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jīng) > 保險 > 正文
截至昨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三大保險公司均公布了三季度財務報告,由于股市的下跌,保險三巨頭的三季度業(yè)績并不十分好看,平安和太保第三季度均告虧損,前者甚至前三季度業(yè)績都被對富通的投資拖累成負數(shù)。
保費增長:國壽繼續(xù)一馬當先
作為保險公司,其核心經(jīng)營模式便是通過出售保險合同獲得“浮存金”,并利用這塊資金獲得收益,部分作為保險產(chǎn)品的回報返回給客戶,剩下的便是保險公司的利潤。
正因此,保費增長,對保險公司而言,是“浮存金”的重要來源。從前三個季度來看,國壽的保費增長繼續(xù)一馬當先,前三個季度已賺保費較去年同期上漲57.64%;中國太保以47.55%的增長速度緊隨其后;至于中國平安,31.35%的增速較前兩者差距不小,但相比2007年19.26%的增速,已經(jīng)大幅提速。
更能代表“浮存金”的壽險責任準備金一項,中國人壽較去年同期上升24.31%,中國太保上升13.93%,而中國平安則未詳細披露相關數(shù)據(jù),但其中報同比增速為12.71%,低于同期中國人壽的20.24%和中國太保的24.19%。
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日益減小
公允價值變動,在上半年是影響保險公司利潤的重要因素。如中國人壽,一季度相關損失為55.15億元,二季度為22.51億元;中國平安一季度為118.77億元,二季度為68.82億元。
不過,到了三季度公允價值變動這塊的金額急劇縮小。中國平安最多,也僅為11.66億元,中國人壽為2.4億元,中國太保則為1.2億元。以代表滬深兩市所有流通A股的中證流通指數(shù)來看,三季度跌幅為21.13%,較二季度的27.25%僅略有好轉,為何保險股的公允價值變動一項卻大幅縮水?
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經(jīng)過不斷拋售,各家保險公司以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形式持有的股票比重越來越低,所以股票資產(chǎn)縮水將很少再反映在此項上;二是保險公司不少股票的浮虧在拋售后已經(jīng)成為投資損失。由于季報中各家保險公司并未披露反映在資本公積金中的公允價值變動,同時也沒有披露股票投資的劃分比例,因此暫時無從得知各保險公司在投資上的真正虧損是多少。不過,中國太保三季度15.07億元的投資凈損失很有可能就反映了調(diào)倉形成的已實現(xiàn)虧損。
資產(chǎn)減值準備:殺傷力漸顯
相比公允價值變動,資產(chǎn)減值準備一向被市場關注較少,但是在三季度,此項目卻體現(xiàn)了巨大的殺傷力。
平安三季度因為投資富通而產(chǎn)生的157.25億元資產(chǎn)減值直接導致了其三季度虧損,也讓更多的投資者關心起了財報損益表中的這一欄項目。平安對富通的238.74億元已經(jīng)進行了157.25億元的減值準備,然而十月富通股價的進一步縮水再加上歐元匯率的大幅下挫,使得這筆投資截至10月24日的價值不過只剩8.67億元人民幣(1.135億股×0.9歐元×8.489元/歐元),若至年底富通繼續(xù)維持此水平,則意味著平安還必須進一步進行72.82億元的減值準備,從而對四季度利潤進一步造成沖擊。
在資產(chǎn)減值這一塊,平安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對A股投資的減值準備。三季報中,平安的總計減值準備是157.25億元,從前期披露的報告來看全部與富通投資相關,這意味著三季度平安并未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中的股票縮水進行減值準備,而二季度此塊平安減值為15.61億元。
在此問題上,前車之鑒可能便是三季度的中國太保。對于A股的減值準備,中國太保曾被分析師批評過于保守,其一季度減值準備1900萬元,二季度為14.21億元,三季度更是猛增至21.62億元,考慮到一二季度A股跌幅均大于三季度,如此猛增的減值準備很有可能便是前期減值不足所導致;與此對比,中國人壽一季度減值準備23.01億元,二季度減值準備33.26億元,三季度減值準備31.03億元,顯然遠較太保來得平穩(wěn)。