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黃蕾
銀保手續費不斷被哄抬,致使保險公司在銀保業務上無利可圖,在保監會近期三令五申的嚴控之下,手續費暗戰的硝煙日漸散去。為避免保費大起大落,在銀保繳費方式上,保險公司也開始積極轉向期繳。
然而,本報記者日前從市場上了解到,為使自家產品能在大型銀行的網點上柜,仍有個別保險公司通過打“擦邊球”的方式間接將超出上限的手續費反饋給銀行,已踩監管“紅線”。同時,由于利益不同的問題,保險公司在銀保轉型上遭遇“一頭熱”,期繳業務未獲部分銀行支持。
變相違規踩線
一方面,保險監管部門要求控制手續費上限,另一方面,銀行又不“買賬”,保險公司左右為難,只有不斷與銀行進行協商。
“目前我們給各家銀行的手續費標準都不一樣,網點較多的銀行,給的手續費就多一點。我們也沒辦法,手續費給的少,就可能失去與銀行合作的機會。在銀保合作中,保險公司仍處弱勢。”一家壽險公司相關人員向記者訴苦。
于是,一些保險公司開始踩“紅線”,手法相當“討巧”。從本報記者了解到的信息來看,主要包括:向銀行相關部門或人員贈送交通費、旅游費等。在業內人士看來,送出的這些交通費、旅游費,等于變相抬高了支付給銀行的手續費,違反了監管部門對銀保手續費上限的明文規定。
然而,這些看似隱蔽的手段卻并未能順利逃過監管的“法眼”。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今年各地保監局將通過加大現場監管等方式,來嚴查手續費踩“紅線”等變相違規手段。比如,加強財務監管,檢查保險公司在會務費、旅游費等費用上是否存在超標的現象。“就在去年底的現場監管中,有地方保監局已查出個別保險公司存在這一現象,并對此進行了處罰。”
部分銀行不配合
從躉繳向期繳轉型,是今年銀保業務轉型的主基調。然而,在轉型過程中,由于利益不同的問題,未獲部分銀行支持,保險公司成了“一頭熱”。一家壽險公司告訴記者,由于其大力改推期繳銀保產品,一些銀行甚至表示今年不愿跟他們續約,而選擇與仍在推躉繳產品的或手續費偏高的保險公司合作。
銀行為何變卦?“主要原因還在于期繳業務關系到銀行獲取的中介費可能會減少。”一家合資保險公司銀保部負責人坦言,“躉繳即一次性繳清保費,銀行可以一次性獲得中間手續費,這也是銀行所看重的。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躉繳業務的內涵價值偏低,躉繳產品業務規模越大,對資金運用的壓力也相應越大。雙方的利益點不同。”一般而言,一年期內,躉繳型保險產品的手續費幾乎是期繳型保險產品手續費的3倍以上。
記者從一些中小保險公司了解到,由于合作基礎薄弱與保費規模有限,一些大型商業銀行因手續費偏低拒絕代理此類公司的期繳保單。有的商業銀行甚至在合作談判時明確表示,只有保險公司能夠保證一定的躉繳型保險產品,才可能會代理期繳產品;又或者有銀行提出資源交換,比如保險公司如能將存款改存該銀行旗下,就會考慮銀保合作等。顯然,在銀保合作中,保險公司仍然要單方面看銀行“臉色”。
事實上,銀行不應短視于目前手續費的一時得失上。從中長期來看,對于目前儲蓄壓力較大的部分商業銀行來說,保險公司向期繳業務轉型對其儲蓄分流的影響相對躉繳要小得多。而銀保合作的成敗,關鍵還是銀保雙方要找準各自的利益共同點。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