示,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我國金融業目前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銀行和保險不能相互參股、控股或進行直接投資,因此確實需要國務院特批。但離具體情況公布還早,一切要以保監會網站公示為準。
在本月14日召開的北京大學賽瑟論壇上,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4家商業銀行參股保險公司試點方案的工作進度,“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方案在執行”。
根據2008年8月披露的名單,首批試點參股保險公司的四家銀行分別為交通銀行、北京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其中,交通銀行和北京銀行擬參股的中保康聯人壽、太平洋安泰人壽均為合資壽險公司,退出股東分別為中國人壽、中國太保,退出前二者分別持股51%、50%。工商銀行擬參股的則為太平系保險公司(太平人壽、太平保險、太平養老與太平資產管理),建設銀行擬入股保險新軍幸福人壽。
據保監會2008年3月發布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送審稿)》規定,“除中國保監會批準的金融機構外,單個投資人(包括關聯方)投資保險公司的,持有的股份不得超過同一保險公司總股本的20%”。業內由此猜測,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其入股保險公司的比例或許要獲得保監會的額外批準。
業內人士指出,若上述試點銀行入股保險業的方案付諸實施,則意味著中國金融業綜合經營向前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但值得關注的是,金融危機的大背景難免令人產生對風險防范和金融監管的擔憂。
“ 銀保深層次合作主要還是為了應對國際跨國集團的競爭,因為它們大多是綜合經營的。”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保監會人士表示,在經濟情況好的時候,銀行、保險強強聯合是好事;但目前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銀行、保險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一定要注意風險的交叉感染,這對目前的分業監管體制又提出了一道難題。
此外,專家還指出兩種金融機構的文化融合也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融合更不容易。“比如銀行要求對風險100%覆蓋,在風險為零的基礎上實現收益最大化;而保險是經營風險的,有一部分杠桿原理,運用的是大數法則,所以說銀行與保險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