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保險 > 首屆網絡315消費維權活動 > 正文
為配合3-15消費者維權日的到來,新浪財經于近日進行一項銀行業服務滿意度在線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保險合同晦澀難懂成投訴重災區。
保險合同晦澀難懂
調查中被問及“您認為現在保險行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哪些?”時,45%的網友認為保險合同文本“晦澀難懂,故弄玄虛”,存在歧義。
有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保險消費者在購買保險后,都把保單收起來束之高閣,幾乎沒有從頭到底看過一遍。結果,人們普遍對猶豫期、除外責任、告知義務等缺乏了解,全憑營銷員當時的口頭介紹,但是近四成的消費者認為保險業務員當時并沒有清楚的向他們解釋保險條款的具體內容,而合同文本卻又“晦澀難懂”。33.1%的網友認為保險產品現在最需要改善的是保險條款的合理性。
保險規模擴大伴之投訴增加
保險規模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了投訴的增加,這是保險業發展之痛。16.72%的被訪者反映現在保險理賠手續過于復雜,另有14.07%認為“保險前后服務態度差別大”。據統計投訴的問題產險主要反映在車險賠案長期拖而不決、保險公司定損定責不合理、服務質量較差等理賠及客服問題。壽險主要集中于銷售誤導,銀保業務員片面夸大分紅型保險產品的收益水平,不講明退保費用、現金價值和費用扣除等關鍵要素。
銀保誤導屢見報端
調查結果顯示,35.98%的網友認為保險合同中存在著不平等的霸王條款;20.62%的被訪者表示“保險宣傳存在不實、誤導現象”尤其是銀保領域的誤導。
近期,圍繞銀保誤導產生的糾紛問題屢見報端。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時,不少人被“忽悠”買成了保險,保險營銷員在銀行大廳銷售產品時誤導客戶的行為往往是夸大收益。例如,部分銀保人員為拉到保費,過分強調保險產品預期收益的最大化,進行誘導。絕大多數銀保人員都列舉公司的歷史收益數據,給廣大投保人以高期望值。因此投保人在購買保險理財產品時切不可只注意宣傳資料,一定要認真閱讀保險公司正規保單。(怡青)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