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股市、匯市、期市、樓市、原油等多個市場都爆發了劇烈波動,打亂了許多人原本的理財規劃,越來越大的投資虧損缺口正一步步擊潰投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金融動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逐步顯現,百姓生活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通貨膨脹、失業威脅、荷包縮水等問題接踵而來,除此之外,還有諸多的意外風險,不斷在我們身邊發生。
在“穩健、保值”的理念主導下,買保險在目前看來或許是值得考慮的方式之一:通過購買保險對資金進行合理安排和規劃,防范和避免因疾病或災難而帶來的財務困難,同時可以使資產獲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或許能在金融風暴中尋找到新的財富之路。
保險規劃首先要從保障開始,只有先保值,然后才能增值。不應該把投保看作一種投資行為,簡單地用投資的思維去計算回報率,因為沒人能計算個體對應于某一風險的幾率。
人一生所遭遇的危機中既有“外因”,又有“內因”。全球性金融危機是客觀存在的大環境,是導致個人家庭財務狀況面臨危險的“外因”,一般來說遭遇了就只能積極應對,卻是無法避免的;而個人生活中存在的種種不確定因素所可能帶來的危險則是“內因”,一般可以根據投保相應的保險,把危險造成的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這是規避風險的一種有效手段。保險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強制儲蓄的手段,讓投保人自發地為將來儲存一筆積蓄,到了關鍵時刻可以安然應對財務危機。
對于買保險的步驟,第一步應該從發生幾率小、影響卻最嚴重的風險開始規劃,如意外、身故、重疾、醫療這幾個方面,這些風險一旦發生,將對家庭經濟形成嚴重的沖擊,要著重考慮。在建立了基礎保障之后,我們就可以將大部分躺在銀行“睡覺”或購買些穩健、保本的其它金融理財產品。
此外,買保險并不意味著就是去購買投資型保險理財產品,通過高拋低吸賺取差價從而獲取收益。相反,近期投連險、萬能險正處于風口浪尖,風波不斷,普遍收益率較低且風險較高。投保人可適當降低投資方面的關注,而應當回歸保險的本質,把重點放在產品的基本保障功能上。
所以在金融危機下應該將保險需求基本鎖定在壽險、醫療險、健康險和意外險等險種上,而各人根據年齡、身體狀況、收入水平的高低,搭配有所不同,保險額度也各有所需。在選擇保險產品時,建議以各險種的分紅型產品為主,因為這類產品往往可以通過保額分紅的方式增加保額,抵御通貨膨脹,防止保單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