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著大箱小包,擠在機場航意險(及其替代品交通工具意外傷害保險,下同)售賣窗口的你,或許會毫不猶豫地遞上機票和20元錢,銷售人員也會在幾分鐘內將打印好的保單飛快地送到你的手上。然而,此時的你是否意識到:手上的這張保單很可能存在隱患。
近期頻繁見諸報端的攜程“保單門”事件,捅出了個別地區驚現航意險假保單的現象,一場涉及全國的航意險打假浪潮開始掀起。不過,業內人士稱,航意險假保單并非字面意義上理解(保單本身就是假的)的那般簡單。
在個別地區個別代理點銷售的航意險,“表面真保單、實則假數據”——即保險公司或代理點收取保費后,卻可能未將保單信息及時錄入保險公司系統,此類保單形同“空頭支票”同樣無效。業內俗稱此舉為“埋單”或“吃單”,侵害投保人利益的同時,也被質疑有漏稅之嫌。
是什么樣的利益驅動讓保險公司或代理點鋌而走險?“一切源于復雜的批發利益鏈所引發的高額成本。”連日來,本報記者采訪了個別地區的保險公司、代理點、律師和監管人士,試圖揭開航意險多年來魚龍混雜、不為人道的黑幕。
⊙本報記者 寧思
暗地里“埋單”
王經理所在的A壽險公司占據著當地航意險市場的半壁江山。在與代理商洽談合作時,他不時能聽到代理商提到“其他保險公司開出的手續費比A公司高很多”的說法,而最高的竟有18塊之多。
王經理有些不解。“如果真如那些代理商所說,那保險公司哪有賺頭,20塊保費,18塊給了代理商,剩下兩塊都不夠支付營業稅和準備金的。難道有貓膩?”
他口中的貓膩,多指“埋單”、凈費入賬,甚至假保單。具體表現為:有保險出單系統,但代理商脫機打印保險單;投保人的信息和數據,沒有錄入或延遲錄入保險公司的系統;只有保險打印模板,套打保險單;同一個保單流水號,卻有幾個人共同使用。“這些保單基本不可能生效。”
“目前凈費入賬的現象不多。”某研究多年航意險市場的一位律師舉例說,一份航意險賣給投保人是20元,給中介代理商的手續費15元,保險公司把扣除手續費后的5元作為保費收入計入賬內系統,這就是“凈費入賬”。一家保險公司內部人士稱,“目前監管部門在這方面查得比較嚴格,只要一查賬目就一目了然,大多數公司都不敢這么操作。”
相對來說,因為事后可能無賬可查,個別地區的個別保險公司或代理點更傾向于“埋單”操作。一家壽險公司業務員直言不諱,當初和代理商談的手續費是16元,因為10張保險單才收回40元,夠兩張保險單入賬,所以個別保險公司或代理商會從10個投保人中任選兩個客戶錄入電腦,其余8張保單則不入賬。這樣一來,賣出10張保單,卻只要繳2張保單的稅。
因業務關系,一家財產保險公司部門負責人李齊(化名)最近接觸了幾家航意險代理商。據他了解,事實上,個別地區的保戶投訴,打保險公司客服電話查詢不到航意險保單,并非全部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假保單,有一部分是因埋單而起。
埋單就意味著消費者購買的保單可能是“空頭支票”。這是因為,投保人在代理點購買保險后,代理點不會留下任何記錄,唯一能夠證明已投保的是客戶手中的保險單和保險公司的記錄。由于航空意外事故出險的特殊性,保險單可能隨同投保人帶上飛機,很難在事故發生后完整保存下來,所以保險公司進行事故理賠時的唯一依據是電腦投保聯網系統上的記錄,如果未將保單信息錄入聯網系統,則投保人家屬是否能順利拿到理賠金,還是未知數。
假保單事件的頻繁曝光,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所警惕,查詢保單真假的意識頓時上升了一個臺階。不過,據一家保險公司的中層人員介紹說,個別保險公司專門開發了兩套航意險系統,俗稱“陰陽系統”。陰系統中所有售出的保單都錄入在內,主要對外便于消費者查詢;而陽系統主要對內,真正與保險公司的財務系統進行對接,記錄了“埋單”后的數據。不過,這種說法并未得到大部分保險人士的確認。
暗訪期間,記者也分別購買了兩份在滬不同壽險公司的交通意外險。第二天,記者分別打兩家公司客服電話進行求證,報上身份證號碼后,被證實保單信息已錄入保險公司系統。兩家公司客服人員均向記者保證,實乃真保單。
一地方保監局相關人士解釋說,“你提到的埋單現象,如果存在的話,可能發生在財險公司身上的可能性要大于壽險公司。”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由于此前在貨運險上一直存在鴛鴦保單等違規情況,因此財險公司在航意險操作上也可能比較大膽。“由于賠付率極低,時間期限較短,再加上很少有人會致電保險公司辨別真偽,機票代理機構將假保單交給消費者后通常不會出事,也滋生了不少售賣假保單或埋單現象的發生。”
層層要價的批發利益鏈
是什么樣的利益驅動讓個別保險公司或代理商鋌而走險,違規埋單?究竟如外界所說的暴利,還是保險公司苦嘆的微利?
李齊最近剛跟一家大型航意險代理商接上頭。“這家代理商占據當地航意險代理市場一大半的份額,因為對方要價(手續費)太高,超過了我們所能承受的底線,所以沒有談下來。”
在每個城市里,類似這樣直接與保險公司坐下來談判的大型代理商并不多,大致有兩至五家左右,也就是保險公司口中的“航意險批發商(一級代理商)”。保險公司航意險銷售渠道中約有50%至80%的份額來自于這些一級代理商,他們往往都是當地機票代理市場的“大腕”,因為航意險與機票銷售捆綁的特殊性,導致了他們在航意險市場的寡頭壟斷地位。
據說,他們的壟斷地位多年難撼。李齊告訴記者,他也是最近才了解到航意險市場潛規則的——在個別城市,非一級代理商很難與保險公司單獨談判,一旦侵占了一級代理商的地盤,有關前者與保險公司在航意險合作上可能存在的“貓膩”將被告發到監管部門,以至于一段時間內可能無法出單,自然就斷了這些非一級代理商的貨源。
一級代理商能從保險公司那里拿到最低的“批發價”,然后再轉手批發給中等規模的機票代理點,后者再轉手給小型規模的代理點,層層批發,層層加價,從而形成了一條三至四層的銷售利益鏈。
3月18日,記者來到位于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上某機票代理點,走進去發現,100多平方米的房間內約有十多間小房間,一個房間一個代理商,每家代理商基本只代理一家保險公司的航意險。記者隨意走進位于里屋的一個小型代理商辦公室,里面的工作人員熱情地詢問記者要買哪天的飛機票,并稱免費贈送R公司的保障期限十天的交通工具意外險。
記者立即與其攀談起來。“你們免費送保險,豈不虧了。是不是你們從保險公司那里買來的價格很便宜啊?”該工作人員說,“具體價格我也不清楚,其實,我們的老板也是從大的代理商那里買來的。送保險主要是希望吸引客戶到我們這里買機票。”
一家全國性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詳述了目前業內的大致“行情”:不同城市之間的航意險手續費水平有些差異。他舉例說,例如上海、北京等航意險市場比較規范的城市,一級代理商從保險公司那里拿到的批發價大概在每張保單3到8塊左右,個別城市最低的只有1塊多。也就是說,20元保費中,保險公司只能拿到2至8塊(不算上其他需要支付的成本),大約有12至18元的保費進了中介代理商的口袋。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