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周報記者 湯雅婷/文
日前,保監會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投資連結保險銷售管理的通知》要求,從3月15日起,在銀行代賣的投連險,只能在銀行理財中心和理財柜銷售,不能通過銀行儲蓄柜臺銷售。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銀行渠道的投連險和萬能險已紛紛撤柜,目前分紅險走上前臺成為主推險種。
銀保產品是指通過銀行渠道代理保險公司銷售的保險品種,保險公司一般會開發專門的銀行代理產品,主要是投資功能較強的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對消費者而言,銀行保險是一種可以通過銀行柜面或理財中心進行的簡單、便捷的購買方式。
在繳費方式上,保險公司傾向于發展期繳,大幅降低躉繳業務比例。國壽在銀保渠道首先推出“安享一生”期繳型分紅險,太平洋保險也在去年的三季報中稱,將大力拓展3年期、5年期分紅險期繳業務。而以銀保渠道為主打的新華人壽也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將銷售重點偏向期繳。
由于年銀保的高速發展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凸現,2008年9月,保監會本著回歸保障穩健發展目的,下發《關于開展銀行郵政代理保險業務專項檢查的通知》。然而,銀保渠道至今仍然存在一些銷售誤導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銀保銷售誤導問題主要集中在片面夸大投資型產品的投資收益水平,不如實告知保險責任、退保費用、現金價值和費用扣除等關鍵要素。另外銷售人員混淆保險產品和儲蓄的概念、糊領取年限等銷售誤導情況,危害同樣不小。
還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在銀行柜臺或者大堂辦理業務或者等待辦理業務的時候,有人向自己推銷保險產品,那么這些人到底是銀行的職員還是保險公司的職員?其實兩種情況都有,現在很多保險公司與銀行合作,讓代理人在銀行的大堂設立展臺來推銷保險,同樣也有柜臺里面銀行的員工來推銷的情況。
那么消費者如何避免“本來想去銀行存錢結果卻購買了保險”的情況出現呢?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資深代理人萬明鋼對理財周報記者說:“首先,投保人在購買保險理財產品時切不可只注意宣傳資料,一定要認真閱讀保險公司正規保單。再者,由于現有保單有很多保險專業術語,投保人一定要多了解,并致電保險公司客服人員或熟悉保險的人士進行咨詢。”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執行院長郝演蘇教授表示:“就目前比較熱門的分紅險而言,市場上有兩類情況,一類仍然是投資比重較高的分紅險,有一定保障,但保障基礎比較低;另外是保障性的分紅險,這兩種情況不一樣。分紅情況上有保底的也有不保底的,不保底的要看準了。”
郝演蘇教授提醒消費者:“無論是通過保險公司或者銀行,要是買保險就必須認定保險對自身的最大需要是保障。投保人在關注保險理財投資收益的同時,一定要看產品的保障范圍是否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