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 趙怡原 發自上海
一直以來,占據市場主要話語權的壽險巨頭們,其承保業務節奏的變化與利率、資本市場的周期起伏基本上相當,但這一 “齊上齊下”的和諧基調在牛年的春天卻沒有出現。
日前,在A股上市的保險三巨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分別公布了2009年前兩個月的保費收入情況。根據披露的數據,三大保險公司2月份的壽險保費收入增速呈現出巨大的差距。
透過保險三巨頭前兩個月公布的保費收入情況,能夠總結并預期保險三巨頭今年上半年的三大看點,即業績增長、保險股投資和高管薪酬。
【看點一】
保費收入增速差距拉大
一直以來,“開門紅”都是各保險公司全年經營的重中之重,開局的表現往往預示著全年的沉浮。以中國人壽(601628,SH)為例,過去的3年中,其第一季度的保費收入占全年保費的比重分別達34.66%、37.57%和34.56%,均占據了1/3以上的比重,其中前兩個月更因春節假期的集中投保需求而顯得突出。
數據顯示,中國人壽2月份保費收入306億元,同比增5.5%,中國平安(601318,SH)2月份壽險保費收入140億元,同比增70%,中國太保(601601,SH)2月份壽險保費收入為61億元,同比增-14%。與國壽和中國平安增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太保2月份壽險保費收入出現下降。
一直以高結算利率著稱的中國平安,日前下調萬能險結算利率至5%,不過仍明顯高于其他公司,也高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月底,中國平安停售了3年和5年期繳的 “平安富貴人生兩全保險”分紅產品。
廣發證券金融地產研究小組的分析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保險三巨頭保費增速差距巨大背后的原因是,三大保險公司最新的銀保業務占保費收入的比重預計都接近40%~50%,對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而言,是調低銀保業務占保費收入的比重;而對中國平安而言,是大幅調高銀保業務保費收入的比重。”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中國人壽銀保業務占保費收入的比重為48%,中國平安銀保業務占保費收入的比重為13%,中國太保銀保業務占保費收入的比重55%。
該分析師認為,“在2月份保費收入中,3家公司個險與銀行保險的比重都接近1:1,因此保費質量是相當的。由于在去年的基數中,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1~8月份銀保業務占保費收入比重較高,因此今年增速放緩。預計中國太保1~3月份同比會持續負增長,4月份開始單月壽險保費正增長,7月份后累計保費實現正增長。假設全年銀保業務增速為-10%,全年壽險保費增速預計為4%,新業務價值增長8%。假設平安將銀保業務占比從13%提升到25%,個險業務增長20%,全年壽險保費增速預計為40%,新業務價值增長28%。”
【看點二】
保費收入利好保險股
國泰君安保險分析師彭玉龍表示,太保2月的保費與預期基本相符。雖然壽險短期內難以扭轉下降的趨勢,但考慮到2008年的保費增速,這種下降幅度還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無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原因,太保正在處于一個以保費規模換保費質量的艱難轉型過程中,估值基數的下降與估值水平的提升可能同時發生。
聯合證券保險分析師張黎認為,雖然長期投資收益率和風險貼現率近期均獲正面支撐,但出于謹慎性考慮,維持將平安和太保長期投資收益率基準下降50BP(基點)的估值假設;同時考慮到公司經營業績的波動,上調風險貼現率至12.5%。
東方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王小罡指出,估計國壽、平安和太保的2009年一年新業務價值分別是0.60元/股、1.46元/股和0.50元/股,同比增速分別為15%、22%和11%。根據2月20日三公司A股收盤價與以上一年新業務價值預測,可以得出三公司股價隱含估值水平。國壽、平安和太保的隱含新業務倍數分別為19.6倍、6.9倍和7倍,隱含PEV倍數分別為2.2倍、1.5倍和1.3倍。平安和太保的估值水平較低。分別給予國壽、平安和太保25倍、15倍和15倍的目標新業務倍數,或是2.5倍、2.0倍和1.7倍的目標PEV倍數,其目標價分別25元/股、44元/股和19元/股。
國金證券分析師茅煒表示,由于保險產品的期限很長,現階段多積累保費,就可以在下一個利差擴大的階段獲益。
【看點三】
馬明哲“零年薪”是否成范例
隨著中保國際公布年報,高管薪酬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之下,高管高薪更是備受指責,此前財政部曾印發《金融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市場普遍認為,上市金融機構高管的稅前年薪應參照該辦法,上限為280萬元。此前,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宣布2008年將領取零薪酬。有業內人士指出,公眾對馬明哲們的“天價年薪”、高額薪酬有意見、有想法,并不在于“年薪”本身,而在于他們該不該拿這么多薪酬,他們的能力、水平、貢獻值不值這個薪酬。
“我覺得他不應該零薪酬,這個零薪酬只能是馬明哲表現出的對2008年業績不佳的擔待,以及對于股東損失的一種擔待。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他能做得到的也只有這點了,如果要把他換掉,國內似乎也找不出什么人能超過他。”茅煒對記者說,馬明哲的行為更多的是一種姿態,而非自覺的行動。也正因為這樣,他的零年薪行為并未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可,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