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數論改革開放30年的金融企業家,馬明哲是個繞不開的題。但要采訪馬明哲,是個大難題!
與本專題中的其他企業家一樣,他也是在改革開放那個“萬物恣意生長”的年代中,取天時地利,得以“無名丘崛起成峰”。
而與其他企業家不一樣的是,他一生中最黃金的幾十年,只做了一件事——打造平安。
或許,正因為此,他與他的“獨生子”平安之間有太多彼此的烙印,而伴隨著企業的曲折起落,他也不可避免地成為話題人物。
無獨有偶,這個行事為人異常低調的傳奇人物,對坊間的種種傳聞甚至指摘卻從未公開回應過,即使是袁庚司機的謠傳,即使是在口水滿天飛的2008年。
“改革開放30年,作為在改革大潮中成長起來的杰出金融企業家,您不應該說點什么嗎?”
“改革開放30年,曾經有恩于平安的袁董(袁庚),因身體原因已無法受訪,作為蛇口系企業的代表人物之一,您不應該說點什么嗎?”
防線就這樣打開了。但即使如此,采訪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馬明哲談得最多也最充滿激情的是綜合金融——他近10年來研究的一項重要心得,這也正是平安近年來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的戰略?墒牵艘酝,我們也想知道的是,撥開傳言的迷霧,這個平安的戰略背后的,平安的成長背后的,是一個怎樣的傳奇人物?
毫無疑問,馬明哲和平安一樣,是個愛創新的人。即使是因為工作忙碌常在會議間隙以漢堡果腹,他也不忘向參會的同事推薦,“這個漢堡是麥當勞的新口味,你要嘗嘗!倍诓稍L當日,馬以一件粉紅豎條紋襯衫搭配粉紅斜條紋領帶現身,“時尚感”頗讓記者意外。或許,正是這樣一個創新的鮮明個性,讓馬明哲和平安不僅成為常常挨批的“出頭鳥”,甚至是敢于面對批評的執著的“硬骨頭”。“現在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平安20年走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但實際上,這20年,平安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挫折。”馬明哲一直以來的左膀右臂,平安集團現任副董事長孫建一說,“比如分業的時候,保監會召集全系統開會,監管領導當眾批評對分業執行不力的平安,馬總回來說,大家的眼光齊刷刷地向我射來,但我覺得很坦然,我相信綜合金融是國際趨勢,對平安也是有利的,那就堅持吧。雖然事后證明平安是對的,但這一挺7年的艱難常人無法體會。”
采訪中,馬明哲自己則說,我對個人的定位就是,勤奮,幫助他人成長。在平安的內部報刊《中國平安報》上,記者從一篇題為《董事長與大連同仁交流紀實》的文章發現了這樣一段有趣的話:“我小時候讀書沒機會學英語,但是英語非常重要,怎么辦?學,不懂就問。20年前我從26個字母學起,把《新概念英語》里近萬個單詞,都記在一張張小卡片上,一張卡片十個單詞,10張卡片一小捆,每天帶幾捆在身上。后來一捆捆卡片裝了一個大紙筐。當時,誰問我哪個單詞在《新概念英語》第幾頁第幾行,我都可以大概告訴他。這種方法很笨了,有人笑我,換別人這樣學外語,早成高級教授了。外人怎么看沒有關系,我能感覺到自己每天學一點,就有一點進步,這就足夠了。現在我雖然可以在一般場合使用英語,但我還在學,出差時,我還一定要隨身攜帶英文雜志或小說,有時間一定要聽聽英文財經報道。學無止境,貴在堅持……”
但這些生動的細節故事,在外部媒體,卻難見蹤影。
“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雖然有我的努力,但我希望這家公司的未來不要過多受我個人的影響。有人問我,你未來的追求是什么,我說一個是全球轉悠,第二,到我退下來的時候,可以交出一個誰都能帶著向前走的平安。我建成一個航空母艦以后,我把平臺和機制搭好后,把它交出去,它可以向前走。所以,宣傳個人雖是常人之心,但我不愿意過多去宣傳個人態度,我覺得這才是對公司真正的負責任。” 馬明哲在采訪中如是說。
“普陀山住持戒忍大師是我的好朋友。一次一起品茗談天,他講了一個成語的新解:做人要知足常樂。但什么是知足?一般人的理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寬慰自己接受現實的一種說法。這種想法太局限了。戒忍大師說:人的一生,像我們在沙灘上走,每走一步都留下足跡,記錄我們踏踏實實地走過的歷史。回頭看看這些足跡,是對是錯,或輝煌或平凡,我們沒有虛度光陰,就問心無愧,不要埋怨、惋惜、后悔,重要的是向前看,看到未來的前途和希望,這樣才會感到快樂和滿足。這才是知足常樂。在我看來,這就是成功的人生。”
“失敗乃成功之母。對于我個人來說,個人教訓每天都有,因為每樣工作經過時間的考驗,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在我看來,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沒有永遠的好,也沒有永遠的壞。我們要懂得從好的東西中取其所長,更上臺階。從不好的經歷中汲取教訓,要不斷地向前看。”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經過是非不斷的2008年,平安經歷了風波,同時也收獲了教訓和經驗。2009年,馬明哲,這個執著的創始人和他的團隊,如同20年一路走來,仍將滿懷信心,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